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瓜蟲病(白點病)
【本病持點】是世界性流行廣泛的纖毛蟲魚病,由肉眼可見、卵圓行的大型原生動物小瓜蟲引起,寄生淡水魚上的為小瓜子蟲。當蟲體大量寄生魚皮膚和鰓組織時,魚體表、鰭條、鰓上布滿無數(shù)白色小點,表面覆蓋一層白色粘液,寄生處組織發(fā)炎壞死,蛀鰭;有時眼膜上也有小白點,造成瞎眼;寄生鰓上時,有出血現(xiàn)象,鰓呈暗紅色。病魚食欲減退,魚體消瘦,游動異常,并將身體與固體物摩擦,最后呼吸困難死亡。該病全國均有流行,對寄主無選擇性,尤以不流動小水體、高密度養(yǎng)殖的幼魚和觀賞魚為嚴重,常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蟲繁殖適宜溫度為15—25%,流行于春秋季節(jié),借胞囊和幼蟲傳播,無需中間寄主??杉纳髂挲g魚類,但主要危害魚種。鏡檢小白點,挑破其上白膜,可見蟲體。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徹底清塘。
②全池潑灑石灰硫黃合劑3—5毫克/升加敵百蟲0.3毫克/升,連潑5天。
③全池潑灑亞甲基藍1~2毫克/升或福爾馬林15—30毫克/升,連潑3次。
④冰醋酸與過氧化氫(1:3)稀釋5 000~10 000倍,藥浴30~60分鐘。
⑤發(fā)病池每畝水深1米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藥水全池潑灑,連用2天。
⑥觀賞魚可用硝酸亞汞治療,食用魚禁用。
⑦不能用硫酸銅或食鹽等治療,因為這些藥物不但不能滅小瓜蟲,反而能引起小瓜蟲形成胞囊進行大量繁殖,使魚的病情更加惡化。
車輪蟲病
【本病特點】由車輪蟲屬或小車輪蟲屬的一些種類寄生引起。寄生魚體表或鰓瓣上,少量寄生時,沒有明顯癥狀,嚴重感染時寄主分泌大量粘液,魚體_卜車輪蟲較密集的鰭、頭部、體表等部位出現(xiàn)一層白翳,在水中尤為明顯。下塘10天左右的魚苗被寄生時,魚群沿塘邊狂游,口腔充滿粘液,閉合困難,不攝食,呈“跑馬”癥狀。魚體消瘦發(fā)黑,呼吸困難,最后死亡。車輪蟲有時在鼻孔、膀胱、輸尿管等部位也有寄生。該病主要危害魚苗、魚種,嚴暈寄生時可引起大批死亡。我國各養(yǎng)魚區(qū)四季都有發(fā)生,4~7月較為流行,適宜繁殖水溫20—28℃,靠直接接觸而傳播。池小、水淺、水質(zhì)不良、餌料不足、放養(yǎng)過密、連續(xù)陰雨天氣等均易暴發(fā)車輪蟲病,經(jīng)常用稻草或糞肥直接漚水飼養(yǎng)魚苗、魚種的池塘是車輪蟲病發(fā)生的主要場所。
【防治方法】
①放養(yǎng)前用8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浸浴30分鐘,或l%~2%食鹽水浸浴2~5分鐘。
②發(fā)病時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O.7毫克/升全池潑灑。
③用70毫克/升的氯喹寧溶液長期浸浴病魚。
④國外報道用1.5%~2.5%食鹽水浸浴病魚30~50分鐘,重復2天,也有用200毫克/升醋酸浸浴30~50分鐘,或250毫克/升福爾馬林浸浴30分鐘。
⑤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苦楝枝葉或楓楊樹葉30千克煮水全池潑灑或?qū)淙~浸泡池中。
⑥魚塘放魚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堆肥代替用稻草和糞肥漚水飼養(yǎng)魚苗和魚種,避免車輪蟲的大量繁殖。
斜管蟲病
【本病特點】我國主要危害的是鯉斜管蟲。寄生多種淡水魚的鰓、皮膚和鼻腔內(nèi),環(huán)境不良時可形成胞囊,靠直接接觸或胞囊傳播。當蟲體大量侵襲魚的皮膚和鰓時,表面組織受刺激而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體表形成黃白色或淡藍色一層粘液層,同時組織被破壞,嚴重影響魚的呼吸。病魚漂游水面或作側(cè)臥狀,不久死亡。斜管蟲離開魚體后在水中自由狀態(tài)下可維持生活1~2天,該寄生蟲全國都有分布.尤以魚苗魚種階段危害嚴重,能引起大批死亡,親魚被大量寄生時可影響正常生殖機能,甚至死亡.華中、華東地區(qū)3~5月,華南冬春兩季是其流行季節(jié)。在珠江三角洲,該病是鱖魚魚種階段嚴重疾病之一,可引起全池死亡。
【防治方法】
①魚種用8毫克/升硫酸銅溶液浸浴30分鐘,發(fā)病時全池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使池水濃度成0.7毫克/升。
②用3~6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病魚l~2小時,或1%食鹽水浸浴18小時。
③ 用20毫克/升的氯喹寧溶液浸浴18小時。
④用亞甲基藍3毫克/升全池潑灑。
⑤用鹽酸喹寧10毫克/升沖洗7小時,或吖啶黃10毫克/升沖浴2小時。
⑥水深l米每畝水面用苦楝枝葉30干克煮水全池潑灑或?qū)淙~浸泡池中。
杯體蟲病
【本病特點】我國常見的有簡形杯體蟲、卵形杯體蟲、變形杯體蟲等,杯體蟲寄生于各種淡水魚的皮膚和鰓上,攝取水中微小生物為食,對寄主組織沒有直接的破壞作用,但當大量叢生寄生時,可能對組織有壓迫作用.妨礙寄主的正常呼吸,引起魚種窒息死亡,患病魚游動緩慢.呼吸困難。全國各養(yǎng)魚區(qū)四季都有發(fā)現(xiàn),以夏、秋兩季最流行。主要危海205厘米以下的魚種。嚴重的可致魚死亡,但大批死亡的不多見。
【防治方法】防治同車輪蟲病。
指環(huán)蟲病
【本病特點】由多種指環(huán)蟲寄生引起,我國記錄的有200余種,該類寄生蟲對寄主有強烈的選擇作用。主要寄生在鯉科魚類的鰓上,蟲體扁平,以后端固著盤固著在魚的鰓上。我國常見的有:頁形指環(huán)蟲,寄生于草魚鰓、皮膚和鰭上:鳙指環(huán)蟲,寄生于鳙魚鰓上;小鞘指環(huán)蟲,寄生于鰱魚鰓上;壞鰓指環(huán)蟲,寄生于鯉魚、鯽魚和金魚的鰓絲上。指環(huán)蟲少量寄生時沒有明顯癥狀,大量寄生時,病魚鰓組織損傷,嚴重時鰓小片壞死,鰓絲粘液增多,全部或部分呈蒼白色,呼吸困難,鰓絲顯著腫脹(鳙魚更為明顯),鰓蓋張開,病魚游動緩慢,消瘦,眼球凹陷,體表無光澤及嚴重貧血。該病為常見多發(fā)病,全國各養(yǎng)魚區(qū)都有發(fā)生,主要靠蟲卵和幼蟲傳播,流行于春末夏初,適宜溫度20~25℃,大量寄生可使苗種大批死亡,主要危害鰱魚、鳙魚和草魚。鏡檢鰓絲,每片鰓絲有50個以上蟲體,或低倍鏡下每視野有5—10個蟲體時可確定為指環(huán)蟲病。
【防治方法】
①放養(yǎng)前魚種用2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5~30分鐘,或l0毫克/升溶液浸浴30~60分鐘。
②水溫20~30℃時,全池潑灑90%敵百蟲晶體,使池水濃發(fā)成0.3~0.5毫克/升。
③全池潑灑敵百蟲面堿合劑(90%敵百蟲晶體:面堿為1:0.6),使池水濃度成0.16~0.24毫克/升
④每50升水用1克鹽酸喹寧浸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