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產(chǎn)后不食癥的診斷與治療
|
|
| 中國養(yǎng)殖網(wǎng) 2006-7-12 8:28:08 file:///C:/DOCUME~1/???OCALS~1/Temp/ksohtml/wps_clip_image1.png已閱讀:25次
| 【字體:減小 增大】
|
母豬“產(chǎn)后不食癥”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一種癥狀表現(xiàn)。因此,在臨床診療中要根據(jù)不同的發(fā)病原因,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1 .因產(chǎn)后感冒引起不食:此類多因分娩困難,產(chǎn)程過長,致使母豬過度勞累或因氣候驟變,引起產(chǎn)后感冒而發(fā)病。治療: (1)2 . 5 %維生素 B1 10 毫升 ×1 支肌注, 10 %安鈉咖 10 毫升 ×1 支肌注。 (2) 對體溫升高者,用青霉素 160 萬單位, 30 %安乃近 10 毫升 ×1 支肌注,或 10 %氨基比林 10 毫升 ×2 支,青霉素 160 萬單位肌注,每日 2 次。
2 .因產(chǎn)后癱瘓引起不食:主要發(fā)生于胎多、瘦弱的母豬,病豬多由孕期,特別是懷孕后期,飼料單純,缺乏礦物質引起。癥狀:突然發(fā)病,除飲食減退或廢絕外,精神沉郁,嚴重者有昏睡狀態(tài),臥地不起,表情淡漠,知覺遲鈍。輕者雖能站立,但行走困難,強使行走則東搖西擺。體溫正常稍偏低,排糞遲滯,嚴重者排尿失禁。治療: (1)1 0 %葡萄糖酸鈣 100- 150 毫升靜注。 (2)25 %葡萄糖氯化鈣 100-150 毫升靜注。 (3)10 %氯化鈣 50 毫升、 25 %葡萄糖 100 毫升混合靜注。 (4) 大便于燥者內服油類或鹽類瀉劑。對病后臥地不起的母豬,應多墊草,勤翻身,以防褥瘡。
3 .因產(chǎn)后患陰道炎、子宮炎、尿道炎引起不食:此類多因母豬分娩時圈舍消毒不嚴,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產(chǎn)后胎衣不下或部分滯留,或胎兒過大損傷陰道而引起。癥狀:多發(fā)生于產(chǎn)后 2-5 天以內的母豬,常見病豬兩后腿岔開,弓背舉尾,不時作排尿姿勢,排出污穢不潔紅褐色粘液性的分泌物,痛苦呻吟,少食或不食,體溫升高,泌乳減少。治療: (1) 青霉素 160 萬單位 ×3 支, 10 %安鈉咖 10 毫升 ×1 支, 5 %維生素 C 10 毫升 ×1 支, 5 %葡萄糖生理鹽水 500 毫升 ×1 瓶靜注,每日 1 次。 (2) 青霉素 160 萬單位 ×1 支,鏈霉素 100 萬單位,注射用水或生理鹽水稀釋肌注,每日 2 次,連用 2-3 天即可治愈。 (3) 對子宮嚴重感染者可用生理鹽水或注射用水 30-50 毫升,青霉素、鏈霉素各 100 萬單位稀釋后注入子宮內。肌肉或皮下注射垂體后葉素 20-40 單位,或已稀雌酚 5-10 毫克,縮宮素 20-40 單位。
4 .因產(chǎn)后衰竭引起不食:主要發(fā)生于胎次多和產(chǎn)仔多的母豬。這與孕期的飼養(yǎng)管理差,飼料單純有關。癥狀:母豬開始少吃不飲,體質逐漸消瘦,被毛粗亂,肋骨可數(shù),皮膚無彈性。體溫正?;蛏缘?,皮溫不整,四肢末梢發(fā)涼,可視粘膜蒼白 ( 白色豬皮膚淡白 ) 。臥多立少,不愿運動,驅之行走則出現(xiàn)步樣蹣跚,體軀搖擺。后期肢端浮腫,心跳急速,腸音廢絕,排糞遲滯或排一二個干硬糞球,表面附有粘液 ( 膜 ) ,如不及時治療終致死亡。
發(fā)現(xiàn)母豬病后應及時將仔豬斷奶,進行人工喂養(yǎng),同時改善母豬的飼養(yǎng)管理供給母豬易消化多營養(yǎng)及青綠多汁飼料。治療: (1)25 % -50 %葡萄糖 100-200 毫升, 5 %維生素 C10-20 毫升或 0 . 5 %氫化可的松 5-10 毫升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靜注,可持續(xù)數(shù)日。 (2) 維生素 B12 100 微克 1 毫升 ×4 支肌注。 (3)2 . 5 %維生素 B1 10 ~ 20 毫升肌注。 (4) 干酵母片、復合維生素 B 液加水內服或加人工鹽、蘇打片和苦味健胃劑。
|
[ 本帖最后由 來自鄉(xiāng)下的狼 于 2007-12-25 00:48 編輯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