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樓
發(fā)表于 2009-5-23 00:23:4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dushuqiang 于 2009-5-23 00:27 編輯
做花白鰱配方的基本上都是趙派忽悠一號或者二號。
想象一下:花白鰱自然狀態(tài)下吃的什么東東?浮游生物、有機絮團(細菌為主),那可都是一些高蛋白、高維生素的生物,總之一個精字了得!
因此,理論上是可以做花白鰱飼料的,當然要滿足一下幾個要點:
1、營養(yǎng)足夠的高檔(像浮游生物一樣高蛋白、高維生素);
2、粉碎細度要足夠的細,細到什么程度?花蓮料直徑接近浮游動物、白鰱顆粒直徑接近浮游植物;
3、營養(yǎng)要足夠地全面和均勻,因此混合要特別均勻,要達到每一個顆粒都像浮游生物一樣各項營養(yǎng)十分全面。換句話說,加工前粉碎足足夠細、然后嚴格均勻、再制粒粘合、最后再粉碎足夠細,甚至最好微囊處理。。。
專家再想象一下,這樣的料該買多少錢一斤,花白鰱又能賣多少錢一斤?花白鰱就一草民,哪有資格錦衣玉食啊?。?!
最后,告訴同行,我做過花白鰱料,那都是昧著良心做的,因為有人要啊,多少有點效果。而且最大的好處是,鼓勵用戶使用花鰱料的另一個動機是我發(fā)現草魚也在搶食花鰱料。——這多爽啊,年底算產量及效益時只算草魚等吃食性魚類飼料的成本,養(yǎng)殖戶到處講我們的混養(yǎng)料效果好,一包料長了50斤草魚!靠,我自己都覺得好笑。
補充一點,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心理沒有特別自責,因為我看了某具名公司(他們自稱世界第一、至少亞洲第一水產料生產商)的花鰱料配方,里面居然加谷糠粉15%,靠,比我黑多啦!!
如此獨到的觀點,不知道版主能否賞賜幾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