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斷奶仔豬營養(yǎng)研究進展及過渡料配制技術
深圳市金新農(nóng)飼料有限公司
陳俊海
博士 隨著我國養(yǎng)豬技術及畜舍環(huán)境的改善,早期斷奶技術的運用越來越普遍,華南、華東地區(qū)有些較多的豬場采用20~23天斷奶。早期斷奶的優(yōu)點有:
1.
提高生長速度,減少出欄時間。
2.
減少疾病傳染的機會,提高成活率。
3.
提高母豬的繁殖效率。
母豬由28~30天斷奶提前到20~23天斷奶,可提高活產(chǎn)仔數(shù)1.3頭以上。Clark(1995)的研究表明利用隔離早期斷奶技術加上優(yōu)良品種、全進全出體系、較好的日糧配方和嚴格的生物安全保證,140天體重可達114千克(表1)。
表1
從斷奶到114千克體重可獲得的生產(chǎn)性能(Clark、1995)
生長性能指標
| 平均值
| 平均日增重
| 0.86
| 飼料/增重
| 2.66
| 日采食量
| 2.27
| 出生至上市天數(shù)
| 140
| 死亡率
| 2%
|
國內(nèi)有的種豬場由28天提前至21天,同時改善飼料品質60天日齡體重可提高2~3千克。當保護性的母源抗體仍然處于高水平時,早期斷奶可避免疾病由母傳給小豬的垂直傳播。通過20天斷奶可以減少偽狂犬病、胸膜肺炎、放線桿菌、豬霍亂桿菌、傳染性胃腸炎等疾病的感染機會。我國的現(xiàn)實條件以及養(yǎng)豬規(guī)模較難做到早期隔離斷奶(如14~16天斷奶),但條件較好的場20~23天的早期斷奶是可行的。
一、早期斷奶仔豬的特點
斷奶是所有外界因子如畜舍、環(huán)境、畜群和最主要因子——營養(yǎng)在短時間發(fā)生變化的綜合體。為主要能量來源的乳脂被谷物淀粉所代替,易消化的酶蛋白被不易消化的植物蛋白所代替,仔豬從不同的母豬組成新的群體,畜禽的環(huán)境條件也發(fā)生明顯變化,所有這些應激因子均影響仔豬,導致仔豬的生理、形態(tài)和免疫反應發(fā)生一系列變化。
仔豬生長階段胃腸道的生長發(fā)育快于其它組織,仔豬在10天內(nèi)小腸的吸收面積增加1倍。腸道表面積增加和腸道功能的完善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和吸收,對仔豬的生長十分重要。斷奶導致小腸形態(tài)學的變化,使腸絨毛長度變短且隱窩變深(Cera、1998),斷奶前為指狀的腸絨毛,因斷奶而變短且密集柔軟,此現(xiàn)象可持續(xù)到離乳后7天左右,當斷奶后14日齡時,絨毛重新變長,直至斷奶后28天絨毛還不能恢復至斷奶以前的形態(tài)。Mosenthin(1998)對其原因說明如下:
1.斷奶中止了母乳內(nèi)生理活性物質的提供;
2.斷奶飼料中含抗營養(yǎng)因子;
3.飼料內(nèi)纖維素;
飼料采食初乳和母乳中均含有生長因子或激素及一些乳蛋白的分解產(chǎn)物如谷胺酰胺、多胺、表皮生長因子、胰島素、類胰島素等大量生理活性物質,它們可激活底物,促使小腸機能發(fā)育,細胞生長、分裂及腸代謝的調(diào)節(jié)。
斷奶飼料中有以下抗營養(yǎng)因子:
第一、飼料抗源(過敏反應)如大豆蛋白;
第二、外源凝集素。
大豆蛋白質抗源刺激仔豬的過敏反應,導致絨毛萎縮、吸收不良和腹瀉(Strokes,1986)。大豆蛋白質存在兩種抗原蛋白:Glycinin和B-conglycinin,Strokes(1984),李德發(fā)(1990)的試驗表明:斷奶前飼喂或灌喂大豆蛋白的仔豬,在斷奶后再飼喂含常規(guī)加工豆粕的飼糧就會激發(fā)異常的免疫反應,出現(xiàn)斷奶后增重減慢、腸道絨毛高度降低,血清抗大豆免疫球蛋白IgG滴度升高,皮層厚度增加,吸收不良或腹瀉等。通過特殊的加工工藝可減少活性抗原蛋白,仔豬的過敏反應也降低。飼料中纖維素可提高胃液、膽汁及胰液的分泌率,增加內(nèi)源物質的損失,尤其可改變小腸形態(tài),對絨毛形態(tài)、長度及數(shù)量、粘細胞的分化及吸收有不利的影響,斷奶后仔豬不能充分利用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而導致粘膜萎縮現(xiàn)象。
仔豬在哺乳期分泌足夠的胰脂酶,乳糖酶和幾種蛋白酶用于消化母乳,許多學者對仔豬的酶系統(tǒng)發(fā)育進行了研究。仔豬消化淀粉的能力很差,在21日齡前胰淀粉酶分泌量很少。盡管乳糖在0~25日齡全活性很高,但麥芽糖酶和蔗糖酶分泌量少且活性很低。Lindeman(1986)報道:斷奶1周內(nèi)各種胰酶(胰脂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顯著下降,除胰脂酶外其它酶在2周時恢復至斷奶前水平。Owsley(1986)的試驗結果也表明:斷奶后1至3天,胰臟和小腸內(nèi)部物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降低,至12天可恢復至斷奶前水平。
表2
疾病與其相應的最大斷奶日齡(Yeske、1994)和(Clark、1995)
疾病
| 斷奶日齡
| 豬繁殖呼吸綜合病
| <10天
| 肺炎支原體
| <10天
| 多殺性巴氏桿菌
| <10天
| 副豬嗜血桿菌*
| <14天
| 支氣管敗血桿菌
| <14天
| 偽狂犬病
| <14天
| 胸膜肺炎放線桿菌
| <21天
| 豬霍亂桿菌
| <21天
| 傳染性胃腸炎
| <21天
| 病毒**
| <21天
|
* 斷奶時使用抗菌素可以控制
** 根據(jù)疫苗接種和疾病存在情況部分離結果不同
二、早期斷奶仔豬的營養(yǎng)需要
仔豬在20~23天斷奶,斷奶前的采食量不會超過1公斤,因此按我國的養(yǎng)殖規(guī)模及目前的飼養(yǎng)水平,沒有必要將斷奶前及斷奶后7~14天分為兩個階段,5~10千克仔豬根據(jù)NRC(1998)及其它研究結果氨基酸及代謝能的營養(yǎng)需要如下表。
5~10千克仔豬營養(yǎng)需要
營養(yǎng)成份
| 營養(yǎng)水平
| 總賴氨酸
| 1.40%
| 蛋氨酸+胱氨酸
| 0.77%
| 蘇氨酸
| 0.91%
| 色氨酸
| 0.26%
| 代謝能
| 3300
| 5~10千克階段的斷奶仔豬營養(yǎng)需要,不同的研究結果差異較大,其原因與品種的遺傳潛力、日糧類型、斷奶日齡及飼養(yǎng)環(huán)境等因素有關。
三、早期斷奶仔豬的特殊飼料原料的利用
對于早期斷奶仔豬飼料原料的選用比營養(yǎng)需要更為重要,仔豬要求適口性好、容易消化、營養(yǎng)濃度高及防止下痢的原料等。為滿足這些需要應提供某些特殊的飼料原料。
1、碳水化合物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斷奶仔豬需要簡單的碳水化合物例如乳糖,添加乳糖可以提高采食量,減少食糜通過消化道的時間,促進乳酸桿菌在腸道的生長等作用。乳糖的來源有食品或飼料級乳糖,以及乳清粉等。主要根據(jù)其乳糖有效含量、價格以及乳清粉的灰分和乳糖含量及乳蛋白的含量等因素來確定。不同的乳清粉來源存在質量上的差別,如果乳清粉過度加熱,將出現(xiàn)棕色,這是乳糖焦化的結果,會降低乳糖的利用率。乳清粉的灰分較高,用量較大時會導致仔豬下痢。
Jin等(1998)研究了不同碳水化合物來源對仔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乳清粉和乳糖的效果較接近,葡萄糖的效果略差,出乎意料蔗糖的效果較好,值得進一步研究,因為我國乳清粉的資源有限,而蔗糖的產(chǎn)量很高,而且價格較便宜。
表4 不同的乳糖水平對斷奶后14天仔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 乳糖水平
| 7%
| 11%
| 15%
| 19%
| 23%
| 日增重
| 0.20
| 0.21
| 0.25
| 0.24
| 0.26
| 采食量
| 0.25
| 0.27
| 0.27
| 0.27
| 0.29
| 飼料/增重
| 1.27
| 1.30
| 1.14
| 1.16
| 1.11
| Owen等(1993)
387頭仔豬、21天斷奶、斷奶體重5.4千克。
表5 不同碳水化合物來源對3周齡斷奶仔豬(0~7天)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 淀粉
| 乳糖
| 葡萄糖
| 蔗糖
| 干乳清
| 日增重(g)
| 241
| 294
| 259
| 292
| 286
| 采食量(g)
| 298
| 329
| 319
| 339
| 334
| 飼料效率
| 1.22
| 1.11
| 1.21
| 1.15
| 1.16
| 精加工的燕麥產(chǎn)品(去殼燕麥)改善產(chǎn)品外觀,且能改善糞便的均一性和豬只外觀。然而有研究表明將玉米粉碎至600um與燕麥的效果相當,而且燕麥產(chǎn)品的成本是玉米的2~3倍。
2、
新的蛋白質來源
a、血漿蛋白粉
母豬的乳汁能提供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物質,主要是免疫球蛋白(抗體)。這種免疫球蛋白既能從血液中分離出來,Drew的研究表明無論是從豬血還是從牛血中分離的純化免疫球蛋白均能提高成活率,減少下痢次數(shù),提高21日齡體重。在斷奶仔豬日糧中血漿蛋白能替代乳制品,特別是在環(huán)境差的條件下,Coffey和Cromweii(1995)的研究表明試驗條件下使用脫脂奶粉和SDPP(噴霧干燥血漿粉)在試驗
條件下日增重差異不大,但常規(guī)條件下飼養(yǎng),SDPP相比脫脂奶粉可提高日增重24%,采食量和日增重效果更明顯。不同的血漿蛋白產(chǎn)品也存在差異。美國蛋白質推出的AP2000除保留原血漿蛋白的生物功能性更進一步將功能
性蛋白質均質化,效果更趨于穩(wěn)定。添加量5~7.5%,但成本太高。
在人工乳中添加免疫球蛋白對出生至21日齡仔豬的影響
| 免疫球蛋白
| 無
| 來自牛
| 來自豬
| 成活率(%)
| 18
| 67
| 92
| 腹瀉評分
| 3.1
| 1.1
| 1.1
| 21日齡體重(kg)
| 2.06
| 4.20
| 4.67
| Drew等(1990)
脫脂奶粉與噴霧干燥血漿粉在斷奶日糧和環(huán)境的互作效應
| 試驗條件下飼養(yǎng)
| 常規(guī)條件下飼養(yǎng)
| 蛋白質源
| DSM
| SDPP
| DSM
| SDPP
| 增重(g/d)*
| 304
| 323
| 192
| 238
| 采食量(g/d)
| 419
| 496
| 269
| 352
| 飼料/增重
| 1.39
| 1.54
| 1.43
| 1.48
| 斷奶體重5.4千克,斷奶后2周的日增重,Coffey和Cromwell,1995。
b、腸膜蛋白粉
主要原料組成是豬腸粘膜水解蛋白,主要來源是利用豬小腸粘膜在萃取肝素后經(jīng)特殊酶處理濃縮加工的產(chǎn)品。腸膜蛋白粉除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外,還含有數(shù)量龐大的寡肽,寡肽的吸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早期斷奶仔豬飼喂DPS可以提高仔豬的脂肪酶和胰淀粉酶的活性。另外腸膜蛋白粉能較好地改善仔豬腸道形態(tài)結構,與魚粉相比DPS使小腸絨毛高度增加,隱窩變淺,這些進一步證明腸膜蛋白粉能明顯提高仔豬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促進生長。
魚粉、血漿蛋白粉與DPS對斷奶仔豬腸道形態(tài)結構的影響
| 對照組
(魚粉)
| 3.5%
AP950
| 2.5%
DPS50
| 3.5%
DPS50
| 5.0%
DPS30
| 十二指腸VH
| 267.3
| 275.6
| 273.5
| 322.1
| 349.4
| 十二指腸CD
| 182.3
| 140.0
| 158.0
| 127.6
| 142.8
| 十二指腸
VH/CD
| 1.47
| 1.98
| 1.81
| 2.54
| 2.45
| 空腸VH
| 391.9
| 276.5
| 349.4
| 422.3
| 440.6
| 空腸CD
| 164.0
| 133.7
| 121.5
| 124.6
| 142.8
| 空腸VH/CD
| 2.43
| 2.11
| 2.91
| 3.40
| 3.10
| 回腸VH
| 133.7
| 227.9
| 179.3
| 282.6
| 224.8
| 回腸CD
| 112.3
| 127.6
| 124.6
| 136.7
| 115.5
| 回腸VH/CD
| 1.22
| 1.84
| 1.48
| 2.07
| 1.95
|
腸膜蛋白粉和血漿蛋白粉對斷奶仔豬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周別
| 對照
| 5%腸膜蛋白粉
| 5%血漿蛋白粉
| 5%并用
| 2.5%并用
| 1周日增重
| 0.26
| 0.23
| 0.22
| 0.31
| 0.36
| 采食量
| 0.42
| 0.31
| 0.34
| 0.49
| 0.44
| 飼料/增重
| 1.62
| 1.35
| 1.55
| 1.58
| 1.23
| 仔豬在18~24日齡斷奶,平均6.68千克
Zimmerman(1996)的研究表明,腸膜蛋白粉與血漿蛋白粉并用后仔豬的生長速度優(yōu)于對照組及血漿蛋白粉組。但豬腸膜蛋白粉的成本只有血漿蛋白粉的1/6,能替代一半的血漿蛋白粉。
C、Protione
美國Ducoa公司開發(fā)的一種產(chǎn)品主要成分有:動物血漿、干雞蛋粉、動物血清、血清Abumin、血清球蛋白。試驗結果表明:添加4% Protione 與6%SDPP相比有改善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的趨勢。添加4%Protione與4%SDPP相比0~13的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均有顯著的差異。說明使用Protione與SDPP相比,添加量可以減少1/3,節(jié)約飼料成本。
Protione與SDPP對比試驗
|
| 6%SDPP
| 4%SDPP
| 4%Protione
| 顯著性檢驗
| ADG
| 0~6
| 240
| 209
| 240
| NS
| ADG
| 6~13
| 286ab
| 250b
| 310a
| P<0.03
| ADG
| 0~13
| 263a
| 230b
| 275a
| P<0.03
| ADFI
| 0~6
| 280b
| 290a
| 277ab
| P<0.07
| ADFI
| 6~13
| 386
| 345
| 377
| NS
| ADFI
| 0~13
| 336
| 320
| 331
| NS
| FE
| 0~6
| 1.17a
| 1.36b
| 1.16a
| P<0.03
| FE
| 6~13
| 1.35
| 1.38
| 1.22
| NS
| FE
| 0~13
| 1.28ab
| 1.39b
| 1.21a
| P<0.03
|
四、新型添加劑
a、益生素
90年代末歐州開始禁用許多常用的促生長劑如維吉尼亞霉素,泰樂菌素等。因此益生素產(chǎn)品的開發(f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開發(fā)較多的是糞鏈球菌和乳酸桿菌,一個理想的益生素功能需具備:
①
對人和動物沒有毒性和腸病原性;
②
對通過胃對酸有抵抗能力;
③
在腸道內(nèi)能迅速生長;
④
能分泌乳酸;
⑤
抑制腸原菌;
⑥
分解分泌類殺菌素;
⑦
能刺激免疫系統(tǒng);
⑧
對常用促生長劑不敏感。
好的微生物制劑的技術特征:
①
菌種的遺傳特性穩(wěn)定;
②
穩(wěn)定性較好耐高熱,貯存時間長。
瑞士pharmasA開發(fā)的SF68具有四層微膠囊,對除氯霉素和維吉尼亞霉素外的許多抗生素不敏感,臺灣臺糖(1994)的研究表明,添加賜美健仔豬的日增重提高9%,飼料轉化率改善4%。
b、寡聚糖
寡聚糖是由幾個單糖單位組成的糖復合體。由葡萄糖、果糖和甘露糖組成的寡聚糖在動物日糧中的添加逐漸增多。果寡糖能進入腸道后段,且只有腸道的有益細菌(如雙歧桿菌)才能利用,從而有利于動物機體.葡萄糖寡糖有助于動物免疫機能的發(fā)揮,在飼料工業(yè)中的應用也取得初步進展。以甘露糖為主的寡聚糖在提高動物的免疫機能和結合病原菌方面也表現(xiàn)出一些效。.病原性細菌在引起疾病之初必須和腸道壁接觸,然后才能在胃腸道繁殖和定居從而致病,若能阻止有害細菌同小腸壁的接觸就能防止大多數(shù)疾病的形成和發(fā)展,寡聚糖能供給寡聚糖富集的環(huán)境從而占領細菌結合位點,防止細菌定居。寡聚糖能與大腸桿菌、鏈球菌等結合。寡聚糖在免疫系統(tǒng)中發(fā)揮的作用有:寡聚糖具有輔劑及免疫調(diào)節(jié)效應,能增加免疫系統(tǒng)對疫苗、藥物及抗原免疫應答的物質,能降低機體對疫苗的吸收,從而增強其效應。寡聚糖對脂多糖也有輔助作用,從而增強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寡聚糖能增加某些免疫系統(tǒng)的雜菌活性。Dritz等(1995)的研究表明:添加可提高仔豬斷奶后0~14天日增重,但也有研究表明寡聚糖的促生長效果不明顯。
C、谷氨酸
母乳中谷氨酸的含量較高,谷氨酸是維持小腸細胞的完整性所必須的,它的缺乏會引起剛斷奶小豬的小腸萎縮。谷氨酸被認為是斷奶仔豬的條件性必需氨基酸。仔豬斷奶時由于存在于母乳中的谷氨酸供應停止,而仔豬絕食或采食其它日糧很少,因此谷氨酸供應不足。Ayondrinde等(1995)報道斷奶仔豬與哺乳仔豬比較血漿中谷氨酸鹽的濃度很低。Ww(1996)的研究表明添加1%谷氨酸能顯著改善21日齡仔豬斷奶后第2周的飼料轉化率(日糧類型為玉米—豆粕型)。
另有一些飼料添加劑如酶制劑、酸化劑、促生長劑、調(diào)味劑等在斷奶仔豬日糧中使用,其效果與日糧類型、飼養(yǎng)管理條件等有關。高銅和高鋅在仔豬日糧中普遍使用,但同時使用無累加效應。
五、加工工藝
粉碎粒度對仔豬的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有顯著影響。Healy等(1994)研究表明:將玉米粒度由900um降至300um時,改善了仔豬斷奶后0~14天日增重和飼料轉化率,對仔豬來講,300~500um粒度較合適,減少飼料粒度可增加表面積,使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提高7%(Johnston,1999)。近幾年膨化機和熟化機(Expander)的運用越來越普遍,由于過渡料中含大量優(yōu)質動物蛋白如SDPP等及大量乳清粉,高溫膨化或熟化會破壞這些營養(yǎng)物質,Chae(1997)和Johnston(1999)的研究表明:膨化玉米或熟化玉米和豆粕可提高仔豬增重、飼料轉化率高,能量和蛋白質的消化率提高。但試驗結果與日糧類型,不同的加工條件等因素有關。
另外不同的飼喂方式對仔豬的采食量也有顯著影響,濕喂或gruel feeding(稀喂)是增加斷奶仔豬采食量最成功的方法之一。英國農(nóng)場的研究表明gruel feeding在仔豬斷奶后第一周采食量可增加35%(Toplis,1995)。濕喂刺激剛斷奶胃腸道的。Gruel feeding提高采食量可能與仔豬還未適應飲水和采食環(huán)境有關。但使用濕喂或gruel feeding 時需保持食槽干凈、飼料新鮮,以防止霉菌或細菌生長。
六、經(jīng)濟效益分析
在實際生產(chǎn)條件下,仔豬的生長速度很難達到遺傳潛力。仔豬10至30日齡日增重可達576克,但在實際生產(chǎn)條件下只能達到200-250克,仔豬斷奶后一周的日增重對后期的生長速度及出欄時間有顯著影響,Tokach等(1992)的研究表明斷奶后一周仔豬日增重225克以上組比斷奶后一周不增重組出欄時間提前10天。所以配制過渡料時需考慮斷奶后的增生效果。陳俊海、吳健雄(2000)的試驗表明:仔豬23天斷奶,使用營養(yǎng)水平較高過渡料比普遍乳豬料日增重增加115克,雖然每千克增重成本增加,但總體經(jīng)濟效益明顯。深圳金新農(nóng)飼料公司和上海新農(nóng)飼料公司1999年底開始開發(fā)過渡料,至現(xiàn)在許多豬場也接受早期斷奶的觀點以及過渡料的使用,目前已有年出欄100萬頭以上的豬在食用這種過渡料。
不同乳豬料對斷奶仔豬生產(chǎn)性能影響及經(jīng)濟效益分析a
| 過渡料b
| 普通乳豬料c
| 備注
| 23-33日齡日增重(克)
| 195
| 80
| a.300頭仔豬試驗
仔豬23天斷奶,斷奶后飼喂10天
b.過渡料含乳糖15%,血漿粉和腸膜蛋白粉各3%
c.普通乳豬料乳糖含量4%,以玉米-豆粕為主。
d.6.5-8千克仔豬按25元/千克計算
| 飼料增重比
| 1.18
| 1.45
| 每日采食量
| 230
| 116
| 飼料單價(元/千克)
| 5.6
| 2.9
| 23-33日齡飼料投入
| 12.88
| 3.77
| 23-33日齡增重效益d
| 48.75
| 20.00
| 增加的效益
| 48.75-12.88-(20.00-3.77)
=19.64元
|
| 小結
仔豬斷奶時消化酶分泌減少,同時由于環(huán)境因素等應激,導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對大豆蛋白可產(chǎn)生過敏反應,因此配制早期斷奶仔豬料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
仔豬早期斷奶后1-2周的采食量和日增重是配制過渡料的重要指數(shù)。
2.
一些特殊的蛋白質來源如血漿蛋白粉、腸膜蛋白、Protione等為配制過渡料的重要蛋白質原料。
3.
乳糖是配制過渡料的碳水化合物重要來源。
4.
合理篩選一種添加劑如益生素、寡聚糖、酶制劑、酸化劑、促生長劑及調(diào)味劑等。
5.
玉米為粉碎粒度要低于500um,小顆粒較適合于乳豬,有條件還可以將玉米、豆粕等原料進行膨化,或熟化處理。
6.
濕喂可提高仔豬斷奶后的采食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