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斷奶仔豬消化道的特點
3-4周齡仔豬的消化道和消化腺的體積和重量均未達到成熟水平,消化道的細微結構也未發(fā)育完全。斷奶應激又會引起仔豬的小腸絨毛縮短、消化道容積縮小、食欲下降,致使采食量減少、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降低。這時要想有效緩解斷奶應激、維持并促進仔豬正常生長發(fā)育,日糧必須采取高能、高營養(yǎng)濃度、濃縮的形式。
2 斷奶仔豬消化酶的特點
乳脂和乳糖是哺乳仔豬的主要能量來源,所以乳豬分泌脂肪酶的能力和對脂肪的消化能力比較強。仔豬在哺乳期胰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中脂肪酶的活性一直保持較高。斷奶時由于日糧的變化和各種應激的影響,小腸各段食糜和粘膜中脂肪酶的活性迅速下降,不利的消化道環(huán)境更加劇了這種變化。斷奶后1-2周內,消化酶活性又開始回升,脂肪酶總活性在斷奶后3周內恢復到正常水平。所以仔豬剛斷奶時添加脂肪的量應相對較小,至斷奶后1-2周再逐漸增加。
3 仔豬對脂肪的消化吸收
脂肪在消化道內先經乳化成小的脂肪球,然后在膽汁、胰脂酶、腸服酶作用下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再被腸壁直接吸收進人血液循環(huán)。豬主要依靠微粒途徑吸收脂肪的消化產物,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腸。仔豬對脂肪的消化能力隨著日齡的增大而增加,因此斷奶日齡越大,仔豬斷奶時對脂肪的消化率就越高。哺乳仔豬胃脂肪酶的總活性只有胰脂肪酶的3%,但口糧脂肪有25-50Oh是在胃中由胃脂肪酶消化;隨著仔豬日齡增大,胰脂肪酶消化吸收脂肪的比例增高。早期斷奶仔豬的膽汁分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脂肪的消化吸收。
4 斷奶仔豬對不同脂肪的利用特點
仔豬對不同脂肪的消化能力不同,對不飽和脂肪的利用率高于他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比例若高于1.5,則油脂消化率達85-92%,若低于1.5則消化率較小。脂肪酸鏈的長短對消化率也有影響。短鏈脂肪酸不論他和與否,均易被豬消化,且消化率高達91一94%。豬胃脂肪酶對中鏈脂肪酸有一定的消化作用,日糧中添加米酯化的中鏈脂肪酸能提高消化率和N沉積。而仔豬對長鏈脂肪酸的消化率較低。
5 仔豬對各類油脂的消化率
仔豬斷奶后對油脂的消化率隨日齡增加而提高,直至二月齡左右達到正常水平。仔豬對不同油脂的消化率也不同,這是因為日糧中油脂的消化吸收受脂肪鏈的長短、飽和度、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的影響。一般來講,仔豬對植物性油脂的利用率比動物性油脂的好。Jin等(1998)試驗發(fā)現21日齡仔豬斷奶后兩周內用可可油組的平均日增重和飼料效率均高于用牛油組的。Cera(1989,1990)報道,早期斷奶仔豬對椰子油及其類似物消化率很高,其次是玉米油和大豆油,豬油和牛羊脂最差。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