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4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麥在豬飼料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12-24 15:46: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麥在豬飼料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小麥作為能量飼料在豬飼料中應用已有很長的歷史。在前蘇聯(lián),歐洲(法國)和北美(加拿大)等小麥主產(chǎn)區(qū),畜禽飼料中多使用小麥作為主要能量飼料-。在我國,小麥能否在豬日糧中應用主要取決于小麥與玉米的營養(yǎng)價值與價格的比值。當小麥的營養(yǎng)價值特性好于玉米時,用小麥部分或全部代替玉米喂豬能取得很好的飼養(yǎng)效果和經(jīng)濟效益。然而,對于小麥對豬的營養(yǎng)價值的評價,提高小麥的飼用價值的科學加工手段,小麥在動物飼料中使用的合理比例,以及培育適合于飼料應用的新品種小麥一直都是國內外動物營養(yǎng)和飼料工業(yè)界深入研究的課題。
       1 小麥化學成分與對豬的營養(yǎng)價值     小麥按種植時間分為冬小麥、春小麥;按皮色分為紅小麥、白皮麥、花麥;按麥粒質地分為硬小麥和軟質麥。小麥的化學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小麥品種、土壤類型、環(huán)境狀況、 肥育狀況的影響.硬質小麥的蛋白質含量(l%-16%)比軟質小麥(8%~10%)高,但于物質、能量及蛋 白質利用率兩者相差不大。小麥賴氨酸含量為0.31%~0.37%,相當于玉米賴氨酸含量(0.25%~0.27%)的1.24%~1.48%。豬飼糧易發(fā)生不足的色氨酸與蘇氨酸,小麥分別含 0.15%~0.16%與 0.33%~0.38%,分別相當于玉米含量(0.07%~0.08%與0.32%~0.34%)的200%與103%~119%。就三種氨基酸的豬的表現(xiàn)消化率而言,小麥和玉米有著相同的蘇氨酸消化率,小麥的賴氨酸消化率比玉米高(71%:69%),色氨酸的消化率則要更高一些(78%:67%)。小麥的能量大致與玉米相等,其喂豬的消化能含量為 14.23MJ/kg左右,相當于玉米消化能含量(1423~1448 MJ/kg)的 98%~100%。小麥粗脂肪含量(1.6%~2%中亞油酸(0.58%~0.70%咱含量僅為玉米含量(3.6%~42%和1.62%~1.82%)的45%左右和37%左右,這對肥有豬而言是一優(yōu)點,但對幼豬而言是值得注意的缺點。小麥的鈣和磷含量較玉米高,且小麥中含天然植酸酶,磷有較高消化率,用小麥代替玉米、高粱時,可降低豆粕和磷酸氫鈣的使用量小麥除了不含胡羅卜素,維生素 E的含量低于玉米外,各種B族維生素的含量均高于玉米,特別是煙酸對豬的生物學效價比玉米高。小麥中含有一定數(shù)量的非淀粉多糖(NSP),主要包括纖維素、戊聚糖、混合鏈一葡聚酶,果膠多糖,甘露聚糖,阿拉伯聚糖,半乳聚糖和木葡聚糖等。小麥NSP分為可溶性和不 溶性兩類,不溶性NSP主要是纖維素和木質素,對小麥營養(yǎng)價值影響不大。水溶性NSP(主要是戊聚搪)被認為是小麥中的主要抗營養(yǎng)因子,其抗營養(yǎng)作用主要與其粘性及對消化道生 理。形態(tài)和微生物區(qū)系的影響有關。由于水分含量低,豬消化液粘稠度同其他家禽相比相對較低,因而通過戊聚糖酶降低消化食糜粘稠度的效果較差。而且,豬盲腸微生物區(qū)系對能量代謝有較大影響,它可以將豬本身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轉化為揮發(fā)性脂肪酸,可用來滿足動物的部分能量需要。另外,胃液的PH 值降低會削弱添加酶的作用。
       有些研究報道加酶可改善豬的生產(chǎn)性能。但是,Mavromichalis 1997年沒有發(fā)現(xiàn)加酶小麥田糧可有效改善仔豬和有成豬的生長性能。Bach等人研究表明酶處理對真消化率和生 物學效價的提高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受到限制,只有在果皮部分經(jīng)酶處理后二者會得到較為明顯的提高。很顯然,在此方面應做更多的研究。
      小麥的容重在 680~800 g/L時,不會影響其能量濃度。當容重低于680g/L時;才會影響其能量濃度。
      小麥對豬的消化能可由其化學成分推算:     DE( MJ/kg干物)=3,584+38.3CP(%干物)-16.0NDF(%干物)     式中:DE為消化能;CP為粗蛋白質;NDF為中性洗滌纖維。     2 小麥的飼養(yǎng)特性     小麥對豬的適口性很好。讓豬分別選食小麥和玉米,其對小麥的采食量明顯多于玉米。     但是,由于小麥淀粉的粘性比玉米高,如將小麥粉碎過細,豬采食時就會產(chǎn)生糊口而使其適口性變得很差。小麥麩具有良好的消化調養(yǎng)性,使小麥易于被豬消化利用。小麥用于肥育豬 飼糧可增進胴體的硬度和脂肪白度。
      在豬飼料中,小麥可部分或全部替代玉米及高粱上不影響生長性能。Magowan和Aherne1987年在仔豬飼料中添加1%- 6%小麥,發(fā)現(xiàn)各處理間的日增重,飼料采食量及飼料效率沒有差異。歐洲國家一般用小麥代替玉米作能量飼料。當小麥作豬的主飼料時,應粗粉碎,破碎效果更佳。小麥粉碎過細時消化率下降,直接影響豬的生長性能。小麥含量過高(30%以上)時,應添加相應的消化酶,以防止飼喂小麥為主的飼料時發(fā)生排軟便現(xiàn)象。     小麥的營養(yǎng)價值為玉米的92%~100%,同燕麥和高粱相比,小麥的可消化能分別高10%、15%和5%。Scholten,RHT等人1996年研究小麥型日糧對育成豬的生長性能等指標的影響。每組30 頭雜交豬,初始體重24.7kg,73日齡,在平均體重為108.5kg時屠宰,標準配合料包含木薯、高蛋白(118%)碾制小麥(Vivant)和一種濃縮飼料,低蛋白(10 8%)碾制小麥(fotlno)和一種濃縮飼料。其他組從25kg 到45Kg階段,25%的配合料被碾制小麥代替,從45到屠宰階段50%的配合料被小麥代替。小麥類型和其蛋白含量高低不影響豬生長性能、胴體品質及健康狀況。用25%或50%小麥代替標準配合料在生長性能、胴體品質和健康狀況方面無明顯差別。從25kg 到45和45kg到75kg,只喂碾制小麥和補充飼料的豬生長較慢,效率較低,從45kg到屠宰,飼喂碾制小麥和補充飼料較對照組生長較快,效率更高(P<005)。
      3 小麥在豬飼料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3.1 豬飼糧中小麥加工方法的研究     Seely等人1988年對小麥在豬飼料中應用時的粉碎粒度進行了6個試驗,結果表明, 斷奶仔豬飼糧中小麥的粉碎粒度以0.8~0.98 mm為好; 30~55 kg的生長豬采用 0.86~0.89 mm 的細粒和 1.41~1.7 nun的中粒均可;而55~100 kg育肥豬宜采用1.72~2.30mm的粗粒。     Mavromichalis 1997年進行 3種小麥粉碎粒度(1.300mm,0.600mm,0.400mm對斷奶仔豬斷奶后第一周增重效率和干物質消化率的影響試驗,結果顯示,0.600mm 粒度具有最好的增重效率(P<0.04=和于物質消化率(P>0.15)。而在35 d 的整個實驗期間,0.600mm粒度具有最好的增重效率(P<0.01=和干物質消化率(P>0.12)。對育肥豬實驗中,1.300mm粒度與0.600mm的粒度對生長性能沒有影響,盡管后者的營 養(yǎng)物消化率有所改善。而在另一項實驗中,小麥粉碎為0.400mm與 0.600mm的粒度相比,增重效率提高了3.5%,干物質營養(yǎng)物表現(xiàn)消化率提高了2 5%,氮的消化率提高了41%。但應注意的是,當飼料粉碎粒度小于0.600mm時,將顯著降低粉碎效率,粉碎物會在料倉或喂料器部位結拱。由于豬產(chǎn)生胃潰瘍的應激因素有多個,沒有證據(jù)顯示小麥粉碎至0.600mm~0.700 mm 會導致豬產(chǎn)生胃潰瘍。     Huang S X等人1997年研究了微波對小麥能量、淀粉、氨基酸消化率的影響。6頭Canabrid和 Camborough雜交豬在21日齡斷奶,在23 或24 d 時在回腸末端處裝一簡單的T型瘺管,飼喂3 種日糧,分別是粉碎小麥和豆粕日糧、微波處理小麥和豆粕日糧、玉米淀粉和豆粕日糧,按拉方法設計重復試驗方案。每天飼喂3次,每次間隔8h,每次飼喂量相同,飼喂日糧量為體重的5%。豬的平均初始體重92kg,試驗結束時體重為 16.5 kg。第 6、7 d 內 48 h連續(xù)收集糞便,第9d 時連續(xù)24h收集回腸消化液。Cr2O3作為消化示蹤劑,用回差異的方法測粉碎小麥和微波加工小麥的表現(xiàn)氨基酸消化率。微波加工小麥中必需氨基酸消化率較磨碎小麥高 2.2%(精氨酸)到12.2%(蘇氨酸),組氨酸、賴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差異顯著(P<0.05=。微波處理使小麥回腸消化率從93.1%提高到99.3%,差異顯著(P<0.05)。微波處理可提高小腸中能量的消化吸收,降低大腸中微生物發(fā)酵,結果表明微波處理對飼喂小麥的青年豬的氨基酸和能量的消化起到正面效果。     Luce W G 等人1996年進行實驗,470頭雜交豬分別飼喂4 種試驗日糧,包括玉米(中度粉碎),硬質紅冬小麥(細或中度粉碎),或干碾小麥。飼喂小麥的豬增重較慢,平均日采食量較低,但較飼喂玉米的效率高。結果表明飼喂細粉碎小麥田糧較中度粉碎小麥田糧增重快且效率高。同飼喂細度或中度粉碎小麥田糧相比,飼喂干碾小麥田糧可提高飼料效率。
      放對生長育成豬而言,細粉粹和平碾小麥田糧較中度粉碎小麥日糧更佳。Peet- Schwing,C M C Van der等人 1997年研究報道了錘片粉碎和碾碎小麥對生長育肥豬的生長性能的影響。4 組對日齡豬分別飼喂標準生長育肥日糧(Ⅰ)、含40%(Ⅱ)或10%(Ⅲ)錘片粉碎小麥、或含10%碾碎小麥(Ⅳ)的日糧。Ⅱ組和Ⅲ組的生產(chǎn)性能無顯著差異,而Ⅰ組的生長性能較試驗組差。飼喂含10%碾碎小麥的R糧的試驗組較飼喂含4O%錘片粉碎小麥的日糧的試驗組有更高的生長速度和更好的飼料轉化效率。同其他組相比,飼喂錘片粉碎小麥更易出現(xiàn)嚴重的腸道消化功能障礙。而最具成本效益的飼料是含10%碾碎小麥的日糧。
       3.2 小麥在仔豬料中的應用研究Rodas B Z De等人 1996年用 144頭豬 19±2日齡,6.35kg活體重)進行試驗以評價一種硬質紅冬小麥作為早期斷奶豬第二階段(斷奶后 10~38 d)日糧的能量和蛋白質源的效果。斷奶后前 10 d 的第一階段,所有豬均飼喂含賴氨酸15%的日糧。在第二階段,豬活體重8℃kg,分別飼喂玉米一豆粕日糧,用小麥取代扣%玉米的日糧、用小麥取代100%玉米的日根。試驗日糧飼喂4周(斷奶后 10~38 d),均含14%賴氨酸,0.90%的Ca,0.76%的。第二階段第一周,平均日增量(ADG)和飼料轉化率(FCE)隨日糧中的小麥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在第二周,無處理效果;第三周,飼喂50%玉米和50%小麥的效果較好。但是,攝食量隨日糧中小麥增加而減少,隨小麥含量升高飼料轉化率呈線性升高。在整個4星期的試驗階段里,ADG和FCE隨日糧中小麥含量增加而增加。試驗結果表明可以在早期斷奶豬的第二飼養(yǎng)階段用硬質紅冬小麥代替日糧中的玉米。     Broekman, E J A J.等人1997年用 120頭豬(21d;6.45 kg活體重)進行試驗,確定飼喂硬質紅冬小麥一豆粕日糧(SBM)仔豬第二階段(斷奶后 1038 d)最大生長性能時的日糧賴氨酸需要量。按初始體重分組,每個畜欄5頭豬。全部的豬在斷奶后飼喂與第一階段相同的含15%賴氨酸的日糧,試驗 1喂前 10 d,試驗2喂前8 d。第一階段后,豬(7.9 kg 活體重)配給4 種日糧(6 畜欄/處理組人試驗日糧分別含總賴氨酸1.30%、1.40%、1.50%、1.60%。用豆粕代替小麥(試驗1)和代替玉米淀粉、蔗糖(試驗2)來提供額外的氨基酸水平。試驗日糧飼喂28 d(第二階段)。從0到7 d(第二階段),平均日增重(ADG)和肉料比(G/F)隨日糧賴氨酸增加呈線性增加。增加日糧賴氨酸水平提高了日增重和肉料比(從7到14d,并在賴氨酸1.50%觀察到最大值。在14到28d,日增重隨日糧賴氨酸提高而增加。在試驗各個階段采食量不受影響,血中尿氮濃度(14 d)日糧賴氨酸水平提高而增加。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飼喂硬質冬小麥一豆粕型口糧的仔豬第二階段最佳生長的賴氨酸最佳需要量,在第一周至少為1.60%,7d后需要量有減少趨勢。
       3.3 小麥副產(chǎn)品在豬飼料中的應用研究     小麥的副產(chǎn)品主要有小麥面筋粉、小麥粗粉(次粉)和麥麩。三者的蛋白質含量分別約為80%、15 9%和15.7%。中性洗滌纖維的含量分別為0.6%、35.6%和42.l%.三者的蛋白質品質具有相似的缺陷。對豬來說,三者缺乏賴氨酸、蘇氨酸、蛋氨酸、色氨酸。
     但小麥面筋粉在仔豬的飼養(yǎng)中有其獨特的特性。Kim l H 等人1998年用兩個實驗確定噴霧干燥血漿(SDP)和小麥面筋(WG)對早期斷奶乳豬的營養(yǎng)價值。在實驗1 中,IM頭斷奶仔豬(17 日齡,5.1kg)進行35 d生長試驗。斷奶后0到 14 d 的實驗日糧為:(1)干燥脫脂乳粉(DSM)乳清粉一豆粕(對照組);(2) 和(3)為分別用SDPP和WG代替日糧(1)中的DSM 14~5 d 所有豬均飼喂玉米一豆粕一干乳清為基礎的日糧。從0到 14 d,飼喂 SDPP的豬較飼喂WC 的豬有較大采食量(P<0.05)但從14到對21轉化為第二階段日糧=,第一階段飼喂WG的豬較飼喂DSM和SDPP 的豬有較大采食量和增重率(P<0.05)。在實驗2中,用108頭21日齡,5.7kg的斷奶仔豬,進行35d的生長試驗來確定斷奶后WG和 SDPP的最佳搭配,處理方法:(1)100% SDPP;(2)50%SDPP 和50%WG;(3)100%WG。正如在實驗1中,所有豬從14~35 d 轉換為飼喂玉米一豆粕一干燥乳清的基礎日糧。從0到14 d,生長性能無差別,肉料比呈現(xiàn)二次曲線關系,飼喂50:100混合比例的豬從14到35 d 和從0 到35 d 具有最低的肉料比(P<0.05)斷奶后第13 d 于物質消化率無明顯差別。但隨WG 的增加N消化率呈線性關系(P<0.1)。實驗表明SDPP在斷奶后初始階段可提高生長率。但是,在第一階段飼喂WG可提高向第二階段日糧轉換時豬的生長性能。
       小麥面筋中基本不含仔豬過敏性蛋白或別的物質,對仔豬腸道絨毛的發(fā)育有好處。將小麥面筋水解為蛋白質飼料,在仔豬飼料中應用有好的飼養(yǎng)效果。 Han Y M 等人用96 頭雜交豬進行 3個試驗以確定粗次粉、微生物植酸酶、檸檬酸提高玉米一豆粕日糧中植酸磷生物學效價的整體有效性。在試驗1中,40頭初產(chǎn)母豬(7周齡)飼喂5種日糧,時間為8周。日糧1、2和3為低磷。玉米一豆粕日糧(CBS),分別加 0%、 0.l%、 0.2%無機磷(Pi)如磷酸鈣。日糧4為玉米一豆粕日糧包括15%粗次粉(461禾谷植酸酶 U/kg),日糧 5為 CSB+微生物植酸酶(1200U/kg);在試驗2中,16頭閹公豬(8 周齡)飼喂兩種日糧,時間為 6 周,日糧 1與試驗 1的日糧 3(0.2% P)相同。日糧2為試驗1 的日糧十微生物植酸酶(300U/kg)。實驗3中,40 頭閹公豬和母豬(6周齡)飼喂4種日糧,時間為6 周。日糧l、2 跟試驗2日糧l、2 相同,日糧3 為試驗2的日糧2+1.5%檸檬酸。日糧4同日糧3 相似但含10%而不是15%的粗次粉。在試驗1中飼喂日糧1 的豬有較低ADG、ADFI、血漿磷濃度、骨強度、運動分數(shù)。同其他4 種日糧相比,飼喂15%粗次粉日糧的豬同飼喂CSB+0.l%P或微生物植酸酶的豬無顯著差異。在實驗2中,在整個飼喂期間血漿只濃度(P<0.005=和料肉比(P<0.02=及ABG(P=0.06)(組周到第3 周),飼喂CBS+0.2%P的豬較其他含15%粗次粉日糧較好。在試驗3 種,飼喂兩種檸檬酸日糧(日糧3和4)和CBS+0.2%Pi(日糧O 在所有實驗時間有相同ADG,在4 到6 周有相似Pi;濃度。飼喂日糧4的豬在l到3 周較飼喂日糧1的豬有較高肉料比(P<0.02)結果表明用10呢到15%粗次粉、33 U 微生物植酸酶/kg、1.5%檸檬酸完全取代生長豬王光一豆粕日糧中磷酸鈣是可行的。
      次粉是水產(chǎn)飼料的新合劑,也是一種較好的能量飼料。對于妊娠母豬來說,次粉和麥麩均是良好的能量飼料 。



[ 本帖最后由 來自鄉(xiāng)下的狼 于 2007-12-24 15:49 編輯 ]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8-6-26 13:55:29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把小麥應用到飼料中,能很好的增加飼料來源的廣度。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2 18:5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