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粉碎技術 | | |
粉碎是所有配合飼料產品加工中的必要工段,也是能耗最高的工段之一。飼料粉碎技術對提高飼料原料的營養(yǎng)價值、動物生產性能和控制加工成本,具有重大研究開發(fā)價值。
粉碎的基本概念
1.粉碎
通過撞擊、剪切、研磨或其它方法,使物料顆粒變小。
2.微粉碎
將物料粉碎至全通過0.42mm篩孔(40目篩)的粉碎。主要用于加工水產飼料、飼料添加劑。
3.超微粉碎
將物料粉碎至95%通過0.15mm篩孔(100目篩)的粉碎。主要用于加工特殊水產飼料和飼料添加劑。
4.飼料粉碎粒度
指粉狀飼料產品的粒度:或在混合之后、制粒、膨化之前的混合粉料的粒度;或經粉碎的飼料原料的粒度。
5.重量幾何平均粒徑
該法是采用篩號為4、6、8、12、20、30、40、50、70、100、140、200、270的14層標準篩,篩分100克樣品,然后分別稱各層篩上物和底篩篩上物質量,并依此計算出重量幾何平均粒徑和重量幾何標準差。該法的優(yōu)點是既可以準確反映飼料粒度,又可以反映飼料粒度的變異情況。
6.飼料的最佳粉碎粒度
指使飼養(yǎng)動物對飼料具有最大利用率或獲得最佳生產性能且不影響動物健康,經濟上又合算的重量幾何平均粒度。
飼料粉碎粒度對飼料營養(yǎng)價值和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
1.飼料粉碎粒度會顯著影響飼料養(yǎng)分在消化液中的溶解度
作者等人對6種飼料原料的粉碎粒度與蛋白質的溶解度的關系進行了研究,
試驗所測定的6種原料的蛋白質溶解度都隨粉碎粒度的減小而增加。經方差分析,6種原料的蛋白質溶解度與粉碎后的對數幾何平均粒度的相關性極顯著(P<0.01),即減小粉碎粒度可顯著提高玉米等五種原料的蛋白質溶解度,為動物消化道中消化酶的有效消化提供了基礎。其中,去皮豆粕(東海)、帶皮豆粕(東海)與帶皮豆粕(當地)的各粉碎粒度之間的蛋白質溶解度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表明粉碎可以持續(xù)顯著地提高去皮豆粕、帶皮豆粕的蛋白質溶解度。
應用SPSS統計學分析軟件,對6種原料粉碎后的5種不同對數幾何平均粒度與蛋白質溶解度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線性回歸方程,其相關性經顯著性檢驗,達到極顯著水平
2.粉碎粒度會顯著影響飼豐斗原料蛋白質的體外消化率
作者等人對7種飼料原料進行了5種粉碎粒度的體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消化率實驗,就胃蛋白酶消化率而言,從不同原料之間進行比較可見,在同樣篩孔條件下,去皮豆粕的蛋白質消化率最高,其次為帶皮豆粕(當地)、麩皮、帶皮豆粕(東海)。棉粕和菜粕的消化率最低。這與王衛(wèi)國等(2000)所做的另一項研究結果基本一致。玉米的胃蛋白酶消化率對粉碎粒度的敏感性最大,其次棉粕、去皮豆粕、當地帶皮豆粕,而其余3種原料的消化率對粉碎粒度變化敏感性較小。對每種原料的不同粉碎粒度下的胃蛋白酶消化率進行方差分析表明,去皮豆粕(東海)、帶皮豆粕(東海)、帶皮豆粕(當地)、玉米的各消化數據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表明粉碎可顯著提高它們的消化率。而菜粕、麩皮部分消化數據之間差異不顯著。
從粉碎粒度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總消化率來看,去皮豆粕(東海)具有最高的消化率,其次是帶皮豆粕(當地)、麩皮、帶皮豆粕(東海)。而棉粕、菜粕的總消化率較低。棉粕、菜粕的消化率低的原因可能是粗纖維含量較高,同時存在抗營養(yǎng)因子,如抗胰蛋白酶,植酸,棉酚等,影響了酶活性的發(fā)揮,影響了蛋白質的消化率。另外,制油加工的工藝條件也是影響蛋白質消化率的重要因素。去皮豆粕的加工工藝條件先進正是得到高消化率的重要保證,因此應推廣先進的制油工藝。
3.豬飼料的最佳粉碎粒度研究
1)仔豬飼料粉碎粒度研究
國外仔豬飼料的粉碎粒度研究結果主要集中在谷物。綜合各項研究結果,仔豬谷物的粉碎粒度以300-500gm為最適合,其中,斷奶仔豬在斷奶后0-14天,以300gm為宜,斷奶后15天以后以500gm為宜。仔豬飼料的適合粒度隨谷物種類的不同而變化(Ohh,1999)。Goodband等報道,大麥需粉碎為較大的粒度(600-700gm)更合適。Hale等(1979)則報道,小麥粗粉碎比細粉碎的飼料效率和動物生產性能要好,而玉米在細粉碎時飼料效率與動物生產性能更佳(Reiman,1968;Hedde,1985)。
王衛(wèi)國等(2000)研究了仔豬飼料中玉米、豆粕的三種粉碎粒度及配合飼料粒度對仔豬生產性能和飼料利用效率的影響。使用的粉碎機篩孔直徑為2.5mm、3.0mm和4.5mm,粉碎后物料的幾何平均粒度對玉米為261、352、432gm,豆粕粒度為388、414、498gm,配合飼料的粒度為282、323、345gmo。
三種粒度的飼料產品對豬的生產性能和飼料利用情況見表5。由表5可以看出,就增重水平而言,采用3mE篩孔加工的試驗組C、D的增重最高,平均為56.75kg,采用2.5mm篩孔的試驗組增重次之,平均為55kg,采用4.5mm篩孔的試驗組的增重最差。
從料肉比看,以3.Omm篩孔試驗料組的仔豬的效果最好,平均為2.22。飼料干物質和粗蛋白的消化率以中粒度組最高,細粒度組次之,粗粒度組最差。
2)母豬飼料粉碎粒度研究
有關母豬飼料的粉碎粒度研究報道的較少。但適宜的粉碎粒度同樣可提高母豬的采食量和營養(yǎng)成分的消化率,減少母豬糞便的排出量。Wandra等人(1995)將玉米粉碎為四種粒度(1200μm、900μm、600μm、400μm)配制成日糧飼喂100頭初產母豬,結果表明,粒度由1200μm降低到400μm,平均日采食量由4.19增加到4.43kS/d,能量消化率由83.8%增加到90%,消化能攝入量由13.TMcal/d增加到15.6Mcal/D,窩增重由34.9kg增加到38.6kg。由于降低粒度提高了養(yǎng)分消化率,糞便的干物質排出量減少了21%,糞便中氮的排出量減少了31%,這對降低糞便處理負擔產生了明顯影響。母豬飼料的粉碎粒度以400-500~m最適宜。
3)生長育肥豬飼料粉碎粒度研究
谷物粉碎粒度對生長育肥豬的飼養(yǎng)效果見表6。Mahan等(1966)和Lawrence(1983)曾報道,谷物粒度減小會改善體增重和飼料轉化率。Giesemann等(1990)也報導降低玉米粒度會提高5%的體增重及9%的飼料轉化率。Wandra等人(1995)用1000-400gm粒度范圍的玉米配制成日糧對育肥豬做飼喂試驗,結果表明,粒度每降低100μm能改善1.3%的飼料效率,N的排泄量減少。但在最小粒度時,出現豬胃腸損傷和角質化現象。試驗表明,玉米的最適粉碎粒度在600-500μm。Philips(1995)用粒度小的飼料進行制粒后飼喂育肥豬,糞內的干物質減少27%。
4)飼料粒度對豬消化器官的影響
飼料的粒度對豬的胃腸道形態(tài)學有影響。飼料粉碎過細會引起豬胃不良反應,導致胃腸角質化和損害(Maxwell等,1970,1972;Cabrera等,1993;Healv等1994;Phillips,1995:Wondra等,1995)。過細粉碎導致胃腸內容物流動性增加,使內容物的混合度增加,引起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增加,最終導致食管胃的潰瘍增加(Maxwell等,1972)。
4.雞飼料最佳粉碎粒度研究
1)肉雞飼料粉碎粒度研究
Douglas等(1990)將錘片粉碎機與輥式粉碎機加工的玉米、低丹寧高粱和高丹寧高粱分別加入到飼糧中飼喂21日齡的肉雞。錘片粉碎機加工的飼料的對數幾何平均粒度為874μm,輥式粉碎機加工的飼料的對數幾何平均粒徑為1681μm。結果表明,食入粒度小的飼料的雞的增重顯著高于采食大粒度飼料的雞的增重。
Nir等(1990)分別用錘片粉碎機和輥式粉碎機粉碎出三種不同粒徑的物料,即555an(細)、702μm(中)、888an(粗)。在10天的選擇試驗中,小雞更喜歡采食較大粒度的飼料。粒度越大,雞的采食量越高。在日糧中添加同一種谷物飼喂7—21日齡的肉雞,飼料越粗,采食量增加越明顯。這導致了雞體重的顯著增加。
在一系列的四組試驗(每組2400只肉雞)中,Reece等(1986)使用不同孔徑的篩片(4.76mm,6.35mm)粉碎飼料,并用兩種粒度不同的粉碎飼料飼喂肉雞,結果表明,在21日齡或42日齡時雞的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在組別之間沒有差異。
Lot等(1992)用錘片粉碎機將玉米粉碎成不同粒度,配入飼料,并用其制成碎粒飼料。在第一個試驗中,粉碎篩片孔徑為3.18mm和9.59mm,得到的粉碎物對數幾何平均粒度為7161an和1196μm。飼喂結果顯示,采食716μm粒度飼料的雞的個體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有明顯提高。但在第二個試驗中,玉米被粉碎成690—974μm的粒度,并被制成碎粒飼料飼喂肉雞,結果在體增重和飼料利用率上無差異。
飼料粉碎物粒度的均一性會影響肉雞的生產性能。Nir等(1994)將同一種谷物粉碎樣品篩分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將不同的部分加入飼料中飼喂肉雞。飼喂中等粒度玉米的肉雞獲得了最佳的生產性能。而另兩組由粒度1102μmn和525Pm的玉米混合的飼料的飼喂效果就達不到前者的水平。
根據粒徑的不同,將粉碎谷物篩分成不同的幾個部分,對其營養(yǎng)組成沒有影響。Nir等(1994)用篩子將粉碎玉米分成幾部分,發(fā)現不同部分的營養(yǎng)成分含量沒有什么差別。而Martin(1983)將玉米、高粱粉碎成不同的粒徑。結果不論是粉碎細度或是兩種谷物在混合、制粒時的加工方式對營養(yǎng)成分的變異沒有影響。綜合上述研究結果,肉雞的飼料谷物的粉碎粒度在700-900Pm為宜。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