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仔豬腹瀉是一種常見疾病,也是一種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發(fā)病原因復雜。第一,仔豬自身生理功能不完善,消化機能差,免疫功能低,體溫調節(jié)能力弱;第二,飼料營養(yǎng)的影響,斷奶仔豬由以母乳為主過渡到以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蛋白質為主的飼料,此外飼料中植物性蛋白質比例過高也會導致仔豬腹瀉;第三,應激反應的影響(外界環(huán)境、氣溫驟變和仔豬轉群、并欄等),以及病原微生物(細菌、病毒、寄生蟲)的感染、濫用抗生素等,都會導致斷奶仔豬發(fā)生腹瀉。
治療斷奶仔豬腹瀉應以抗菌、補液為原則。⑴抗菌:有條件的豬場應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敏感藥物治療,無條件的則用恩諾沙星、卡那霉素、慶大霉素、土霉素、鏈霉素及磺胺類藥物等進行注射或灌服。如每頭豬肌肉或靜脈注射硫酸黃連素5-10毫升、青霉素10-30萬單位和鏈霉素15-30萬單位;每天每公斤豬體重用土霉素或卡那霉素30毫克拌飼料投喂,連用4-7天。⑵補液:對于腹瀉時間較長或已出現(xiàn)脫水癥狀的仔豬,可用口服補液鹽(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克,加溫水1公斤)讓豬自由飲水;也可腹腔注射復方氯化鈉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毫升,或10%葡萄糖鹽水10毫升、地塞米松2毫升、10%維生素C2毫升和適量抗生素,每天2次,連用3天。
預防斷奶仔豬腹瀉應采取綜合措施。⑴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減少應激反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⑵及早補料,一般在仔豬7日齡開始補料,補料要少喂勤添,一般每天喂5-6次。⑶選擇適宜的飼料原料,保證適宜的蛋白質水平,斷奶仔豬飼料適宜的粗蛋白質含量為18%左右,并多用動物性蛋白質飼料。配制仔豬飼料應添加一些微量元素、抗生素和酸化劑等。⑷仔豬斷奶后維持“三不變、三過渡”,即原飼料(哺乳仔豬飼料)喂養(yǎng)1-2周、原圈、原窩;飼料、飼喂制度、操作制度逐漸過渡。⑸控制仔豬采食量。斷奶后5天內要控制仔豬采食量,以喂7-8成飽為宜。⑹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斷奶后7天內在飲水中適當加入抗生素和水溶性電解質等。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