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聽到走廊里傳來刺耳的高跟鞋聲,你知道那個總愛嘮嘮叨叨的老板蘇珊就要出現在你的辦公室了。這種將聲音與某個特定身份相匹配的能力是一項復雜的心理活動,通常認為是包括人類在內的少數哺乳動物的“專利”。然而對馬進行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它們也進化出了這種本領。
大多數生物都有辦法識別出自己的同類。倉鼠和鳥類能夠聽出同伴的歌聲,而大黃蜂則會辨認同類的面紋。但是研究人員一直想要搞清的是,動物是否只能簡單地識別一些熟悉的事物,還是能將某種刺激與一個特定的個體聯(lián)系起來。
為此,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行為生物學家Leanne Proops,Karen McComb和同事采用了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通常都是用來研究那些無法描述自身感受的人類嬰兒。在一項常見的試驗中,如果嬰兒長時間凝視某一事物則表明他們對后者感到困惑。研究人員將這一方法用于研究那些經過馴養(yǎng)的馬。他們讓一匹馬注視著自己的馬群從面前經過,隨后又用一道圍欄將其與馬群分開。接下來,Proops用擴音器播放之前錄制好的馬嘶聲,并觀察這匹馬的反應。與嘶鳴聲來自于自己的馬群相比,當這匹圍欄后的馬聽到來自其他馬群的叫聲后,它明顯感到困惑,并且會更加快速地向圍欄那邊觀望,并且其觀望的時間也增加了20%。Proops指出,馬匹并非僅僅對嘶鳴聲才有反應。他強調,一匹馬至少能夠辨別出馬群中的6匹馬,“它們知道每種聲音都對應著一張面孔”。研究小組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網絡版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研究大黃蜂的社會行為的美國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學的昆蟲學家Elizabeth Tibbetts表示:“馬匹生活在一個大的群體中,因此這項研究表明,它們能夠區(qū)別許許多多不同的個體?!盩ibbetts說,馬匹需要識別不同的個體,從而建立與保持它們的社會等級關系。McComb推斷,可能有更多的動物分享了這種能力。她說,這對那些生活在與血緣無關的種群中的動物特別重要,因為它們需要了解彼此的行為,以便能夠和睦相處。(來源:科學時報 群芳) (《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doi: 10.1073/pnas.0809127105,Leanne Proops,Karen McComb)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