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我國加入WTO,減輕了貿易壁壘對我們的限制,但在國際貿易中技術壁壘的門檻卻越來越高。
在養(yǎng)豬業(yè),發(fā)達國家又利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設置了一道道障礙,因此加入世貿后我們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挑戰(zhàn)即是機遇,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我們發(fā)展的一次難得機會,因為養(yǎng)豬企業(yè)做為企業(yè),首先有其生產的安全性問題,而其產品又必然有食品安全性方面的問題,這兩個層面的問題已有現(xiàn)成的經(jīng)驗:生產管理上ISO9000的規(guī)范,HACCP計劃的關鍵點控制以及芬蘭LSO2000質量控制鏈,荷蘭的整體質量控制(IQC)體系,美國的豬肉質量保證計劃(PQA)都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當前,結合我國的國情,對養(yǎng)豬生產實施嚴格的安全控制,將大幅提升我們的生產水平和商業(yè)信譽。
2.安全控制
2.1基礎設施控制
養(yǎng)豬生產安全控制所需遵守的規(guī)則應是全方位的,首先從選址上看,除了保證水、電、路三通外,還必須盡可能讓自己的豬群遠離其它豬只(4公里以上),并且不要太靠近豬只運輸?shù)慕煌ǜ删€,這可理解為同類是潛在的敵人,應盡可能地避開。
由于疫病可通過許多途徑被帶入一個豬群,所以一個豬場從布局上就必須設計出防止其它豬只或動物進入,并盡可能把通過其它渠道帶入疫病的可能性減少到最小。圍墻、生產區(qū)及場區(qū)門口設消毒池、更衣洗手間、淋浴室、更衣柜、洗衣機、噴霧消毒機以及門衛(wèi)等,可以防止其它動物及未經(jīng)許可人員所帶微生物從進出通道入場,但一定要規(guī)范管理嚴格把關,杜絕疏漏的發(fā)生。
另外,在豬舍設計上,在保證所有欄圈正常運轉的前提下,盡可能為豬只提供一個舒適衛(wèi)生的生存環(huán)境,因為衛(wèi)生條件是防止?jié)撛谝卟∥:τ袡C體生存的關鍵。
2.2人員及物品控制
由于無論任何時候,任何物體從外面進入場內時都會給豬群健康狀況帶來極大的威脅,所以在硬件設施達標的前提下一定要設法控制豬場任何物體的隨意出入,防止包括場內人員等在內的移動物體自覺不自覺地將一些病原微生物帶入豬群。
2.2.1各豬場應有清楚的標示,以便使每個進入豬場的人對此有清楚的認識,從而減少潛在的威脅,針對進入場內的不同類人可作出不同的規(guī)定,對于參觀者最好謝絕,如果非參觀不可,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他們至少24小時內未接觸任何其它的豬只,并且要讓他們嚴格遵守場內的消毒隔離制度,絕不能隨便走動,并且每次對他們用過的衣、鞋進行清洗消毒。
對于場內員工,外出返場時必先經(jīng)消毒通道消毒,然后更換衣服和鞋,在生活區(qū)隔離48小時后才可進生產區(qū)。進入生產區(qū)前必須徹底淋浴更衣,換上場內工作服,洗手過消毒池,并且注意工作服至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盡可能減少污染渠道。
另外,不允許場內員工自己在家養(yǎng)豬,同時也不能去參觀其它豬場,當然也不允許他們帶家人和朋友到豬場場區(qū),更禁止任何人將肉或肉制品帶入場內,嚴格一點說凡家屬有從事接觸病原微生物工作的人員不能在豬場工作。
至于其他工作人員(如民工等),也決不能讓他們隨便進入豬舍,應將他們將要工作的區(qū)域用柵欄隔離起來,并且在他們進場之前必須讓他們明確懂得場內規(guī)則,確保遵守場內消毒隔離制度。
2.22對于人員以外的其它物體控制。飼料車、轉豬車和場內使用物品是一個例外,車輛可以從一個場到另一個場,從一棟豬舍到另一棟豬舍。并且司機還會下車走動,當他們離開時,便會將這個場的泥土、糞便等污染物帶到另一個豬場,即使入場前用消毒液將其沖洗干凈,也僅是將泥塊、糞污等打濕沖落在院子里或大門口而已,由于消毒液不易浸透其內部,加上在有機物存在的情況下消毒劑發(fā)揮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使這些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雜物有可能被 豬場員工帶入豬舍,從而引發(fā)疫病的流行。所以對車輛及進場物品的控制也要嚴格把關。
如果飼料罐車,飼料車等必須出入的首先要徹底噴灑車體消毒,靜置10分鐘后,再經(jīng)過消毒池入場,如進入生產區(qū)須再消毒一次,駕駛員入場區(qū)和生產區(qū)必須嚴格控制不準出駕駛室,否則必須下車"踩、洗、換",并且要用消毒劑對駕駛室內外部都進行噴灑方準入場,并且車上其他人員在場內不準接近豬舍;運送物品外來車輛所載物品需經(jīng)噴霧、擦洗、紫外線照射等方法,對外包裝認真消毒后,卸在場門口或圍墻旁邊的倉庫內,然后用場內消毒過的車輛轉運入場,如果進生產區(qū)需對外包裝消毒再消毒一次,進入豬舍的物品需拆至最小包裝,視其防潮性質可以采用直接擦洗或浸泡消毒;運豬車必須停在圍墻旁以便將汽車和司機隔離在場外,并且在外部車輛離開后,立即對所停留場地進行嚴密的消毒。
場內供應的飲水應為氯處理過的深井水。
2.3生物控制
在連續(xù)飼養(yǎng)的豬舍內,微生物會逐漸沉積下來,病原微生物可以多種方式傳播給豬只,最常見的方式是經(jīng)異源豬只或人傳給豬。
"生物控制"的隔離措施就是控制場內動物(包括人員)的流動,對必須流動的要有詳細記錄,以備將來出現(xiàn)問題時,結合不同疫病的潛伏期,來追查將病原帶入場內的可能帶菌途經(jīng)與方式。
具體到場內,就是嚴禁場內外動物如豬、狗、鳥類等的流通,因為它們的存在將疫病傳染給豬或替豬傳播疾病的可能:
鳥類:特別是候鳥,是疫?。ㄈ鐐魅拘晕改c炎)的主要傳播者,它們常??梢詮囊粋€豬場飛到另一個豬場,有時甚至是遠距離的,并且由于其接觸豬只的飼料、糞便等,而將其帶到另一個豬場,起到傳播媒介的作用,所以必須加以控制,盡可能減少其入場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
狗:可傳播許多疾病給豬只,特別是當它們在場內到處轉悠,甚至采食病死豬,以及從外面帶入肉食等而有剩食時。
貓:由于豬場內老鼠幾乎無法根絕,貓也可能會追蹤老鼠而涉足豬場,它們串場會傳染一些腸道疾病而引起豬只腹瀉,它們身上的寄生蟲(如弓形體等)也會給豬只帶來很大的威脅。
老鼠:有一定的遷移性,它們不僅吃掉許多飼料,咬壞物品,還會傳播很多疫病,如弓形體病、螺旋體病等,可以每月在豬舍周圍及舍內各角落投放鼠藥定期滅鼠。
蠅:由于其繁殖快、流動性強,有的豬舍(如分娩、保育舍)一年四季不斷,并且會傳播多種消化道疾病,污染飼料等,也應盡可能控制。
蚊:可傳播一些病原微生物(如乙腦病毒、附紅細胞體等),影響豬只休息,也應作為控制重點,特別是消除其滋生地,也可在窗口和門口用紗窗阻擋鳥類和蚊蠅進入,豬舍及其周圍在夏秋季節(jié)每兩周噴滅蚊蠅藥一次,作為控制方法。
另外,在豬的生長過程中,其最危險的敵人就是其不同來源的同類,如果是烈性傳染病,1頭異源豬便可引發(fā)整群發(fā)病,就是疾病狀況不同的豬混群也有個健康匹配的問題,所以要盡可能避免讓場內的豬與其它豬只有任何接觸。
場內人員控制已如前述,需注意的是對場內流動人員如:電工、維修工等的流動也應充分調動加以限制,切實落實消毒制度。
豬場的生物控制除控制其它動物入場外還應考慮一定的空間距離,以便盡可能減少其它動物及病原微生物對場內豬只的威脅。
2.4種豬引進,換代與訓化
種豬是一個豬場的基礎,其對一個豬場的發(fā)展可以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引進與補充換代應遵循一定的規(guī)則。
雖然不同豬群的豬相對來講是豬群疫病侵入的最大潛在威脅,但我們卻又不得不引種,所以決定從什么地方引種也是保持豬群健康的一個主要方面。
每個豬場都有其自身的微生物群系,無論什么時候把豬引入場內都違背了健康匹配的原則。會從其它豬場把疾病帶進來,病原微生物群體就會混合在一起,使疫病爆發(fā)的危險增加,這通常是引起疾病爆發(fā)的潛在因素。從多處引種會使這種潛在危險增加,為減少危險,應制定一個計劃并有組織地進行,使種豬分配體系將病原微生物群體混合的次數(shù)減少到最少,也就減少了疫病發(fā)生的危險,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只從了解健康狀況較好的豬場引種。
引種后下步工作就是經(jīng)過一定的方式讓其逐步適應新的環(huán)境,此適應訓化過程必須持續(xù)至少四周,并且無論引種的多少都應堅持適應訓化過程。
1)隔離:計劃引入場內的豬只必須先用一棟隔離豬舍飼養(yǎng)、觀察,以便減少將新的疾病引入到現(xiàn)有豬群的危險。
2)接觸訓化:讓引進的豬只接觸現(xiàn)有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每天從產床上將糞便運到隔離舍豬欄內,讓引進的豬吃掉,使其慢慢適應現(xiàn)有微生物群系。兩周后將計劃淘汰的母豬遷進臨近豬欄里,與引進的豬只隔欄接觸。
3)應用藥物:對引進種豬基于健康原因,而開展的預防接種和預防性投藥處理也應有計劃按時進行。
4~6周的隔離訓化期結束時,如果引進的種豬仍健康無病便可投入使用。
2.5預防接種計劃
接種的目的是為了使被接種豬建立針對某些疫病的特異性免疫體系。
對某一種疾病來說,在發(fā)生感染之前進行免疫接種較使用抗生素經(jīng)濟有效,因為抗生素常常掩蓋一些其他問題,并且抗生素會由于病原微生物抗藥性的產生而失去作用,使損失增加。
在疫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進程中,單一病原微生物一般不會引發(fā),多為多種病原微生物協(xié)同作用而致病。只是其中有主次之分,免疫接種便是將去掉致病性的小劑量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制品注入豬體內,使豬產生針對于此的免疫體系,即產生免疫力。當豬只接觸到環(huán)境中的該類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產品時,便會啟動自身免疫系統(tǒng),吞噬、中和、分解掉這些外來入侵者,從而使機體免受危害,表現(xiàn)出自然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但是在使用疫苗的過程中還必須注意細節(jié)問題。就活疫苗而言,由于其中可能含有一些外來微生物,并且這些外來微生物的毒力有時會大于疫苗微生物的毒力,加上疫苗微生物也可能在經(jīng)過機體(豬體)傳代后恢復毒力,所以選用時應仔細,選用那些質量穩(wěn)定,經(jīng)驗證效果較好,不含外來微生物的場家生產的疫苗。
另外,需注意疫苗和豬只有機體相互作用的一切細節(jié),如母源抗體水平,豬只日齡,接種時的健康狀況,接種時疫苗的用法和接種技術,以及接種后效果的監(jiān)測等。
因為并不是所有的接種都是完全有效的,所以應注意加強環(huán)境控制增強機體抵抗力。
在生產實踐中,對某些疾病也可以用自然接種的方法。糞便的接觸,便是一種自然接種方法?! ∝i在吃了一些糞便后,其機體接觸病原微生物后便產生了抵抗力。這種方法對于預防大腸桿菌病應是很有效的,把從產床上弄來的含有病原微生物的糞便與飼料混合起來,喂給產前三周的母豬,使其產生抗體,然后通過初乳為其仔豬提供被動免疫,這種飼料"反饋"計劃也可用來對付對仔豬有較大致死率的仔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預防接種。為了產生免疫,先取已感染了的仔豬的胃內容物磨碎,混合到飼料中,在某天喂飼所有的母豬,切記必須在同一時刻讓所有的母豬接觸,這樣,母豬群便產生了免疫力,通過初乳為其仔豬提供抗體,而降低仔豬死亡率。
有了以上工作的開展還應注意定期(按月份或季度)抽樣檢查豬群的抗生素應用情況和效果,進行血清學試驗以監(jiān)測對免疫接種和田間感染發(fā)生的反應。將豬在屠宰場的病理學、細菌學、血清學以及生物化學方面發(fā)現(xiàn)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以便確定豬群的健康水平。綜合各方因素以達評審安全控制的效果的目的。
2.6寄生蟲預防程序
寄生蟲大體上可分為體外寄生蟲(如疥螨)和體內寄生蟲(如腸道寄生蟲)。
疥螨常在皮膚上挖洞導致豬只煩燥不安,體況下降,生長速度變慢,并且由于蹭癢增加能量消耗,使飼料費用增加,并使商品豬品質受損。
腸道寄生蟲是主要的體內寄生蟲,其存在導致豬只產生性能和效益的降低。
另外寄生蟲的存在降低了豬只的抵抗力(比如肺絲蟲對肺的損害),使其更宜遭受其它病原微生物的侵襲,并且寄生蟲如疥螨本身就會傳播某些疾病,所以應盡可能預防這些寄生蟲。
為更好地控制這兩類寄生蟲,應有計劃、有組織地建立起防制體系,采取綜合措施減少損失。
2.7衛(wèi)生管理程序
豬是愛清潔的動物,對那里的豬只越是細心照顧,那里的衛(wèi)生狀況便會越好。一般情況下在豬舍建成啟用前必須先清理后消毒,再高壓沖洗舍內地面、墻壁、豬欄、糞溝等所有設施,干燥后再消毒一次。進豬后每周帶豬消毒1~2次。各階段豬只轉出后,徹底清洗、消毒所用欄舍,空置至少7天后,再轉進新豬。平常場內道路、舍內通道、值班室、更衣室每天打掃,售豬后立即打掃出豬通道及出豬臺、路面等,并及時消毒,舍內所有垃圾一律遠離深理。
環(huán)境的優(yōu)劣與豬群健康有密切的關系,堅持全進全出原則,預留一定的空舍時間(至少不低于3天),加上舒適的環(huán)境,將會使生產受益匪淺。如采用十分潔凈的高床式產仔和保育豬舍便可能杜絕像仔豬腹瀉等問題;潔凈的生長―育成舍,若能為每頭豬提供不低于3米3的空間,占地面積不低于0.75米2,空氣中氨氣濃度控制在10ppm以下,二氧化碳含量不超過0.15%,相對濕度50~85%,溫度盡可能在15℃以上,并且晝夜溫差不超過6℃。將會使所飼養(yǎng)豬只生長率、飼料轉化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可達10%以上),甚至可以使一些大豬免受病原微生物增多的傳染。
另外由于單位空間內豬只頭數(shù)的增加,常會引起溫度和濕度的變化,所以一定要防止豬群過分擁擠,防止群體過大。
通過使豬只處在較好的環(huán)境之中會幫助它們發(fā)揮所有的生長潛能,始終保持豬舍的潔凈,可使我們得到增產的最佳效益。這是我們必須對環(huán)境認真加以調控的直接原因。
2.8抗生素和藥物應用
安全控制的目的是為了預防疫病,而不是通過藥物的使用來治療疫病,但是在疫病的發(fā)生已然成為現(xiàn)實時,就必須使用抗生素和藥物來幫助減少該疫病所帶來的損失。
但是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禁止使用大量藥物、抗生素飼料、添加劑或生長刺激劑,因此場內應盡可能少用抗生素。肥育場可以通過同時應用幾種預防性控制措施,使藥物的使用劑量控制在安全用量范圍內,并且做好記錄。
切記在生產當中,抗生素和藥物應是有責任地用于有助于正確管理時使用,而不是用來諒解糟糕管理的,并且在應用當中一定要注意正常的使用方法。
2.9消毒工作的開展
消毒的基礎是清掃、沖洗。因為有機物、垃圾等的包被會保護病原微生物免受消毒劑的作用。在清潔過程中可以應用高壓熱水或冷水或蒸汽,同時結合應用洗滌劑,以便使有機物松散開來,認真做好此項工作可以使95%的有害微生物被除去,不過有一點需注意就是沖洗過程中盡可能使用高壓水流(每平方厘米21~42公斤)。許多病原微生物可由昆蟲攜帶,必須在空舍后,昆蟲鉆入縫隙前將其處理掉,應在實施清潔措施前噴灑殺蟲劑。消毒劑的選用要同所用的洗滌劑及將用的溶解用水相容,并且要仔細選用對病原體確有殺滅作用的消毒劑,用法用量也要適合需要。酚類制劑,一定要使用經(jīng)測定確實有效的優(yōu)質產品。鹵素(氯和碘制劑)遇硬水不會失效,但很易在有機物和日光作用下失效。季胺類化合物屬低效消毒劑且易在有機物和硬水作用下失效。酸、堿類消毒劑要注意PH值的范圍。過氧化物類消毒劑為高效消毒劑,但應注意時效性。另外,在消毒劑的使用中要注意濕度適中,除了不用50℃以上的熱水稀釋消毒劑外,還應注意多數(shù)消毒劑在溫度低于17℃時,每降低了3℃效力就會降低一半。
2.10清理重建計劃
對于新接管的豬場或出了問題的豬場,在準備用新的種豬來再次開始生產時,就得制定一套規(guī)則以保證下階段生產的安全開展,
1) 宰殺所有的原來的豬只,因為它們是最危險的疾病傳播者,此即為滅群。
2) 清理豬舍內外,特別是要掃除糞便和蜘蛛網(wǎng),最好是沖洗并消毒所有的豬欄、地面等。
3)消滅老鼠,清掉久存的飼料,并盡量減少老鼠生存的地方。
4)打掃豬舍周圍及豬舍間的贓物,并用石灰或其它消毒液來消毒這些地方以殺死病原微生物。
5)讓豬場空置2~3個月,盡可能為將引進的豬只創(chuàng)造一個潔凈、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