乎所有可能做為飼料的成分中都含有某些抗營養(yǎng)因子。如果日糧中抗營養(yǎng)因子水平太高,就會給家禽以及其它動物的健康和生長帶來許多問題。對飼料組分中所含抗營養(yǎng)因子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將有助于飼料配方師適當?shù)剡\用各種原料搭配,以使其負作用降至最低水平。保持日糧中適量的抗營養(yǎng)因子水平、正確的飼料配制技術、合理的加工處理方法、或酶的利用,都可以消除或鈍化抗營養(yǎng)因子的負作用。
植物產(chǎn)品及有關的抗營養(yǎng)因子
自然界賦予了植物王國中的許多成員且有合成其本身特有的某些化學物質的能力,這些化學物質可用來貯存營養(yǎng)和保持其自身免受機械損傷。這些化合物中的大多數(shù),如果被人或動物所采食,會導致受害或死亡。天然存在的這些化合物如蛋白酶抑制劑、促甲狀腺腫素、生物堿、草酸鹽和植酸鹽等化合物是特殊飼料中的固有組成成分,它可以降低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率,動物采食后會抑制生長。飼料中其它抗營養(yǎng)因子的產(chǎn)生是真菌或細菌代謝的結果,或者是植物本身抵御損傷和抗感染的防御性結構。幸運的是,其中存在的有毒物質并沒有妨礙其作為可利用的飼料原料,可利用許多加工方法來使副產(chǎn)品或廢原料中的有害組分失效或脫毒。另外,并不是在任何一個采食水平上這些有毒物質都是有害的。假如采食量很低,即使最毒的物質也可被耐受而不產(chǎn)生任何負作用。
豆類蛋白
豆類(象豌豆、鷹嘴豆、蠶豆等豆科種子)都是很好的蛋白質原料,但它們都含有抗營養(yǎng)因子包括蛋白酶抑制劑、植物凝集素(凝集素)、脲酶、脂肪氧化酶、氰糖甙和抗維生素因子。 所有的豆類都含有一定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劑,生的或未加工的豆類產(chǎn)品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劑同小腸中的胰蛋白酶結合,生成無活性的混合物,從而誘發(fā)胰腺合成過多的胰蛋白酶。
伴隨著生長抑制和飼料利用率的下降,已證明飼喂未加熱的大豆產(chǎn)品的動物,其胰腺出現(xiàn)腫大。幸運的是,由于豆類蛋白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具有蛋白質性質,可通過熱處理使之變性。 許多人認為胰蛋白酶抑制劑可能不是豆類的主要抗營養(yǎng)因子,而是廣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與固氮菌的共生關系起關鍵作用的植物凝集素或凝集素。品種的不同,其毒性也不同。菜豆中凝集素就比大豆中凝集素具有更大的毒性作用。凝集素是同單糖或多糖以一種十分特殊方式反向結合的蛋白質。它與糖蛋白在小腸絨毛的素面結合,引起小腸絨毛的病變和異常生長,嚴重阻礙了通過腸壁的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的不良吸收和離子運輸?shù)漠惓#家炎C明了凝集素可破壞腸道的結構。進一步的抗營養(yǎng)效果可從由于腸上皮被凝集素所破壞,使得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不能被消化和吸收而進入盲腸發(fā)酵得出結論。血球凝集素的不利影響,會引起呼吸粘膜出血癥狀,并波及肺部。另外,凝集素與腸道細胞表面和腸道刷狀緣的糖蛋白受體位點結合,在腸道和細菌中充當一種粘合劑。已注意到小鼠和雛雞在飼喂生大豆或生大豆中提純的凝集素日糧后,大腸桿菌過度繁殖。凝集素引起腸道貌岸然病變,然后將由它們產(chǎn)生的細菌或內毒素釋放入血流,對機體產(chǎn)生損傷作有管些和腸道癥狀相關的因素都與生豆類或提純的凝集素有關。
幼年家禽對凝集素格外敏感,特別是小火雞。因為它們需要相當高的日糧蛋白,以獲得必要的氨基酸攝入。 豆類中還含有另一些抗營養(yǎng)化合物。大豆中有一種將尿素水解成NH3和CO2的脲酶,脲酶水平過高,會使尿素循環(huán)中產(chǎn)生NH3。在大豆和豌豆中已找到一種妨礙甲狀腺腫素。氰糖甙,水解后能釋放出氫氰酸類化合物,幾乎存在于所有的豆類植物中,在利馬豆中含量最高。還發(fā)現(xiàn)生菜豆中含有VE的拮抗物,它會降低雛雞生育酚的水平,并造成肌肉營養(yǎng)不良。有人證明了生大豆粕會引起家禽的佝僂病,并引起一些動物對VB12的需要量增加。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