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轎子無非是四個人抬著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往前走,轎子里的人跟坐牢似的,轉(zhuǎn)個身也難。
應該說這些都沒錯,但如果你看到了張居正先生的轎子,你就會感嘆這個世界的神奇。
張先生的交通工具不叫轎子,它有個專門名稱——如意齋。一般人坐一般轎子,張大人不是一般人,轎子自然也不一般,別人的轎子四個人抬,張大人的轎子嘛……
下面我們先詳細介紹一下此轎的運行原理以及乘坐體驗。
該轎子(?)由真定地方知府趕制,轎內(nèi)空間廣闊,據(jù)估算,面積大致不低于五十平方,共分為會客室和臥室兩部分,會客室用來會見各地來客,臥室則用于日常休息,為防止張大人出行途中內(nèi)急找不到廁所,該轎特設有衛(wèi)生間,體現(xiàn)了人性化的設計理念。
此外,由于考慮到旅途辛苦,轎子的兩旁還設有觀景走廊,以保證張大人在工作之余可以憑欄遠眺,如果有了興趣,還能做兩首詩。
而且張大人公務繁忙,很多雜務自己不方便處理,所以在轎中還有兩個仆人,負責張大人的飲食起居。
此外,全轎乘坐舒適,操作便利,并實現(xiàn)了全語音控制,讓停就停,讓走就走,決不含糊,也不會出現(xiàn)水箱缺水、油箱缺油、更換輪胎、機械故障之類的煩人事情。
你說這么大的轎子,得多少人抬?
我看至少也要十幾個人吧。
十幾個人?那是墊腳的!三十二個人起,還不打折,少一個人你都抬不起來,張大人的原則是,不計成本,只要風頭!
相信我,你沒有看錯,我也沒有寫錯,關于這部分,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
順便補充一句,這頂轎子除了在京城里面轉(zhuǎn)轉(zhuǎn)之外,還經(jīng)常跑長途,張居正曾經(jīng)坐著這東西回過荊州老家,其距離大致是今天京廣線從北京出發(fā),到武漢的路程,全部共計一千多公里,想想當年那時候,坐著這么個大玩意招搖過市,實在是拉風到了極點。
這段史料著實讓我大開眼界,并徹底改變了我對祖國交通工具的看法,什么奔馳、寶馬、勞斯萊斯,什么加長型、豪華型,什么沙發(fā)、吧臺,省省吧,也好意思拿出來說,丟人!
摘自《明朝那些事兒》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