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28|回復: 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益生菌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及盲腸內容物、小腸絨毛的影響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11-2 13:2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益生菌對肉仔雞生產性能及盲腸內容物、小腸絨毛的影響
倪耀娣  李睿文  張慶茹 魯改儒 黃仁錄
(河北農業(yè)大學中獸醫(yī)學院, 河北 定州 073000)

摘要本試驗以1日齡AA商品代肉仔雞為實驗動物,研究口服益生菌后,對各階段的體重、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的影響。結果表明:(1)益生菌中活菌可抵抗沙門氏菌的攻擊。在3個處理組間,以飼喂益生菌組死亡率最低(4%),成活率最高(96%),比對照組成活率(90%)升高6%。(2 )40日齡時,口服益生菌組比對照組在增重方面,由平均體重1520g升高為1772g,平均增加16.58%,差異極顯著(P<0 .05)。在降低料肉比方面,由2.21下降為1.82,平均降低18%,差異極顯著(P<0 .01)。(3)口服益生菌組,盲腸厭氧菌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極顯著(P<0 .01),但加抗生素組差異不顯著(P>0 .05),同時盲腸中乳酸桿菌數量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 .05),而大腸桿菌的數量比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顯著(P<0 .05)。(4 )口服益生菌組,小腸粘膜絨毛明顯增多、變長且排列整齊,腸壁增厚,腸腺發(fā)達,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關鍵詞:活菌 ; 肉仔雞;生產性能;盲腸內容物;小腸絨毛
    目前,我國大多數雞場仍在采用添加抗生素來預防畜禽傳染病,其結果人們發(fā)現:濫用抗生素不僅使動物體抗病力減弱,藥物殘留問題嚴重,肉、奶、蛋產品質量降低,而且創(chuàng)造出任何抗生素都無法消滅的超級細菌。同類研究中存在只注重結果、而闡明作用機理的不太全面。本試驗在研究口服益生菌對肉雞生產性能影響同時,主要從幾個方面說明其作用機理:口服益生菌的作用效果與抗生素的關系;口服益生菌肉雞盲腸菌群(乳酸桿菌、大腸桿菌、厭氧菌)數量的變化;口服益生菌對肉仔雞小腸中腸絨毛形態(tài)、數量、長短的變化的影響;口服益生菌對肉仔雞血液激素水平GH、T3、T4含量的高低的影響;口服益生菌對肉仔雞ND抗體水平的影響。
1材料與方法
    1 .1 材料與方法
    1 .1 .1 益生菌的制備:購進SPF成年雞200只,無菌取其盲腸內容物1:10作成懸液,取樣檢其沙門氏桿菌、溶血性大腸桿菌、球菌為陰性者為合格。將制成的懸液接種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上(接種所用的液體培養(yǎng)基1210 C滅菌15min,冷卻后再接種)置恒溫320C搖床培養(yǎng)48h。將培養(yǎng)液離心(5000g)20min ,單獨收集菌體細胞用腐植酸(游離腐植酸含量為31%,含N量4%)吸附并混合,即是本實驗所用的益生菌產品,該活菌數為5×108CFU/g ,將該產品保存在40C以下備用。
    1 .1 .2 試驗用雞:1日齡AA肉雞200只,平均分成4組,每組50只,同組雛雞放進一個雞籠(480cm-480cm),籠內溫度距籠底5 cm處,控制在300C-320C,環(huán)境溫度200C-250C,相對濕度30%左右。
    1.1.3沙門氏桿菌強毒株:河北省生物研究所提供沙門氏桿菌強毒株批號80-552,經肉湯培養(yǎng)計數攻毒量4000萬菌落形成單位/雞。
    1.1.4VH-28/86-120三聯弱毒苗,夠自北京生物制品公司,
    1.2 試驗設計與日糧組成
    1 .2 .1 日糧組成:在整個試驗期分為二個階段,1-4周為前期,5-8周為后期,二個階段所用的日糧配方參考NRC(1998)飼養(yǎng)標準設計試驗飼料配方。
    1 .2 .2 試驗設計:將本實驗的4個組中第一組、第二組籠內剛孵出1-3日齡的50只雛雞,每天灌服混合菌液(含活菌109CFU/g)0 .5ml ,連服7天。第二組、第三組7天后用沙門氏菌攻擊,第三組次日用氟哌酸抗生素拌料(50ppm),第四組為對照組,各組于8日齡時每只雞滴鼻VH-28/86-120三聯弱毒苗。
    1.3 樣品的采集和監(jiān)測指標
    1.3.1 生長實驗及屠宰實驗
    實驗用雞以組為單位統計40日齡平均體重、和料肉比,并記錄雞群1-8周健康狀況、記錄死亡只數和計數雞群死亡率、成活率。
    1.3.2盲腸微生物的計數
    將實驗雞50日齡時,各組隨機抽取5只雞屠宰后,在無菌條件下取出盲腸內容物,并置于厭氧稀釋液中,邊均質邊進行梯度稀釋,將內容物放進Broth 培養(yǎng)基中以供活菌分析。根據食品微生物鑒定方法提要 (APHA1976)所提供的方法對乳酸桿菌、總厭氧菌、大腸桿菌進行計數,所用的數據經Excel統計并應用SAS(1989) 統計分析軟件包括對數據進行 GLM方法統計分析和多重比較。
    1 .3 .3 肉雞小腸粘膜組織結構的顯微鏡觀察
    飼養(yǎng)試驗結束的前一天,各組隨機抽取5只雞進行剖檢,取相同部位小腸1-2段,長約2-3cm ,腸管中注入波恩液,兩端扎緊,放入預先準備好的波恩液中固定24小時后將腸管一段剪開,放入70%酒精溶液中保存,采用石蠟包埋法制作小腸組織切片, H-E染色,樹膠封固,顯微觀察,并測其腸絨毛的長度和腸壁厚度。

    2結果
    2.1 生產性能的變化:
    口服益生菌第一組比處理第四組在增重方面差異極顯著(P<0 .01) ,在降低肉料比方面差異極顯著(P<0 .01),見表3
    從下表結果可見:第一組比第四組能顯著提高平均體重,比對照組增加16.58%;降低料肉比,比對照組降低18%,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其主要原因:未處理的雛雞胃腸道發(fā)育不完善,同時現代化、集約化生產使肉仔雞腸道微生物的定植較慢,且活菌平衡較易被破壞,當飼喂了有益的益生菌后,使體內的活菌平衡發(fā)生了變化,正常微生物在體內生長旺盛,可以增強畜禽對飼料中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和減少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而提高生產性能。
表3肉仔雞平均體重和料肉比
組別
40日齡平均體重(g)
40日齡料肉比
第一組
1772±68a
1.82±0.16a
第二組
1550±73bc
1.85±0.13bc
第三組
1440±45b
1.92±0.26b
第四組
1520±55c
2.21±0.25c
    • 2.2    盲腸中乳酸桿菌、大腸桿菌、厭氧菌的數量變化,見表5
    從表5看出:加活菌A日糧組盲腸厭氧菌數明顯高于C對照組,差異顯著(P<0 .05),但與加氟哌酸B差異不顯著(P>0 .05),B組實驗雞盲腸大腸桿菌數略高于A、C組,但差異不顯著(P>0 .05)。從乳酸桿菌數量看A、B組數量均高于C組,差異極其顯著(P<0 .01)。這是因為喂益生菌使雛雞體內減少抗生藥物,不僅促進雛雞生長,而且由于體內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活化作用,提高肉品質。從實驗雞盲腸微生物的數量看,添加益生菌對降低肉雞盲腸中的大腸桿菌數、增加有益菌乳酸桿菌有一定的效果。
表5盲腸中乳酸桿菌、大腸桿菌、厭氧菌的數量變化

活菌A
氟哌酸B
對照C
SEM
顯著性
乳酸桿菌*108
總厭氧菌數*109
大腸桿菌數*108
7 .98
7 .95a
1 .20
8 .7
5 .47ab
2 .1
3 .79
2 .10b
1 .40
1 .60
  • 32
0 .54
NS
**
NS
**表示差異極顯著(P<0 .05)
    2 .3 對肉雞小腸組織結構的影響。見下表6
通過顯微鏡觀察肉仔雞小腸組織切片發(fā)現,與對照組比較,加益生菌組,肉仔雞腸絨毛明顯增多、變粗、變長且排列整齊,腸壁增厚,腸腺發(fā)達。這種組織結構的變化更有利于消化酶的分泌,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第二組是由于加益生菌而又被細菌攻擊,所以腸絨毛變細而長、腸壁薄。第三組是由于被細菌攻擊而又經抗生素治療,所以腸絨毛變的紊亂、數量減少,腸壁變薄,腸腺不發(fā)達,使得肉雞采食量減少,發(fā)育緩慢。從表6各組肉雞小腸絨毛長度和腸壁厚度我們看出,加益生菌第一組,肉雞小腸絨毛長度和腸壁厚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極顯著( P<0 .01),但與第二組加益生菌又攻毒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 .05)。同樣第二組、第三組由于都沒有加益生菌,所以小腸絨毛長度和腸壁厚度比較接近差異不顯著(P>0 .05),但都與第一組有較大的差異。
表6 各組肉雞小腸絨毛長度和腸壁厚度(μm)
肉雞小腸絨毛長度腸壁厚度
第一組1229 .6 ± 271 .2 A 375±38 .6a
第二組1032 .2 ±204 .5AB318±47 .5ab
第三組564 .3 ±161 .6C 156±66 .3b
第四組721 .5±132 .0C282±52 .8b

    3討論
    3.1 益生菌對肉雞盲腸微生物數量的影響
    本試驗得出大腸桿菌平均數在實驗組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減少;乳酸桿菌平均數在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的結論(P<0 .0)。對于腸道微生物菌群而言,乳酸桿菌在其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乳酸由Veillinllaalcaleascens 代謝能轉化為揮發(fā)性脂肪酸(VFA)(Fuller 1989[1]),使腸道PH值降低,而VFA有抑菌及殺菌作用,能阻止病原菌在腸道內的生長繁殖,同時乳酸菌可產生乳酸鏈球肽,對腸道粘膜起到占位性保護作用,所以它能減少盲腸中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繁衍和寄居,使活菌平衡更趨于穩(wěn)定[2]。
    3.2 益生菌對肉雞小腸絨毛的影響
    小腸是養(yǎng)分吸收的主要場所,小腸組織切片的顯微鏡觀察發(fā)現:加益生菌組能改善小腸的組織結構,比對照組小腸絨毛變長、排列整齊,且小腸粘膜上皮變薄,這一變化更有利于小腸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益生菌提高腸絨毛的長度,這一結果與顧天劍(1999)[3]的實驗結果一致,絨毛腸度的增大,增加了腸道中食糜接觸的上皮細胞表面積,促進了腸道的吸收能力[4]。GylesCL (1993)[5]的實驗表明,益生菌依劑量的不同可刺激小腸上皮細胞增生。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0 收起 理由
魁罡 + 10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8-7-25 22:23:49 | 只看該作者
益生菌在肉雞上很少成功
板凳
發(fā)表于 2008-8-27 11:51:10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資料,值得研究!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0 06:2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