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32|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仔豬濃縮飼料配制的理論與實踐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8-9-6 10:15: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年來,隨著生產和配方技術的不斷進步,濃縮飼料的營養(yǎng)平衡性、有效性和使用效果也在不斷提高。東北地區(qū)盛產玉米,為降低成本,中小養(yǎng)豬專業(yè)戶往往外購濃縮飼料,自拌玉米配成全價料,使用方便。目前東北飼料企業(yè)生產的豬飼料主要是濃縮飼料。仔豬料一般從15kg開始飼喂,在30~35kg按照25%比例拌料,其余部分由養(yǎng)殖戶自拌玉米面,有時用不超過10%的米糠替代玉米面;在35kg之后,大多數養(yǎng)殖戶仍然繼續(xù)使用仔豬料,只是用5%的玉米面或米糠替代濃縮料,雖然從豬的營養(yǎng)需要來看這樣不科學,但很方便,短期內這種喂料習慣難以改變。
仔豬是豬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強烈、可塑性最強、飼料利用率最高的時期,由于養(yǎng)殖戶習慣上用仔豬濃縮飼料配制生長肥育豬配合飼料,在豬飼料中,仔豬飼料所占比例最大、競爭也最激烈。
1
仔豬生理特點

1.1
調節(jié)體溫機能不完善、體內能源貯備少

仔豬出生時,大腦發(fā)育不健全,下丘腦和垂體的反應能力以及為下丘腦所必需的傳導結構的機能低,通過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體溫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差;仔豬被毛稀疏、起隔熱作用的皮下脂肪少,不到體重1%,保溫隔熱能力很差,在氣溫較低的環(huán)境下,仔豬不易維持正常體溫;單位體重所擁有的表面積大。
1.2
消化器官不發(fā)達,消化機能不完善

表現在:消化器官容積小、胃液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
初生仔豬消化器官相對重量和容積較小,胃的重量約4~8g,占體重的0.44%,容積為30ml~40ml,到20日齡時,胃重增長到35g,容積擴大3~4倍。小腸在哺乳期內迅速增長,長度增加5倍,容積擴大50~60倍,整個消化道發(fā)育最快的階段是在20~70日齡之間。消化器官的強烈增長可持續(xù)到6~8月齡,以后在逐漸降低,13~15月齡才接近成年豬水平。
初生仔豬胃和神經系統(tǒng)之間的聯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缺乏條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食物進入胃內直接刺激胃壁后,才能分泌少量胃液;而成年豬由于條件反射作用,即使胃內沒有食物,同樣能分泌大量胃液。豬胃有強大的胃液分泌能力,40kg體重的豬每晝夜可分泌4l~8l的胃液。
在胃液組成上,哺乳仔豬在20日齡內胃液中僅有足夠的凝乳酶,而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只有成年豬1/4~1/3,到仔豬3月齡時,胃液中的胃蛋白酶才增加到成年豬水平。
同時,初生仔豬胃低腺不發(fā)達,不能分泌鹽酸,胃內缺乏游離的鹽酸,胃蛋白酶原沒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質,特別是植物性蛋白質,隨著日齡增長和和食物刺激,鹽酸分泌不斷增加,非乳蛋白直到14日齡后才能有限地消化,40日齡時,胃蛋白酶才表現出對乳汁以外的多種飼料的消化能力,8周齡時胃才具有較為完整的分泌能力,仔豬一經斷奶,胃內pH值明顯高于哺乳仔豬,10日齡后開始低于后者。采食可有效刺激胃的發(fā)育,促進胃酸分泌。
仔豬消化酶發(fā)育規(guī)律。仔豬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取決于消化道酶系的發(fā)育,消化器官發(fā)育的晚熟,導致消化酶系統(tǒng)發(fā)育差,消化機制不完善。
初乳和常乳中含量最高的碳水化合物時乳糖,以干物質計,分別為15%和24%,因此2周齡內仔豬小腸內乳糖酶的濃度和活性最高,以后迅速下降;與此同時,麥芽糖酶和淀粉酶活性從3周齡開始上升,但總體水平仍然較低。1周齡仔豬對玉米淀粉的消化率只有25%,3周齡后也只能達到50%。
因此,3周齡斷奶仔豬日糧中谷物含量不宜超過30%~40%,應多加奶粉或乳清粉。當日齡達到5周齡時,腸道內麥芽糖酶和淀粉酶濃度和活性明顯提高,此階段斷奶仔豬日糧的谷物含量可達到50%。
母豬初乳和常乳中,蛋白質含量以干物質計分別為57%和30%,3到4周齡后,蛋白酶活性開始上升,因此,幾周齡內仔豬對植物性蛋白質的消化能力遠不及動物性蛋白質。5日齡到5周齡的仔豬,對母乳中蛋白質的消化率達到98%,牛乳蛋白質消化率達到95%~99,魚粉達到92%,而大豆蛋白的消化率只有80%。
可以用補料方式,及早給仔豬誘食,以使腸道有足夠的適應期。
初生數天的仔豬能有效地消化大多數動植物脂肪,但牛脂例外,仔豬對脂肪利用率最高的是椰子油,其次是玉米油和豆油,高質量的豬油也能被仔豬很好地消化吸收。仔豬從第一周開始就能很好地利用乳脂肪,對其他脂肪只要能夠很好地乳化,仔豬的消化吸收幾乎與成年豬相似。
豬自身不能產生纖維素消化酶,腸道纖維素酶是由寄生在豬體內的微生物分泌的,微生物在大腸內寄居,仔豬大腸發(fā)育進度明顯滯后于小腸和胃,因此微生物產生的纖維素酶的濃度和活性很低,故3~4周斷奶的仔豬日糧中纖維素含量不易超過3%。
豬和大多數生物體一樣,必須在感到實際需要情況下才產生相應的應答,消化酶的產生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這個過程一般為1周,換料適應期,消化酶會急劇減少,這就是為什么“斷奶關”至少需要一周的原因。
哺乳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現是食物通過消化道地速度較快,食物進入胃后完全排空的時間,15日齡約1.5h,30日齡為3~5h,60日齡為16~19h,由于哺乳仔豬胃的容積小,食物進入十二指腸的時間短,所以應適當增加飼喂次數,以保證仔豬獲得足夠的營養(yǎng)。
1.3
缺乏先天免疫力,抵抗疾病能力差

偶蹄動物的胎盤構造復雜,限制了母源抗體通過血液向胎兒轉移,導致初生仔豬沒有先天免疫力,仔豬只有遲到初乳后,靠初乳把母體的免疫抗體傳遞給仔豬,并逐漸過渡到自身產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
免疫球蛋白的保護作用不僅取決于提供的數量,而且要看仔豬血液中的多少。新生仔豬的腸道上皮處于原始狀態(tài),只在短時間內對大分子物質有滲透作用,仔豬吸食乳汁后,可不經轉化直接被吸收到血液中,使仔豬血清中γ-球蛋白的水平很快提高,免疫力迅速增強。
腸壁的滲透作用隨腸道的發(fā)育而改變,3h后吸收能力下降50%,如果出生后12h才讓仔豬吃奶,則只能吸收6%,仔豬要獲得免疫已微乎其微。相反,如在出生3h內遲到初乳,不僅初乳中γ-球蛋白數量多,而且吸收率也相當高,可起到完全的保護作用。
1.4
生長發(fā)育迅速,新陳代謝旺盛

仔豬出生時體重不足成年體重1%,但生長發(fā)育迅速,10日齡體重達到出生重2倍以上,30日齡達到5~6倍,60日齡達到10~15倍。
仔豬生后的強烈生長是以旺盛的物質代謝為基礎的,一般生后20d的仔豬,每千克體重每天要沉積9g~14g蛋白質,相當于成年豬的30~35倍,仔豬每千克體重所需凈能是成年母豬的3倍,礦物質代謝也高于成年豬,每千克增重含鈣7g~9g,磷4g~5g。仔豬對營養(yǎng)物質的需要,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要求較高,對營養(yǎng)不權反應非常敏感。
2
仔豬濃縮飼料配制要點

2.1
原料的選擇

基本原則有三:消化性、適口性、抗原性
采食量是限制仔豬生長性能的最大因素,要提高斷奶后的增重速度,首先應增加仔豬采食量。采食量主要決定于飼料消化率(見表1),日糧消化率高的,仔豬主動采食量也高;飼料消化率主要決定于仔豬腸道發(fā)育和飼料的品質。
表1 飼料可消化率對10kg仔豬飼料采食量的影響
日糧消化率(%)
主動采食量(kg/d)
0.90
0.80
0.80
0.40
0.75
0.32
因此,選擇高消化率日糧是提高斷奶仔豬采食量的第一步。
適口性是限制仔豬生產性能發(fā)揮的主要因素,也是衡量仔豬飼料品質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豬的嗅覺敏感度是人的10萬倍,味覺敏感度是人的2倍。
影響飼料適口性的因素很多,這些因素可歸兩大類:不可以調控的因素,如品種、遺傳、年齡、性別、行為;可以調控因素,如飼料營養(yǎng)、環(huán)境管理、健康免疫等。
飼料本身的適口性主要由四方面因素決定,即飼料的氣味、味道、消化率和質感。在配制仔豬飼料時,要注意以下3方面:選好大原料:玉米、豆粕、魚粉等的新鮮衛(wèi)生和營養(yǎng)的平衡;優(yōu)選預混料:DCP、石粉、微量元素、維生素;精選添加劑:添加劑、藥物。
此外,一些調味劑如甜味劑、香味劑、鮮味劑、酸化劑及其科學組合都會改善飼料的適口性。
飼糧低抗原性對哺乳仔豬和保育仔豬至關重要,大豆抗原導致的過敏反應是影響仔豬腸道發(fā)育的主要因素。
濃縮飼料主要是蛋白原料,豆粕或去皮豆粕無疑是優(yōu)質的植物蛋白源,但所含的活性極強的抗原物質可激發(fā)仔豬的免疫反應及對腸道形態(tài)產生不利影響,最終導致腹瀉。在實踐中通常限制仔豬料尤其是斷奶后2周之內仔豬飼料中的豆粕的比例,使用一定比例的大豆?jié)饪s蛋白、大豆分離蛋白替代豆粕,尤其是大豆?jié)饪s蛋白,在哺乳仔豬濃縮飼料中經常使用。
膨化大豆能值高,適口性好、消化率高, 抗原物質和抗營養(yǎng)因子含量低,高檔仔豬飼料中通常使用5%~10%,但其氨基酸消化率和抗營養(yǎng)因子的含量直接受大豆質量和加工工藝條件影響。
在免疫耐受性沒有建立之前,仔豬料應盡量少用植物性蛋白質原料,低抗原的小麥蛋白和土豆蛋白正引起大家的興趣。
雖然動物性蛋白質原料價格昂貴,但在仔豬飼料必不可少。魚粉通常是配制仔豬飼料的首選,但魚粉質量比添加量更重要,尤其是新鮮度和消化率;噴霧干燥血漿蛋白粉、噴霧干燥血粉、雞蛋粉、乳清濃縮蛋白、腸膜蛋白粉通常在配制高檔代乳料時選用。
2.2
營養(yǎng)措施

在配制仔豬飼料時通常選用的添加劑包括酸化劑、抗生素、酶制劑、寡糖、有機微量元素、谷氨酰胺、酶解小肽、卵黃抗體、核苷酸、抗氧化劑、中草藥和植物提取物、微生態(tài)制劑、調味劑、防霉劑、高銅、高鋅、抗應激類。
酸化劑:酸化劑在改善仔豬對飼糧蛋白質消化、控制進入消化道微生物的繁殖起不可忽視的作用。胃中pH受飼料酸度的影響很大,可以利用酸制劑調控仔豬胃中pH,即飼糧的酸化。飼喂酸化日糧效果最明顯是在斷奶后0d~14d,因為仔豬在斷奶2周后,胃已能產生足夠的鹽酸。酸化日糧的優(yōu)勢隨仔豬日齡增長還會繼續(xù)存在一段時間,但其經濟效益幅度迅速下降。
酸化劑的用量與飼料配方及酸化劑本身有關,目前飼料企業(yè)通常是按照酸化劑供應商的推薦量添加,有盲目性,最好能把系酸力作為配方的一個指標,來確定酸化劑添加量。
小腸絨毛保護劑:豬小腸是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其表面分布著大量的指狀突起,稱為絨毛,沿著絨毛表面排列著更小的突起,稱為微絨毛。
絨毛和微絨毛是由上皮細胞組成的,上皮細胞處于不斷的新陳代謝中,它不斷地由絨毛基底部向頂端移動,在遷移的過程中,細胞成熟,成熟的絨毛上皮細胞具有兩個功能:分泌消化酶、吸收養(yǎng)分。因此,絨毛高度是衡量小腸有效吸收面積的重要指標。而絨毛受斷奶、飼糧等許多因素的影響,飼糧是最重要的因素。
斷奶對豬腸道結構的影響如下:絨毛高度下降、隱窩深度增加、斷奶后變化加?。ǔ掷m(xù)5周)。保護措施:添加小腸絨毛保護劑(蘇氨酸、谷氨酰胺),有效的保護并鍛煉仔豬的胃腸道,為仔豬的后期生長做好充分準備、強化抗應激的維生素,VC、VE 等、采用高度熟化(膨化)原料。
中草藥:中草藥及植物提取物中除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包括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外,還具有良好的抑制、抗病毒和抗毒素作用。與西藥不同,植物提取物不僅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更重要的是能調整機體的抗病修復能力,即調動機體的抗應激能力,提高免疫力和抗病防御能力。
微生態(tài)制劑(益生素):動物體內微生物種群中,優(yōu)勢種群對整個群落起決定作用。

作者   沈陽農業(yè)大學畜牧獸醫(yī)學院

邊連全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50 收起 理由
ann + 50 【轉載精品帖】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8-9-6 12:05:22 | 只看該作者
樓主真歷害,精品不斷……
板凳
發(fā)表于 2008-9-6 20:30:15 | 只看該作者
老邊確實厲害.:haoa:
地毯
發(fā)表于 2008-9-7 18:04:11 | 只看該作者
hao 好東西 :victory:
5
發(fā)表于 2011-2-21 13:24:00 | 只看該作者
哈哈,老邊牛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3 16:4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