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質與家禽營養(yǎng) 礦物質或礦物質元素是指除由有機物為主要組織成分的碳、氫、氧、氮四元素外的無機元素。在動物體內檢測到的有40余種無機元素,現(xiàn)已知有十余種營養(yǎng)作用。一般根據這些礦物元素在禽體的含量分為兩大類,含量占體重萬分之一以上的稱為常量元素,如鈣、磷、鉀、鈉、氯、硫、鎂等元素;含量占體重萬分之一以下的稱為微量元素,如鐵、銅、鋅、錳、鈷、硒、碘、氟、鉬等元素。
礦物質元素在禽體內含量雖少,但起著重要作用。它們不能在體內合成,只能由飲水和飼料供給,不同的元素在動物體內的形態(tài)、結構不同,所起的生化作用也不同。它們對維持健康、生長、繁殖起著重要作用。如某種元素太少,會產生缺乏癥,太多會引起中毒或產生不平衡,這些都會使畜牧業(yè)減產,嚴重時會死亡。因而,根據需要,在飼料中添加礦物質元素是十分必要的。
一、礦物質的營養(yǎng)功能
礦物質雖不含能量,但與產生能量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代謝有密切關系,是生命過程中所必需的物質。其主要營養(yǎng)功能是:
1.構成體組織細胞,形成骨骼的重要成分
鈣、磷、鎂是禽體的重要結構物質,此外礦物質在營養(yǎng)物質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錳、鋅、銅、鐵、碘、鈷是激素和某些維生素的組成成分,磷在體內各種反應中都不能缺少。
2.調節(jié)體液(如血液、淋巴)滲透壓的恒定
保證細胞獲得營養(yǎng)以維持生命活動,腎臟隨滲透壓的變化,控制礦物質隨尿排出的量,從而維持體液滲透壓的平衡。
3.維持血液的酸堿平衡
無機鹽類(重碳酸鹽與磷酸鹽)是血液中重要的緩沖物質,可維持血液氫離子濃度保持平衡穩(wěn)定。
4.影響其它物質在體內的溶解度
胃液中鹽酸可溶解飼料中的礦物質,以便于吸收;血液中的食鹽可提高磷酸鈣的溶解度;體內一定濃度的鹽類也有助于飼料中蛋白質的溶解。
5.其它功能
有些礦物質對消化液的酶有催化作用,增進消化效能。
二、常量元素
(一)鈣(Ca)和磷(P)
鈣和磷是禽體內必需的礦物質元素。現(xiàn)代家禽生產條件下,鈣、磷已成為配合飼料必須考慮的、添加量較大的營養(yǎng)素。
1.鈣、磷含量和分布
鈣、磷是體內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元素,平均占體重的1%~2%,其中98%~99%的鈣、80%的磷在骨中,其余存在于軟組織和體液中。骨中鈣約占骨灰分的 36%,磷占17%。正常的鈣:磷是2:1。家禽種類、年齡和營養(yǎng)狀況不同,鈣、磷比有變化。鈣、磷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于骨骼中,一種是結晶型化合物,主要成分是羥基磷灰石(Ca10PO4)6(OH)2;另一種是非晶型化合物,主要含Ca3(PO4)2、CaCO3和Mg3(PO4)2。
血液中鈣基本只存在于血漿中,60%離子狀態(tài),35%與蛋白質結合,5%左右與有機酸(檸檬酸)或無機酸(如磷酸)結合。血中磷含量較高,35~45毫克/100毫升,主要以H2PO4-1存在于血細胞中,血漿中磷含量較少。
體內的鈣、磷對神經和肌肉的功能、生物能的傳遞和酸堿平衡起作用,磷對新陳代謝、產蛋也起著作用。缺乏時,幼齡禽食欲減退,生長受阻,易患軟骨癥。
家禽缺乏時的主要癥狀為生軟殼蛋、薄殼蛋,蛋殼粗糙、易破。產蛋量和孵化率均下降,胸骨變軟,翅骨易折斷,嚴重時雞會在10~12天內死亡。
2.鈣、磷的吸收利用
飼料中鈣的吸收從胃開始。胃中分泌的鹽酸與飼料中鈣化合成氯化鈣,可由胃壁吸收。但到小腸,呈堿性反應,鈣變成不易溶解的磷酸鹽,故不易被吸收。
維生素D可降低腸道pH值,因而維生素D供給充足,則有利于鈣的吸收。
日糧中鈣、磷比例不當,可影響鈣、磷的吸收利用。除產蛋雞日糧中鈣、磷之比可達5~7:1外,一般以1.1~1.5:1為適當,不要超過2:1(見下表)。如果兩者比例失調,同樣會發(fā)生骨軟癥。
表 家禽對鈣、磷的需要量
鈣(克/千克日糧) 磷(克/千克日糧) 鈣磷比
生長期 10.0 7.0 1.43
產蛋期
27.5 6.0 4.58
家禽能利用飼料中的無機磷,對有機磷利用率則很低。在谷實、油餅和糠麩中有40%~80%的磷是植酸磷。植酸磷中的磷,主要靠植酸酶水解后才能被吸收。家禽主要依靠植物中含有少量植酸酶的水解,因此雞對植酸磷吸收率很低,特別是雛雞。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植酸磷的利用率,雞僅有7.1%,成年比幼齡高些。因此,一般在計算雞的磷供給量時,以植物性飼料中總磷量的30%算作有效磷,如果不夠就用無機磷(礦物質磷利用率達80%以上)補加到需要量水平。
3.家禽對鈣、磷的需要量
各種家禽對于鈣、磷的總需要量相差較大,一般來說,雞對磷的需要量為日糧的0.5%以上。
(二)鈉(Na)、氯(Cl)和鉀(K)
鈉、氯和鉀三元素主要分布在體液和軟組織中,其功能為維持滲透壓、酸堿平衡和水的代謝。
鈉約占禽體的0.07%~0.08%,一小部分以不溶解的鈉鹽存在于骨骼組織中,大部分是在細胞外的體液中,在血清的堿基中占93%;氯在血液中占陰離子的 2/3。所以,鈉和氯在酸堿平衡上起著重要作用,也是維持細胞外體液滲透壓的主要離子,并參與水的代謝。鈉、氯在體內不僅有營養(yǎng)作用,還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及活化消化酶等作用。氯又是胃液鹽酸的原料,鹽酸能使胃蛋白酶活化,并能保持胃液呈酸性,有殺菌作用。
鈉和氯在植物性飼料中都比較少,一般不能滿足需要,而且鈉在動物體內不能貯存,所以一般日糧中應補加適量的食鹽,才能滿足家禽的營養(yǎng)需要。食鹽有提高飼料適口性,刺激食欲,增加采食量的作用,故在家禽飼養(yǎng)上經常補喂。
禽體內沒有貯存鈉的能力,需經常供給。若缺乏可引起采食量減少,生長停滯,能量和蛋白質的利用率降低。雞對缺鈉很敏感,試驗證明,產蛋雞不喂食鹽,只喂玉米、豆餅混合料,10天后產蛋量就明顯下降,到23天就會停止產蛋。當補加0.25%的食鹽后的半個月,其產蛋率則可恢復到75%,但食鹽喂量過多,可引起拉稀,甚至中毒死亡。
家禽體內90%的鉀在細胞內,和鈉、氯及重碳酸鹽離子共同維持細胞內滲透壓,維持酸堿平衡。另外,酶的活化需要鉀,組織蛋白質的合成,心臟和腎臟肌肉的正?;顒佣寂c鉀有關。鉀缺乏時,雛雞生長受阻,行走不穩(wěn),全身肌肉軟弱,發(fā)生異食癖,甚至死亡。缺鎂時,鉀也就不能在體內存留而發(fā)生缺鉀。腎小管吸收鉀時需要氯。但若供給鉀過多,能同鈉共同排出體外,而產生鉀、鈉缺乏。植物性飼料中含鉀豐富,尤其幼嫩的青飼料中更多。在一般情況下,家禽日糧中不缺鉀,所以不需補充。
(三)鎂(Mg)
家禽體內鎂含量的71%是在骨骼中,其余的分布在肌肉、腦、神經、體液等處。
鎂是構成骨骼的成分,為骨骼正常發(fā)育所必需。鎂是多種酶類的活化劑,在糖和蛋白質的代謝中,起著重要作用。鎂與鈣、磷的代謝也有關系,鎂過多會影響鈣的沉積。相反,如食入鈣、磷過多,也會影響鎂的作用。
鎂的需要量甚微,雞0.05%即可滿足。植物性飼料中鎂的含量豐富,特別是麩皮、棉籽餅是鎂的良好來源,故一般在飼養(yǎng)上不會缺乏。
三、微量元素
(一)鐵(Fe)、銅(Cu)和鈷(Co)
1.鐵
鐵是動物的營養(yǎng)素,禽體內60%~70%的鐵在紅細胞中,20%在肝、脾、腎、骨髓中,其余在肌肉蛋白和酶系統(tǒng)中。鐵對體內氧的輸送和各氧化系統(tǒng)起著重要作用。鐵主要在十二指腸以亞鐵形式被吸收,排泄量較少,靠調節(jié)吸收量維持體內平衡。鐵鹽可與許多藥物發(fā)生反應,不宜合用。例如:硫酸亞鐵與四環(huán)素會形成絡合物,使吸收量減少。纈氨酸、組氨酸、乳酸和山梨酸等可促進鐵的吸收,但磷酸鹽、植酸鹽、草酸鹽等都會抑制鐵的吸收。對于所有動物,硫酸亞鐵和檸檬酸鐵銨的生物學效價都高,而三氧化二鐵最低。
對鐵的需要量,雛雞每千克飼料干物質中含鐵量以80毫克為宜。給鐵過多會造成中毒,引起消化機能紊亂,使增重率下降。若缺鐵時會出現(xiàn)貧血。
2.銅
銅對血的生成,結締組織和骨的正常生長,初生動物髓磷脂的形成,都起著重要作用。銅是細胞色素氧化酶等酶類的重要成分。銅大部分在血漿中,多半與α-球蛋白結合成血漿銅藍蛋白。銅對血紅蛋白卟啉核的形成很重要。
因而,鐵被吸收后,若無銅,也不能有效地參與血紅蛋白的形成。銅大多在小腸上部被吸收。腸內的pH值影響銅的吸收,鈣鹽會升高pH值而降低銅的吸收,鉬過多或硫酸鹽過多,都會降低銅的溶解性而減少吸收。
缺銅會造成貧血和鐵吸收受阻,表現(xiàn)為生長障礙、骨畸形、毛色變淡、產蛋量不降。銅過多時在肝內聚積,也會有貧血和生長受阻現(xiàn)象。待肝內銅聚積到一定程度時,會發(fā)生黃膽癥,以至肝壞死和腎功能障礙。
一般動物需銅量為每千克干飼料中5~8毫克,但在高鉬地區(qū)應增加3~4倍。
3.鈷
鈷在禽體內含量極其有限,主要存在于肝、腎和脾臟中,肌肉、血液中含量很少。已明確鈷是維生素B12(氰鈷胺)的組成成分。維生素B12為紅細胞生成的必需,在蛋白質代謝中作為某些酶的輔因子,起著重要作用。缺乏鈷與缺維生素的癥狀相似:虛弱、消瘦、食欲減退、體重降低、貧血。但鈷過量時的中毒癥狀也是廢食、貧血,與缺乏癥相似。
(二)錳(Mn)、鋅(Zn)和碘(I)
1.錳
錳在動物體內雖含量極少,但在營養(yǎng)上也相當重要。錳主要存在于動物肝中,其次卵、皮膚、肌肉、骨骼等均含有。錳又是許多酶的輔因子,是丙酮酸羧化酶的組成部分。
錳對家禽的生長、繁殖和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幼禽缺錳時,可見骨短粗癥(跛行、腿短而彎曲、關節(jié)腫大)或滑腱癥。還會使母雞所產蛋的蛋殼厚度和強度下降,雞胚畸型,多在胚胎發(fā)育后期(18~21天)死亡。補喂錳鹽,可使母雞產蛋率及孵化率提高。若食入錳過多,首先是干擾其它元素的吸收,出現(xiàn)鈣、磷或鐵的缺乏癥。
家禽對錳的需要量很少,而一般植物性飼料中都含有錳,特別是米糠、麩皮及青粗多汁飼料中含錳較為豐富。通常,雛雞的飼料中含錳量為55毫克/千克飼料;產蛋雞、種雞35毫克/千克飼料為宜。
補充錳常用硫酸錳,每噸飼料中加入90~120克,即可防止錳的缺乏癥。
2.鋅
鋅分布在家禽體內各組織中,以肌肉、羽毛、精液和眼的脈絡膜上皮中含量較高,也是構成體內多種酶和激素(胰島素)的成分,對家禽的繁殖和新陳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它對家禽羽毛的生長、皮膚健康和組織的修補也有關。鋅的需要量:雛雞為35毫克/千克飼料。若每千克日糧中鋅含量超過1克可引起中毒,飼料的適口性也不好。中毒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和貧血,改變日糧中鋅的濃度就可得到改善。
鋅在飼料中分布很廣,酵母、麩皮、谷類的胚都是良好的鋅來源,補鋅時,多用硫酸鋅或氧化鋅。
3.碘
禽體內70%的碘集中在甲狀腺中,在血液、胃、小腸、唾液和卵巢中也含有碘。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成分。甲狀腺素是一種激素,具有促進一般組織新陳代謝和身體發(fā)育的作用。母雞吸收碘后可迅速輸入蛋黃中。
飼料中含碘0.1~0.2毫克/千克,就可滿足一般動物的需要。碘的中毒,雞表現(xiàn)為產蛋量下降,取消碘后立即可以恢復。
在缺碘地區(qū),補飼碘化食鹽或含碘添加劑,是預防缺碘病的經濟有效辦法。
但碘化食鹽不可補給過多,以免中毒。
(三)硒(Se)、鉬(Mo)
1.硒
過去認為硒是有毒元素,近30年來關于硒的營養(yǎng)研究表明,硒對家禽營養(yǎng)具有重要功能。硒遍布于動物全身的細胞中,是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組成成分。此酶可減少脂類的氧化,延長細胞的生命。雛雞的試驗證明,硒對家禽的生長有刺激作用。
日糧中0.1~0.2毫克/千克飼料含硒量,是禽營養(yǎng)所必需的。若低于0.05毫克/千克飼料時,就可出現(xiàn)缺硒癥,表現(xiàn)為營養(yǎng)性肌肉萎縮,也叫白肌病。 3~5周齡的雛雞為滲透性素質病。特征為水腫、皮下出血、衰弱以致死亡。各種動物缺硒都會發(fā)生受精率下降、死胎或產仔虛弱等。
飼料中硒若超過7毫克/千克飼料時,家禽就可能中毒。硒的中毒癥狀也叫“蹣跚病”,被毛異常、不全失明、輕癱、昏睡等。
硒主要在十二指腸內被吸收。家禽對硒的需要量甚微,為防止混合不勻,造成局部濃度大而中毒,應將硒稀釋成100毫克/千克的預混劑加到飼料中。
2.鉬
過去認為鉬是有害元素,1953年才證明鉬是黃嘌呤氧化酶的必需成分,對于雞、火雞適當補鉬,可以提高增重。每千克干料中含鉬0.01毫克即可滿足需要,達到5~10毫克鉬就會中毒,發(fā)生嚴重下痢,體重減輕,最后死亡。
鉬與銅及硫有很強的反向作用,銅日糧中含量高時,鉬的毒性低。
四、家禽對礦物質元素的需要量和最高限量
不同品種的家禽,在不同生長期或不同的生產要求(產蛋、肉),對于礦物質元素的需求量,也會有不同。各研究機構公布的數(shù)值也略有區(qū)別。本書主要歸納了美國國家科學院營養(yǎng)研究委員會(NRC)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的數(shù)值,見表27-3,均以風干日糧為基礎。
五、各種礦物質元素間營養(yǎng)關系
礦物質中酸性元素與堿性元素間之比,對保持家禽的健康及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有著重要作用。它們可使家禽血液及體液的pH值維持在一定范圍內。
家禽采食的飼料,經消化吸收后,在分解利用時,無機物對體液有很大的影響。富含鈣、鈉、鉀、鎂的飼料能使體液趨于堿性,富含酸性元素(磷、硫、氯)的飼料能使體液呈酸性。若酸性過大時,為了中和體液,家禽則利用貯存在骨骼及其組織中的堿性元素,隨后形成鹽類,隨糞、尿排出體外。體液酸性持續(xù)時間長,家禽會發(fā)生酸中毒。
家禽日糧中的礦物質元素在體內發(fā)揮營養(yǎng)作用,并非簡單的和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制約和互相影響的。
一、磷、鎂的相互關系
如飼料中含鈣過多,會影響磷吸收,故應考慮飼料中鈣、磷之間的合適比例,一般鈣、磷比在2:1至1:1之間為宜。
鎂與鈣具有相互制約的作用。鎂有阻礙禽體內的鈣化作用,家禽食入鎂過多,可影響鈣的吸收和沉淀。若鈣過多,可增加尿中鎂的排泄量。
二、硒與砷的相互關系
飼料中含硒量過高,可發(fā)生硒中毒癥。治療雞硒中毒,用亞砷酸鹽可獲得良好的療效,這說明砷有抑制硒的作用。
總之礦物質元素是禽體不可缺少的成分,各種元素都有不同的營養(yǎng)作用,但在家禽體內的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lián)系與相互制約的,故在飼養(yǎng)上應注意各種礦物元素的用量和比例。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