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毯

樓主 |
發(fā)表于 2007-9-5 18:53:07
|
只看該作者
雞群免疫損傷成因的分析
在養(yǎng)雞業(yè)逐步發(fā)達的今天,雞群免疫損傷的現(xiàn)象越來越受到廣大學者與養(yǎng)殖戶的關注。由于免疫損傷,雞群對細菌、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各種流行病的爆發(fā),給養(yǎng)雞業(yè)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希望通過對近年來關于雞群免疫損傷研究的總結,闡明引起免疫損傷的各種原因,以期對進一步的研究和生產實踐有所裨益。
概括而言,引起機體免疫損傷的原因包括營養(yǎng)因素、疫苗因素、毒物因素、藥物因素、生理狀況和環(huán)境管理等六大因素,下面逐一分述。
一、營養(yǎng)因素
1、禁水禁飼與免疫的關系
Spalatin等(1974)報道了雞群禁水禁飼24和48小時對免疫活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經口使雞感染新城疫病毒后,禁水禁飼24小時能產生快速、高效的免疫反應;而飽飼雞中僅極少數(shù)能產生免疫反應,故基本都死于新城疫病毒的侵襲??梢?,在感染期對雞的禁水禁飼可以提高雞的免疫反應,但需注意,禁水禁飼的時間也有要求。BenNathan(1977)的試驗表明,禁水禁飼48小時可大大降低體重(20%)、法氏囊重(56%)、脾重(52%)和胸腺重(65%),從而降低雞的正常免疫反應,造成免疫損傷。故此,一般禁水禁飼時間應控制在24小時以內。
2、碳水化合物與脂肪對免疫的影響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主要作為能量物質添加于飼料。Glick等(1981)研究了能量與抗體水平的關系,結果表明:低能量飼料并不直接影響雞對綿羊紅細胞(SRBC)的抗體水平,但在第二次接種SRBC時,若飼喂低能量飼料,則IgG的產量下降。近來發(fā)現(xiàn)一些不飽和脂肪酸對免疫有著重要的影響。Friedman等(1995)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飼喂低劑量亞油酸的蛋雞可產生更快、更強、更持久的免疫反應。Parmentier等(1977)也報道,在給SRBC敏感雞飼喂含一定量亞油酸飼料后,抗體滴度比對照組高。當亞油酸缺乏時,與免疫有關的各種因子產量下降,產生免疫損傷。然而,當亞油酸攝入量過高時,免疫反應也會受到損傷。
3、蛋白質氨基酸與免疫的關系
感染使哺乳動物氮代謝的動態(tài)平衡發(fā)生改變,造成負氮平衡。在免疫反應中,氨基酸可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質或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以抵御病原侵襲。Kwak等(1999)在研究精氨酸時發(fā)現(xiàn),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精氨酸對雞淋巴器官的生長有明顯促進作用,因而提高免疫反應。相反,飼料中缺乏精氨酸(含精氨酸0.53%)會使淋巴器官(包括脾、胸腺、法氏囊)重量降低(P<0.05),造成免疫損傷。Tsiagbe等(1987)研究顯示,免疫接種期增加蛋氨酸攝入量可提高抗體水平,因而認為此時蛋氨酸的需要量大于生長所需。然而Klasing等(1988)研究發(fā)現(xiàn),在有免疫原刺激時,雞對賴氨酸和蛋氨酸的需要量下降,可能是免疫原的存在使生長減慢,因而氨基酸的需求下降。以上兩份關于蛋氨酸研究的結果恰好相反,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整體降低所有氨基酸含量對免疫反應影響不大,僅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稍差(Glick等,1983)。這提示我們,氨基酸對免疫的影響可能是通過相互間的比例起作用,而并非靠其絕對含量起作用。因此,研究飼料中各種氨基酸(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間的比例平衡不僅對提高飼料蛋白質的營養(yǎng)價值有重要作用,同時,對克服家禽免疫損傷、提高臨床免疫效果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煌瑵舛鹊鞍踪|對免疫的影響因病原而異。Hill等報道(1961),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使雞感染沙門氏桿菌時死亡率升高,而Boyd等(1963)報道說,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可降低感染大腸桿菌時的死亡率??梢?,養(yǎng)殖過程中可根據(jù)當?shù)匾咔檫m當調節(jié)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
4、礦物質與免疫的關系
目前,關于礦物質對免疫影響的研究較多。
氯和鈉的攝入低于正常生長需要量時,雞的抗SRBC抗體水平下降,過量補充氯和鈉不升高抗體滴度。單獨補充大量氯,而不相應提高鈉的攝入量,則易導致抗體水平下降(Pimente等,1987)。
楊鴻等(2000)報道了飲水給硒對新城疫免疫效果的影響,表明缺硒可降低抗體水平,發(fā)生免疫損傷。Marsh等(1986)在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結果:缺硒能抑制法氏囊的生長,影響淋巴細胞的功能。同時,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從而保持細胞完整性。
Конопатов(1989)在其報道中敘述了鈷與雛雞抗病力的關系:雛雞血清中吸附于酵母聚糖的蛋白復合體多,則雛雞的抗病力強,而鈷的添加使血清蛋白復合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因此,鈷的添加可以提高抗病力。按照一般飼料標準,鈷的含量低于血清蛋白復合體合成之需,從而造成免疫損傷。
關于鋅的研究有兩種說法(Latshaw等,1991),一種說低劑量鋅抑制抗體產生,而另一種是低劑量鋅促進抗體產生。由于兩者說法不一,尚需進一步的試驗驗證。
5、維生素與免疫的關系
對免疫有明顯影響的維生素主要為脂溶性維生素,目前研究表明水溶性維生素對免疫的影響并不明顯。
維生素A(VA)是對免疫有重要影響的維生素,其對免疫的影響表現(xiàn)在兩方面:一是保持上皮細胞完整性,從而降低病原入侵機體的機會;二是影響體液免疫(Latshaw等,1991)。據(jù)Panda等(1963)報道,雞飼喂含正常需要量45%VA的飼料后,試驗組的抗體滴度明顯比對照組低(P<0.01)。Davis等(1989)也報道VA的缺乏使蛋雞對新城疫病毒的抗體滴度下降。不過也有報道(Martin等,1997)說,低劑量VA可增加體液免疫,因為當VA缺乏時,機體可通過Th2發(fā)生免疫反應,它比VA充足時通過Th1發(fā)生的免疫更強。可見,VA缺乏對免疫的影響也需進一步研究。
維生素E(VE)對免疫的影響是通過其抗氧化作用實現(xiàn)的。Gore等(1997)在研究VE對免疫的影響時,向出殼前三天的火雞雞胚注射不同濃度的VE。結果發(fā)現(xiàn),抗體水平(P<0.05)和巨噬細胞百分數(shù)(P<0.0001)明顯上升,幼雛和蛋雞抗病能力明顯提高。Franchini等(1995)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VE添加于乳化滅活苗時的佐劑效果。他們用含10%、20%、30%VE的16種乳化滅活苗免疫雞群,發(fā)現(xiàn)含VE(特別是含20%和30%的VE)的疫苗可誘發(fā)更快更高的抗體反應。以上結果表明,雞群缺乏VE可造成免疫損傷。然而并非劑量越多越好,F(xiàn)riedman等(1998)研究了雞采食含高、中、低劑量VE飼料后對免疫的影響。結果顯示,長期飼喂含大劑量VE(150mg/kg)的飼料可造成雞的體液免疫損傷。
總之,營養(yǎng)因素中,量(包括絕對和相對含量)的多少是影響免疫的關鍵,適量的營養(yǎng)物質可提高免疫水平,反之則造成免疫損傷。
二、疫苗因素
1、疫苗自身的因素
首先,一些疫苗(如新城疫、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等)本身容易引起免疫損傷(劉振偉等,1998)。
其次,在疫苗生產過程中沒達到標準或操作失誤,使其毒力與標簽不符,這樣,或多或少都可能造成雞群抗體水平降低。
再次,疫苗在運輸貯存過程中的失誤(如溫度過高、微生物污染等)也可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大打折扣。
2、首免時間選擇不當
雛雞剛出殼的幾天內體內往往存在大量母源抗體,若此時進行免疫,則體內母源抗體與免疫原結合,造成免疫損傷,影響免疫效果。但馬立克氏疫苗除外,因為雛雞體內不存在相應的母源抗體,故接種越早越好(一般在雛雞1日齡時接種)。
3、疫苗使用不當
首先是疫苗的稀釋問題。疫苗稀釋應用無菌生理鹽水或冷開水,不能用自來水或井水。自來水中含有含氯消毒劑,對疫苗有滅活作用,影響其免疫原性。井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可以污染疫苗造成雞群抗體水平低下。
其次,選擇疫苗時,不恰當?shù)膹姸疽呙纾绶ㄊ夏覐姸久鐣狗ㄊ夏疑L受阻,造成免疫水平低下。
此外,疫苗的接種途徑對于免疫影響也很大。如首免即采用飲水方式,由于水質、飲水量等因素造成免疫水平不一致,影響免疫效果。
三、毒物因素
近來研究表明,一些毒物的存在可以影響免疫效果。其中,對黃曲霉素的報道較多。由于生產、貯存飼料過程中的不慎,往往造成飼料中含有濃度不一的黃曲霉素。Giambrone(1978)和Ghosh(1991)分別報道了采食含黃曲霉素飼料的雞因細胞免疫損傷、免疫球蛋白的減少和T淋巴細胞減少而引起的免疫損傷。在Qureshi等(1998)的研究中,他們觀察了親代種雞采食黃曲霉素對后代仔雞免疫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仔雞體液和細胞免疫都受到損傷。說明黃曲霉素不僅對當代雞可造成免疫損傷,而且可通過垂直傳播,造成后代仔雞的免疫損傷。
四、藥物因素
很多研究人員早就注意到某些藥物對免疫的損傷作用,這里僅舉兩例。
1、糖皮質激素對免疫的抑制作用
Cmpton等(1990)報道了他們對雞注射地塞米松后的法氏囊淋巴細胞的觀察結果,表明,用地塞米松處理后激發(fā)了雞法氏囊淋巴細胞的程序性死亡,減少了淋巴細胞的產生。故此,糖皮質激素表現(xiàn)明顯的免疫損傷效果。但在獸醫(yī)臨床上,由于糖皮質激素具有良好的消炎效果,因而得到大量使用,甚至濫用,造成很多但又不易察覺原因的免疫損傷。
2、性激素對免疫的抑制作用
很多報道說明了性激素對免疫的影響。據(jù)Hirota等(1975)報道,雞胚給予睪丸激素(TP)后,雞對細菌感染的免疫力下降。Leitner等(1996)研究發(fā)現(xiàn),二氫睪丸激素(DHT)可抑制免疫成熟早期型雞的法氏囊生長、抑制免疫應答。Novotny(1983)也證明雄激素的確對法氏囊的生長有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含性激素藥物時應注意雞群免疫水平的改變。
五、生理狀況
不同的雞群生理狀況,包括基因型、日齡、性別、疾病狀況等因素可以對免疫損傷產生不同的影響。
很多報道表明,同一種物質對于基因型不同的雞群產生的免疫效果不同。如Parmentier等(1977)發(fā)現(xiàn),對SRBC具有高(H)、中(C)、低(L)反應特性的雞分別給予含亞油酸飼料后,H組比C組和L組有更高的抗SRBC的IgG。就日齡而言,Leitner(1996)在其研究中發(fā)現(xiàn),給予仔雞外源性DHT后對體液免疫無影響,這與Hirota等(1975)的研究結果有所不同,原因可能是前者以仔雞為研究對象,后者以雞胚為研究對象。關于性別,同樣在Leitner(1996)的研究中,報道了不同性別仔雞體內睪丸激素和雌激素水平不同而導致的免疫水平不同。
六、環(huán)境和管理
由于環(huán)境差、管理不正確,造成免疫損傷也時有發(fā)生。劉振偉報道了由于雞群接種、斷喙、分群一起進行而造成應激,使免疫受到損傷。此外,溫度突然升高或降低也可使雞群產生應激,影響免疫水平。
總之,造成免疫損傷的原因很多,而且對很多因素的研究尚不清楚。要達到避免免疫損傷,獲得最佳免疫效果的目的,還需要廣大研究工作者不懈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