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藥不僅關系到動物的健康,同時也關系到人類的健康。近幾年來,由于使用西藥不規(guī)范,用藥量越來越大,療程越來越長,再加上飼料添加劑用藥、預防性治療用藥。在畜禽的一個生長周期內(nèi)幾乎天天都用藥,尤其是違禁藥物,如砷制劑、瘦肉精、抗病毒藥等屢禁不止,致使西藥的不良反應愈加嚴重,畜禽產(chǎn)品的藥物殘留危害更加突出,造成畜禽產(chǎn)品出口屢屢受阻,甚至導致四川發(fā)生人類鏈球菌病事件。為此,規(guī)范獸藥市場、規(guī)范各類獸藥的使用方法勢在必行。
中藥以其毒副作用小、無污染、無殘留、無三致而著稱,為此,近年來中藥制劑倍受人們青睞;初步統(tǒng)計,目前中獸藥在市場的占有量已達40%左右,但是,由于精通中獸醫(yī)醫(yī)藥知識的人很少,使用中藥制劑的方法不當,出現(xiàn)藥物不良反應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常言道 “十藥九有毒”,用藥不當輕者貽誤病情,重者會加重病情,或舊疾未去新疾接至矣。鑒于上述情況,現(xiàn)將中藥制劑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簡要介紹如下:
1 必須辨證施治
辨證施治是中獸醫(yī)學的精華,是中獸醫(y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整個過程。辨證是以臟象學說、經(jīng)絡學說、病因病理學說為基礎,并以四診收集到的資料為依據(jù),認識疾病、診斷疾病的過程。論治是對辨證結果的驗證,證有寒、熱、虛、實,藥有溫、涼、補、瀉,只有藥證相符,才能收到藥到病除的效果。但要處理好個體辨證和群防群治的辨證關系,原則是以照顧大多數(shù)為主?!吨袊F藥典》2005年版第二部收載中藥方劑194個,其中有130多個已在臨床廣泛應用。如“荊防敗毒散”是治療感冒的常用方,主治外感挾濕的表征,若屬風熱感冒需用“銀翹散”;“白頭翁散”主治熱毒血痢,可用于急性熱性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若是慢性虛寒性痢疾,當用“四神散”合“理中散”;再如實熱性大便秘結宜用大承氣散,寒濕性便秘當用“溫脾通解散”;“補中益氣散”用于脾胃氣虛及氣虛下陷證,若用于真實假虛癥,會導致飲食廢絕、大便秘結,導致虛虛實實之過??傊?,方藥眾多,各有適應證,臨床上必須對證下藥,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2 避免藥物產(chǎn)生配伍禁忌
在制劑時和臨床應用時,為了安全起見,盡可能避免出現(xiàn)藥物的配伍禁忌,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古人總結了很多有關配伍禁忌的經(jīng)驗,如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藥等。此外,還有很多藥物和制劑都有各自的特有禁忌證,如生麥芽具有回乳作用,哺乳期母畜忌用;桂枝可擴張毛細血管,出血證忌用;遠志對胃粘膜有刺激性,胃炎及胃潰瘍患畜忌用。
3 且勿忽視中藥制劑的毒副作用
許多人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這是一種偏見。實際上中藥和西藥一樣,除了具有治療作用外,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毒性是指某些藥物含有毒性較大的成分,用藥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超過了機體的耐受能力而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危害性較大,甚至危及生命;副作用是指藥物在治療劑量內(nèi)出現(xiàn)的與治療作用無關的不良反應。盡管中藥和西藥相比,不良反應較輕,停藥后能自然消失。但是為了確保用藥安全,必須正確認識中藥的毒副作用,并了解其產(chǎn)生的原因及常用的解救方法和預防措施。否則 ,將可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
毒性較大的中藥有:巴豆、大戟、芫花、甘遂、生南星、生半夏、杏仁、馬錢子、蜈蚣、朱砂、蟾蜍、雄黃、木別子、斑蝥等。
副作用較大的中藥有:麻黃、細辛、附子、檳榔、麝香、常山等。
毒性反應在臨床用藥時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毒性反應的產(chǎn)生除了與中藥本身的理化性質有關外,還與中藥的儲存方法、加工炮制、配伍、制劑類型、給藥途徑、用藥時間長短及動物的性別、年齡、體質、證候類型等密切相關。因此在使用有毒藥物時,除應考慮上述各個環(huán)節(jié)并加以控制避免毒性事件發(fā)生外,還要嚴格注意藥物的用量。
4 準確掌握用藥劑量和給藥時間的長短
目前,許多獸醫(yī)工作者、養(yǎng)殖戶認為用藥劑量越大,連續(xù)用藥時間越長,療效越好。所以在治療畜禽疾病時,總是在制劑產(chǎn)品說明書規(guī)定劑量的基礎上,盲目地加大劑量和延長用藥時間,結果在群體病情控制后,總有部分畜禽不能痊愈,并陸續(xù)死亡。經(jīng)病理學檢查, 常見有肝腎腫大、變性、壞死等藥物蓄積中毒病變。
更有人認為中藥都是來自大自然,毒副作用小。用藥劑量大小和用藥時間長短無關緊要,這是一種嚴重的誤解。藥物必竟不是糧食、營養(yǎng)品,即便是最平和的藥物也不能隨便亂用。正如清代著名的醫(yī)學家徐靈胎所說:“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興;藥之設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肮孰m甘草、人參,誤用致害”。筆者曾經(jīng)做過試驗,一只1.5千克左右的雞,用復方中藥制劑作為飼料添加劑,當每只、每天的用量超過3克,連續(xù)用藥超過7天時,雞的采食量、產(chǎn)蛋率就會明顯下降。
古人根據(jù)中藥作用的強弱將藥物分為無毒、小毒、常毒、大毒、劇毒等類別,供臨床用藥時參考,如《內(nèi)經(jīng)》指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可見,即便是藥物作用最緩和的中藥,也不要長期服用,一般是中病即止。剩下的次要癥狀,可通過改善飼養(yǎng)管理等措施達到痊愈的目的。
5 聯(lián)合用藥要分清主次
當一個或一圈動物同時患有2種以上病證時(或出現(xiàn)混合感染時)要分清各種病證的輕重緩急,抓住主要病癥進行重點治療,兼顧其他病證或者后治次要病證。如氣血兩虛證,用“四君子湯”合“四物湯” 進行治療,氣虛為主者重用君子湯,血虛為主者重用四物湯,也可以通過先補氣后補血或先血后補氣的方法進行治療;又如近幾年流行的豬高熱病,可先用“清溫敗毒散”控制氣血兩燔的高熱發(fā)斑證,然后用“扶正解毒散”或“補中益氣散”等免疫增強劑以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最后根據(jù)并發(fā)證或繼發(fā)證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治療至痊愈;再如雞的腎傳支和傳染性法是囊病,除了各自的主證以外,均有尿酸鹽沉積病變,可先用相應的藥物控制主病,后用“八正散”消除因尿酸鹽沉積而引起的腎腫、尿毒癥。
其他如中獸醫(yī)治法問題、劑型問題、中藥炮制問題、中西藥聯(lián)合應用問題等都應當遵循一定的尺度,以便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和消除毒性反應,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此不贅述。
(本文承蒙河南科技學院中獸醫(yī)教授王建國老師指導完成,在此深表感謝。)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