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怎樣看待秸桿微貯 ?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6-26 16:14:2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怎樣看待秸桿微貯-秸稈類粗飼料的微生物發(fā)酵處理?

  任何事物從不同角度看,都會有不同的說法,產生各自的結論。秸桿微貯就是這類引起爭議的問題之一。


秸桿喂前經簡單加工處理(切碎、浸軟、加鹽、調味),就可以改善適口性,提高動物采食量。應該是一件好事。秸桿微貯除上述特點外,還另外有微生物發(fā)酵,這就使秸桿微貯與一般秸桿加工有類同又有區(qū)別。


微生物發(fā)酵,尤其是長時間發(fā)酵,會因接種或污染的微生物特性給處理對象-秸桿帶來物質形式的轉化和消耗以及能量的損耗。


發(fā)酵過程中,非固氮類微生物的增殖,隨然使細菌蛋白增量,但那是以秸桿或外加物的碳源和氮源的消耗為代價的。秸桿微貯也遵守“物質不滅”和“能量守恒”定律。在宏觀世界里,物質和能量一樣,既不能“平白消滅”,也不能“無中生有”。如果能明確微貯秸桿并沒有從外界獲得什么,那么它剩下來的只有物質的轉化和損失了。


在微生物培養(yǎng)過程中,因菌種和培養(yǎng)時間不同,培養(yǎng)基的干物質的損失減量可達315%不等。于是,計算微貯前后秸桿的粗蛋白含量,則由于微貯后作為分母的基數(shù)減小了,而且發(fā)酵產氨和氮的氧化物數(shù)量甚微可以忽略,從而導致粗蛋白百分含量上升是很自然的。如果微貯時還要添加尿素等氮源時,則微貯后秸桿粗蛋白(N×6.25)含量大增也就不足為奇了。有些人玩弄此類“游戲”,確實蒙騙了不少善良而又輕信的可憐人!


應當指出:微貯秸桿的得、失、利、弊,須要綜合性科學論證。秸桿微貯除能取得提高適口性和增加采食量外,發(fā)酵所用的特定微生物還可能對植物細胞壁(主要是纖維素)有一些分解能力,少量植物性粗蛋白也可轉成菌體蛋白,還能生成部分有機酸和某些B族維生素。


同時也要嚴肅關注:微生物發(fā)酵大量消耗的正是對動物有用的易溶性碳水化合物,相當大的部分白白地變成水和二氧化碳跑掉了!另外,為了微貯還要投入相當?shù)脑O備、時間、勞力和資金。


總之,對待秸桿微貯,要權衡利弊,計較得失,因地制宜,實事求是,更要考慮經濟上的投入和產出。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8 00:3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