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有關部門對河南、山東、湖北、安徽4省調查發(fā)現飼料中霉菌檢出率為75.5%。湖南省對26個市縣的飼料廠和養(yǎng)殖場檢測霉菌感染率為100%。霉菌毒素正通過畜禽產品,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畜禽業(yè)正常生產。
一、霉菌毒素的概念
霉菌毒素是產毒霉菌在糧食或飼料上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二次代謝產物,已檢測到的毒素已超過350種。我國飼料中霉菌的感染率幾近100%。對豬危害最大的是黃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嘔吐毒素。霉菌毒素的危害主要體現在“直接引發(fā)疾病、破壞免疫系統(tǒng)、降低飼料品質、可致癌致畸、對人類健康產生危害”。
二、中毒主要癥狀
1、豬群在采食霉變或被霉菌污染的飼料后,首先整個豬群表現食欲不良、精神憂郁,大部分時間臥地不動,但體溫正常。種母豬眼結膜充血、皮膚蒼白或黃疸、糞便帶血、尿液顏色加深、甚至呈濃茶色,有的還表現流產或延遲分娩,母豬返情率上升、哺乳母豬泌乳減少,甚至無乳。部分后備母豬或保育、生長育成小母豬特征性出現陰部發(fā)紅。
2、 部分肉豬豬耳、四肢四側和腹部皮膚出現紅斑,皮膚發(fā)炎,下痢,便中帶血,被毛粗亂,生長發(fā)育受阻,飼料轉化率明顯降低。
3、
哺乳仔豬,斷奶仔豬死亡率提高。發(fā)病仔豬普遍虛弱。個別出現顫抖、站立不穩(wěn)、后肢外翻(八字腿)。病仔豬腹瀉,部分伴有嘔吐、興奮不安,運動機能失調等神經癥狀,仔豬中公豬包皮發(fā)炎,擠壓時有惡臭混濁液體射出。
4、
種公豬性欲減退,食欲下降,結膜充血,有的種公豬睪丸腫脹或萎縮。
三、霉菌毒素中毒診斷
1、該病發(fā)生在濕度較高的春、夏季節(jié),玉米等原料水份過高是重要引發(fā)因素。
2、體溫沒有升高,無傳染性、患豬之間不會感染發(fā)病。
3、經疫苗免疫的患豬不能產生高水平抗體。
4、禽畜偶時無故拒食。
5、飼料谷物粉化或飼料結塊,飼料有輕度異味
6、飼料和谷物發(fā)熱,谷物色澤變暗
四、防霉措施
(一)、引起飼料霉變的三個主要條件是濕度、溫度和氧氣。如果我們能控制這三個條件之一,即可有效地防止霉變。
1、控制原糧水份:把水分控制在安全線以下是最簡便易行的方法,一般要求玉米、高梁、稻谷中的水份不超過14%
2、改善貯臧條件:貯臧飼料和原料的倉庫要求干燥、通風良好。倉庫側壁下方應做防潮、防水處理;飼料及原料不應直接堆放于地板,而應堆放在木板上;貯料倉庫上方和料與墻壁間要留有空隙
3、原糧應裝入內襯塑料袋的麻袋,盡量裝滿并扎緊袋口,此后因為原糧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氣,抑制霉菌生長
(二)、縮短飼料成品和原糧的儲存時間,嚴格按照“先進先出”的使用原則
(三)、添加防霉劑:常被用作防霉劑的有丙酸及其鹽類、山梨酸及其鹽類、雙乙酸鈉、乙氧喹、延胡索酸、胱氫醋酸鹽、龍膽紫、富馬酸二甲酯等。
五、飼料的脫毒
1、物理脫毒:主要方法有剔除、漂洗、日曬、輻射、加熱、吸附
2、化學脫毒:主要方法有堿水洗滌、氨化處理
3、生物脫毒:主要有酶(不耐熱)解法和微生物(作用緩慢)發(fā)酵法。
4、霉菌毒素吸附劑:毒素吸收物質主要有活性碳、鋁硅酸鹽、有機物類及其它樹脂類。目前主要產品有霉衛(wèi)寶、克霉寶、霉可脫、百安明、奧奶凈、毒去完、霉消安等。
5、其他脫毒法:主要有添加“益生素、抗氧化劑、氨基酸、維生素”。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