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研究新型鋅添加劑-蛋氨酸螯合鋅對雛雞的營養(yǎng)效果及探討內源鋅排出量的測定方法,進行了兩個試驗:試驗Ⅰ,用卵黃囊充分吸收后的11日齡濱白雞公雛為試驗動物,個體飼養(yǎng)。以玉米-大豆分離蛋白型的半純合日糧為基礎(含鋅23.5mg/kg)。用4重復的4×4二因子設計研究了不同鋅化合物-硫酸鋅(ZnSO4)、蛋氨酸螯合鋅(Ⅱ)內絡鹽(ZnMet2)和絡陽離子(ZnMet22+)、鋅寶100(Zinpro100)及不同鋅添加水平(0,15,30,60mg/kg)對鋅在雛雞體內的沉積利用及對雛雞生長的影響。試驗Ⅱ,用Sibbald的雞飼料真代謝能快速測定法(TME法)和數(shù)學外插法研究12周齡公雞對鋅的吸收和排泄情況。結果表明:鋅源對雛雞采食量、體增重、增重/耗料、血液和肝臟中鋅濃度、雞體鋅沉積量、食入鋅沉積率無顯著影響(P>0.05),但均表現(xiàn)出ZnMet2和Zinpro100優(yōu)于ZnMet22+和ZnSO4的趨勢。鋅源對脛骨和翼羽中鋅濃度和血清堿性磷酸酶(AKP)活性影響顯著(P<0.05)。如以ZnSO4組試雞的脛骨中鋅濃度為100%,則ZnMet2、ZnMet22+和Zinpro100 三種鋅源組的相對值各為123%、109%和134%。不同鋅源的雛雞體內的鋅沉積率與在脛骨中鋅濃度的消長規(guī)律一致。以ZnSO4組雛雞的食入鋅沉積率100%, 則ZnMet2為106%, ZnMet22+組為100%,Zinpro100組為112%。4種鋅化合物的生物利用率按高低排序為Zinpro100 >ZnMet2> ZnMet22+ >ZnSO4。加與不加鋅對雛雞采食量、體增重有顯著影響(p<0.01)。對于玉米-大豆分離蛋白型半純合日糧外加鋅30mg/kg(總Zn53.5mg/kg)以上可滿足本試驗條件下雛雞的正常生長。血液中鋅濃度相對比較穩(wěn)定。翼羽、脛骨、肝臟中鋅濃度,血清AKP活性和雞體沉積量對進食鋅量的變化反應敏感,呈強正相關,而食入鋅沉積率卻隨進食鋅量的升高而明顯下降(r=-0.65**)。故可用翼羽中鋅濃度作為評價雛雞鋅營養(yǎng)狀況的活體診斷指標,亦可用血清AKP活性作為此項評價的生化指標。本試驗測得玉米-大豆分離蛋白半純合型日糧中鋅的真利用率為20.40%。在此基礎上得出的ZnSO4和ZnMet2的鋅真利用率依內源鋅排出量參數(shù)的來源不同而不同。用饑餓排空法、同雞自身排空法和無鋅日糧法測得的各內源鋅參數(shù)校正時,分別得到ZnSO4的鋅真利用率依次為26.33%、20.03%和48.84%;ZnMet2為63.33%、37.38%和86.77%。利用數(shù)學外插法得出ZnSO4的鋅真利用率為37.01%,ZnMet2為99.07%??梢?,由于內源鋅排出量參數(shù)的差異,兩種鋅源的鋅真利用率波動很大。因而短期快速的TME法用于微量元素利用率的研究是不可取的。所得數(shù)據(jù)也只能作為參考。但在雞對鋅源的利用方面,蛋氨酸螯合鋅明顯優(yōu)于硫酸鋅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關鍵詞 雛雞,鋅,螯合物,蛋氨酸
鋅(Zn)是迄今已經確認的畜禽營養(yǎng)必需的一種重要微量元素。自從1934年Todd首先證明鋅是高等動物必需營養(yǎng)元素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對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論證了鋅在動物營養(yǎng)中的重要地位,并隨著對鋅的生理功能、營養(yǎng)作用、生化代謝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表明鋅是動物體內功能最多的微量元素。機體對鋅的吸收和利用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因而研制和開發(fā)具有較高生物學效價的鋅添加劑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
本試驗選題的依據(jù)是:
?。?)鋅是動物體內功能最多的微量元素。它作為多種酶的組成成分或輔助因子,廣泛參與機體內的碳水合物、脂肪、蛋白質、核酸等的代謝過程,參與機體的免疫作用,保護細胞膜不受損傷。大量的理論研究和畜牧生產實踐證明,如果供鋅不足,就會造成缺鋅癥。日糧中缺鋅,會造成母畜性欲降低,停止發(fā)情,不育及死胎增加;公畜精子生成障礙。另外,動物缺鋅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膚角化不全癥,并影響氮平衡與硫平衡,豬雞生長緩慢,產蛋雞的產蛋量下降、所產蛋的孵化率降低。鑒于鋅對畜禽具有如此之多的重要作用,就必需保證鋅的有效供給,因此科學而又經濟地開發(fā)和使用鋅添加劑,對于充分發(fā)揮畜禽的生產潛力是極為必要的。
(2)影響動物機體對鋅吸收利用的因素很多,也很復雜。大量研究資料說明,飼料中蛋白質的來源和水平、各種氨基酸、某些有機酸、維生素、激素、纖維成份、某些礦物元素、螯合劑以及飼料中鋅的來源和水平等都可影響鋅的吸收和利用。Van Campan (1974) 和哈志剛 (1987) 都用同位素示蹤技術證明,在一定范圍內日糧蛋白質水平的提高,大鼠、雛雞對鋅的吸收能力增加。Mejborn Heddie (1987) 用小公貂試驗也支持了上述論點,并指出肝中鋅濃度不受蛋白質水平的影響,只依賴于日糧中鋅水平的高低,而股骨中鋅濃度卻隨日糧中蛋白質水平、鋅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許多國外學者用離體腸段灌注法、飼養(yǎng)屠宰試驗法研究表明飼糧中添加蛋氨酸、谷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組氨酸均有利于腸粘膜對鋅的吸收。Hill(1986)報道 飼喂蛋氨酸使羊精子中鋅含量增加。有研究表明,EDTA及其鈉鹽對鋅的吸收有促進作用。Vohra和Kratzer (1964) 以火雞為試驗動物研究了13種有機螯合劑對鋅吸收利用的影響,指出螯合物的化學穩(wěn)定常數(shù)在13~17之間,鋅的吸收利用最好。隨著對鋅吸收機制的深入研究,對于以上現(xiàn)象可解釋為:當?shù)鞍踪|水平增加或者添加多量氨基酸時,使得腸道中與鋅結合的小分子有機配體(氨基酸、二肽、單肽等)的濃度增大,大大地增加了鋅與之結合成可吸收態(tài)螯合物的機會,從而利于腸粘膜細胞對鋅的吸收,否則游離態(tài)鋅離子難以通過細胞膜隨糞排出。那么,蛋氨酸螯合鋅的飼喂效果和吸收利用情況怎樣呢?據(jù)現(xiàn)有文獻報道亦有爭議。根據(jù)美國珍寶公司資料介紹,鋅寶(Zinpro)是由蛋氨酸、鋅、硫酸氫根以1:1:1比例生成的具有獨特化學結構的有機物復合鹽,其化學結構式為:
目前生產的鋅寶產品有兩種:Zinpro40和Zinpro100。Zinpro40的組成為:Zn4.0%,Met8.0%;Zinpro100中含Zn10.0%。許多國外研究報道蛋氨酸鋅應用在牛、豬、羊、火雞、魚、蝦、貂等方面都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可促進畜禽增重、提高飼料效率、改善胴體品質(Henry等,1987;Baker,1987;Morris等,1980;雖然動物性飼料含有豐富的鋅,但動物性飼料在配合飼料中比例呈下降的趨勢,特別在無魚粉日糧和氨基酸添加劑的推廣使用情況下,使鋅的供給問題更加突出。尋找能減少植酸類影響的鋅添加劑也就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日本、德國、臺灣也有許多類似的報道,中國劉長久的“動物營養(yǎng)液”也強調了這種復合物的獨特作用。然而Hill等(1986)用鼠、豬試驗卻表明硫酸鋅和蛋氨酸鋅具有相似的生物學價值,并用體外離體腸段灌注法依靠同位素技術證明小鼠腸粘膜細胞對65ZnCl2、65Zn-14C-Met和65Zn-3H-Lys中65Zn的吸收作用相同。在這種情況下,詳細研究蛋氨酸螯合鋅對雞營養(yǎng)效果,就可為這類添加劑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jù),對我國的家禽飼養(yǎng)業(yè)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本試驗能為研究鋅的吸收利用機制做一些宏觀探索。Cousins (1979) 分析指出,消化中的離子態(tài)鋅幾乎不能透過腸內膜細胞膜,而必須與有機分子如氨基酸、二肽和類似有機物形成復合物才能迅速通過粘膜細胞膜類脂屏障,許多學者的研究也支持了這一理論(Berzin,1986)。因此一般資料都強調蛋氨酸螯合鋅吸收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蛋氨酸與鋅經螯合作用而生成的螯合物具有獨特的生理作用。由此我們想到,經一定方法制備出的、能證明其確為真正螯合物的蛋氨酸螯合鋅產品的吸收利用效果是否能更好呢?基于這種想法,在東北農學院中心試驗室滕冰老師的指導下,依配位化學原理,在一定的pH和溫度條件下制備出了蛋氨酸螯合鋅(Ⅱ)內絡鹽(實測含鋅18.20%,蛋氨酸82.47%),其結構式為:
蛋氨酸螯合鋅(Ⅱ)絡陽離子(液態(tài),含鋅4.418mg/ml,蛋氨酸10.075mg/ml),其結構式為:
動物經口攝入這些螯合物進入胃中,在pH約為2的酸性環(huán)境下能否被分解破壞卻未見報道。為進行初步探討,我們將硫酸鋅與蛋氨酸一起加入飼料中,比較其與單獨加入飼料的蛋氨酸螯合鋅對雞的營養(yǎng)效果上的差異,可能會為研究鋅吸收利用的機制提供一點試驗論據(jù)。
在不屠宰動物的前提下研究不同鋅化合物的真利用率對實際飼養(yǎng)業(yè)是極為有利和重要的。為此,試將雞飼料代謝能的快速測定法(即TME法)和數(shù)學上的外插法用于測定硫酸鋅和蛋氨酸螯合鋅中的鋅真利用率,借此研究這兩種方法在微量元素利用率測定中應用的可行性。這兩種方法用于雞飼料代謝能的測定中已被證明是可行的,而用于微量元素利用率的研究中在理論上分析是成立的,實際應用效果如何未見報道。故本試驗在此方面做一些摸索,以便為微量元素利用率的研究尋找新的方法。
本試驗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
?。?)研究不同含鋅化合物(硫酸鋅、鋅寶100、蛋氨酸螯合鋅(Ⅱ)內絡鹽、蛋氨酸螯合鋅(Ⅱ)絡陽離子)在不同鋅添加水平時(0,15,30,60mg/kg)在雛雞體內的沉積利用情況,比較硫酸鋅和蛋氨酸螯合鋅的生物利用率。
?。?)試用TME法測定硫酸鋅、蛋氨酸螯合鋅內絡鹽中鋅的利用率,及數(shù)學外插法測鋅利用率的可行性。
?。?)研究不同鋅化合物、不同鋅水平對試雞采食量、體增重、增重/耗料的影響。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設計
試驗Ⅰ:研究在不同鋅添加水平時,不同鋅化合物中的鋅在雛雞體內的沉積情況。試驗采用4重復的4×4二因子交叉設計。見表1。
基礎日糧組成為半純合日糧,除供試鋅源及加鋅水平外,其余組分及營養(yǎng)指標保持完全一致。其組成及營養(yǎng)成份見表2。
注:1)多種微量元素組成:每kg飼料中加FeSO4·7H2O 0.402g,CuSO4·5H2O 316mg,MnSO4·H2O 217mg,碘劑1.8mg,硒劑1.5mg,200目石粉做載體。2)此表中所有原料組成總和為96.18%,按試驗設計方案添加鋅化合物量和補齊蛋氨酸量(使試料中蛋氨酸總水平達0.51%)后,由二氧化硅加至100%。3)此配方營養(yǎng)水平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專業(yè)標準—雞的飼養(yǎng)標準(1986年版)配制。
試驗Ⅱ:借用雞飼料代謝能測定方案中的TME法測定鋅利用率,方案表3中的(14)、(15);外插法測鋅利用率方案見表3中的(16)、(17)、(18)。
注:每處理均為4重復
試驗程序為:預試期3天?饑餓32小時?強飼試驗料(壓錠1次經口投入)?收集32小時排泄物?繼續(xù)收集表3中處理(14)、(15)的32小時內源排泄物?恢復期。
1.2 試驗動物及飼養(yǎng)管理
試Ⅰ:于1991年7月8日從哈爾濱原種雞場購入1日齡濱白4×2系公雛200只,每20只為1群在1育雛籠(自行安裝,籠底鋪有電熱網(wǎng))中按常規(guī)要求育雛,日糧與試驗期所用的基礎日糧相同,外加鋅40mg/kg(以ZnSO4·H2O形式)。待10日齡時(卵黃已基本吸收完全),于7月17日晚24:00時斷料,供水,18日早6:00時稱重,挑選健康狀況良好的雞,每4只為1處理,保持各處理組之間雞體重的一致性,進入試驗期。并挑選與試雞相近體重范圍的10只雛雞,按樣品采集制備法處理,做為試驗零對照用。
試驗Ⅰ每一處理4只雞,均單籠飼養(yǎng),自由采食,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避免剩料,自由飲用無離子水。試驗從11日齡至24日齡,至31日晚10:00時撤料,供水,次日早6:00時稱每只雞末重,記錄采食量,試Ⅰ現(xiàn)場試驗結束。
試Ⅱ:將試Ⅰ所剩公雛按常規(guī)飼養(yǎng)至12周齡時,挑選40只健康公雞施行肛門縫帶孔的塑料瓶蓋,恢復期6天,預試期3天,然后進入正試期,按試驗Ⅱ的設計程序進行試驗。試雞單籠飼養(yǎng),每一處理4只雞,用塑料杯自由飲用無離子水。將塑料瓶擰在肛門處的瓶蓋上來收集排泄物。強飼的方法是:將試料壓成直徑φ=12mm,長30~40mm 的園柱形飼料錠,按設計方案中的喂料量準確稱量,1次經口投入。
1.3 樣品的采集和制備
1.3.1 試Ⅰ樣品的采集、制備
血樣的制備:試驗結束之日稱完試雞空腹重后,頸靜脈放血,用5ml離心管接取血液4ml左右,離心制得血清保存于-4°C左右的冰箱中,備測AKP活性。剩余血放入已知重量的50ml三角瓶,稱量,待消化測鋅用。
肝樣的制備:試雞放血后開膛,取出肝臟,去除膽囊,稱重,放入50ml三角瓶中備消化測鋅。
脛骨樣的制備:左右側脛骨取出后稱重,放入三角瓶中于105°C烘箱中烘至恒重,稱絕干脛骨重,備消化測鋅用。
翼羽樣的制備:取翼羽2克左右,用洗衣粉去污,并依次用自來水、蒸餾水和無離子水沖洗,于65°C烘箱中驅水,然后室溫放置回潮,稱風干羽毛重,放三角瓶中備消化測鋅。
雞空體樣的制備:取完上述所需樣品后,清除消化道內容物,將雞體放入編好號的塑料袋中稱重,于-20°C冰箱中保存?;一瘯r,將雞體取出解凍,放入磁碗中于110°C烘箱中24小時,然后剪碎于茂福爐中300°C條件下炭化,待冒完煙后將爐溫調至550°C灰化三小時,取出冷卻,稱取灰化物重量,研碎進篩,用樣品瓶保存樣品,供取樣消化。
血液、肝、脛骨、翼羽均采用濕消化法,雞空體樣則采用燒灰干消化法。(血液、羽毛、雞空體灰為取樣消化測定,肝、脛骨為全樣消化。)
1.3.2 試Ⅱ樣品的采集、制備
排泄物收集于不銹鋼盒中,將不銹鋼盒于130°C烘箱中半小時(滅菌),然后轉入65°C烘干,取出室溫放置回潮48小時以后用電子稱稱風干排泄物重,然后粉碎、裝瓶,取樣干消化法測鋅。
1.4 儀器及測定項目
1.4.1 儀器
試Ⅰ樣品經濕消化或灰化溶解后,用島津AA-65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測鋅。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用β-甘油磷酸法借助721分光光度計來測定。試Ⅱ樣品經灰化并溶解后用Pekin—Elmer Iep-6500型等離子發(fā)射光譜儀測鋅。
1.4.2 測定項目
試雞始重、末重、采食量;飼料、血液、肝、脛骨、翼羽、雞空體灰中鋅濃度;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風干排泄物中鋅濃度
1.4.3 計算方法
(1)增重/耗料=體增重(g)/耗料量(g)
?。?)食入總鋅量(mg)=飼料中鋅濃度(mg/g)×采食量(g)
(3)鋅沉積量(mg)=[肝Zn(mg)+脛骨Zn(mg)+翼羽Zn(mg)+血Zn(mg)+雞空體中Zn(mg)]-[基礎 ?。皩φ针u的肝+脛骨+血+空體中Zn(mg)]
?。?)食入鋅沉積率(%)=鋅沉積量(mg)/食入總鋅量(mg)×100
?。?)鋅的表觀利用量(mg)=食入鋅量(mg)-排出鋅量(mg)
?。?)鋅的真利用量(mg)=食入鋅量(mg)-排出鋅量(mg)+內源鋅量(mg)
?。?)鋅的表觀利用率(%)=鋅的表觀利用量(mg)/食入總鋅量(mg)×100
(8)鋅的真利用率(%)=鋅的真利用量(mg)/食入總鋅量(mg)×100
?。?)TME法測鋅利用率,即采用強飼方法準確喂給試雞一定量的含鋅日糧,完全收集其32小時排泄物, 通過測排泄物中含鋅量,據(jù)代謝平衡理論可算知鋅的利用率。其計算方法為公式5、6、7、8。
OD1-OD2 V1×P1
?。?0)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單位/100ml血清(鮑氏單位)= × ×10OD V2
其中:OD1-欲測血清溶液的光密度;OD2-無機磷溶液的光密度;OD-磷標準液的光密度;V1-常數(shù)0.15ml,吸取磷標準液的體積;P1-0.1,1ml磷標準液相當于0.1ml的無機磷;V2-0.15ml,吸取待測血清樣品的體積。
1.5 統(tǒng)計分析方法
試驗Ⅰ采用二因子方差分析并多重比較;試驗Ⅱ采用單因子方差分析或T檢驗。全部數(shù)據(jù)用PC-1500型袖珍計算機和IBM-PC電子計算機處理。
2 試驗結果
2.1 不同鋅化合物及不同鋅添加水平的效應
2.1.1 生長性能
不同鋅化合物對試雞的采食量、增重、增重/耗料無顯著影響。見表5。
注:橫行比較,同行未標角碼者、有相同角碼者為差異不顯著。
2.1.2 血液及組織中鋅濃度
不同鋅化合物在不同鋅添加水平時與組織中鋅濃度的關系見表7。隨日糧中鋅添加水平的增高,組織中鋅濃度均呈上升的趨勢。肝、脛骨、翼羽中鋅濃度在4個鋅添加水平間均達顯著水平。血液中鋅濃度在添加0mg/kg和15mg/kg鋅組顯著低于添加30和60mg/kg鋅組(p<0.01)。見表8。
在同一鋅添加水平時,不同鋅化合物對血液、肝中的鋅濃度無顯著影響,對脛骨、翼羽中鋅濃度有顯著影響。ZnSO4·7H2O組和ZnMet22+組間,ZnMet2組和Zinpro100組間無顯著差異,但ZnMet2組和Zinpro100組顯著高于ZnSO4·7H2O組和ZnMet22+組,3個鋅添加水平時的綜合結果見表9。
2.1.3 鋅沉積總量和食入鋅沉積率
不同鋅化合物對食入鋅量、鋅沉積量、食入鋅沉積率無顯著影響,但ZnSO4·7H2O組試雞的體鋅沉積量、食入鋅沉積率均低于其它各螯合鋅組,見表10。
不同鋅化合物在不同鋅添加水平時的鋅沉積量及食入鋅沉積率有顯著影響。隨日糧中鋅添加水平的增加,機體鋅沉積量顯著升高,而食入鋅沉積率卻隨雛雞采食鋅水平的升高而顯著下降。見表11。
表7 在不同鋅添加水平時各鋅源
與組織中鋅濃度、整體鋅沉積量、食入鋅沉積率、AKP活性 ±SE N = 4
2.2 試Ⅱ代謝試驗結果
2.2.1 TME法測定硫酸鋅和蛋氨酸螯合鋅(Ⅱ)內絡鹽中鋅的利用率
由表14可見,在食入同樣鋅水平的情況下,12周齡公雞排出總鋅量差異較大,從而導致鋅的表觀利用率相差懸殊,甚至出現(xiàn)負值。鋅的真利用率受內源鋅測定收集方法的影響很大,以饑餓排空法和無鋅日糧法所測得的內源鋅排出量來計算出的各鋅源中鋅真利用率在雞個體間差異極大。而用各試雞的自身內源鋅排出量來校正(本試驗稱此種收集內源鋅方法為同雞自身排空法)時,所得鋅的真利用率在試雞個體間的差異仍較大,并無改善。
2.2.2 外插法在測定不同鋅源中鋅利用率上的應用
表14 TME法測硫酸鋅和蛋氨酸螯合鋅(Ⅱ)內絡鹽中鋅的利用率以及測定內源鋅排出量的方法不同對鋅真利用率的影響 ±SE N=7
注:1) 基礎日糧中鋅的真利用率為20.04%;2) 強飼料中總鋅水平為71.1mg/kg?;A日糧中鋅占總鋅量的比例為33.052%,外加鋅占總鋅量的比例為66.948%。
注: 1) 基礎日糧中鋅的真利用率為20.04%;2) 強飼料中總鋅水平為71.1mg/kg?;A日糧中鋅占總鋅量的比例為33.052%, 外加鋅占總鋅的比例為66.948%。
據(jù)表15和圖1可看出,試雞在食入總鋅量比較接近的情況下,排出總鋅量個體差異較大,依外插法得知ZnSO4的鋅真利用率為37.01%,ZnMet2的鋅真利用率為99.07%。
3 討論
3.1 生長性能
飼喂不同鋅化合物,對濱白雞公雛在11~24日齡期間內的采食量、體增重和增重/耗料無顯著影響。但硫酸鋅組試雞的采食量和體增重均比其它各組低,蛋氨酸螯合鋅內絡鹽組試雞的體增重比硫酸鋅組高5.66%,絡陽離子組比硫酸鋅組高6.99%,Zinpro100組比硫酸鋅組高8.97%。而且硫酸鋅組雞的飼料效率(增重/耗料)也均比其它3組低,以Zinpro100組最高。Hill等(1986)報道硫酸鋅與蛋氨酸鋅對豬鼠的生長影響無顯著差異。然而Kincaid (1985)、Greene (1987) 和Waiber (1974) 分別用豬、牛、火雞試驗,結果表明蛋氨酸螯合鋅的增重效果和飼料效率都要比硫酸鋅好。關于蛋氨酸螯合鋅對雛雞生長的影響,未見前人公開報道,本試驗表明3種形式的蛋氨酸螯合鋅添加于飼糧中,雛雞的生長性能均表現(xiàn)出比硫酸鋅組高的趨勢,但統(tǒng)計差異不顯著。Waiber (1974) 的以火雞試驗表明蛋氨酸螯合鋅顯著好于硫酸鋅。
日糧中鋅添加水平對雛雞生長性能的效應,除添加0mg/kg鋅組試雞的末重、體增重和采食量顯著低于其它組外,添加15、30、60mg/kg鋅各組間無顯著差異,增重/耗料是添加0mg/kg鋅組低于添加30和60mg/kg鋅組,但差異不顯著。說明基礎日糧(含鋅23.5mg/kg)的低鋅水平對飼料利用和生長有阻礙作用。楊琳(1987)試驗指出0~45日齡濱白雛雞體增重受飼糧鋅水平的影響,與本試驗結果一致。本試驗表明,對于玉米-大豆分離蛋白型半純合基礎日糧鋅添加水平為15mg/kg時即可滿足雛雞為防止出現(xiàn)臨床缺鋅癥狀的需要,鋅添加水平為30mg/kg(總鋅53.5mg/kg)以上就可達到本試驗條件下的正常生長。而楊琳(1987)、O'Dell等(1985)、Roberson和Schaible (1985)報導飼喂雞大豆蛋白型日糧時,雞對鋅的總需要量為30~40mg/kg即可達到最大生長,比本試驗建議值稍低,原因是他們使用純合日糧,不含干擾鋅利用的植酸鹽、纖維類因素,本試驗采用的是半純合日糧含少量干擾因素會影響鋅的利用率,從而導致雛雞對鋅的需要量增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試驗從側面也支持了眾多學者已經證明的采用植物性飼糧時雞對鋅的需要量增加。單安山(1988)建議采用玉米-豆餅型飼糧時,要使蛋雞雛發(fā)揮最大生長性能,鋅的需要量是70mg/kg(即外加鋅40mg/kg)。Tortuero和Brennes (1976)、Roberson (1985)、Vohra和Kratzer (1976) 等均指出采用玉米-豆餅型全植物性飼料時動物對鋅的需要量較高,Tortuero等認為要使雞只發(fā)揮最大生長性能,雞對日糧中鋅需要量大于80mg/kg。顯然這些建議值均高于NRC標準和中國專業(yè)標準。
3.2 血液及組織中鋅濃度
3.2.1 添加鋅水平的影響
鋅在血液和組織器官中的代謝動力學曲線表明,不同組織器官中鋅的代謝強度是不同的,有的很快(比如血漿、肝臟、胰臟),有的很慢(比如肌肉),因而它們受飼糧中鋅水平的影響也就差異很大。代謝快的組織受飼糧中鋅水平的影響就比較明顯,代謝慢的組織就不明顯。從沉積效應來看,代謝快的組織中沉積鋅量較少,代謝慢的組織沉積鋅相對就較多,這反映了不同組織器官對鋅的貯存和利用特點以及機體對吸收鋅再分配的調節(jié)機制。在鋅營養(yǎng)的早期研究中,人們以生長指標判斷利用的標準。前人大量研究表明,肝臟、脛骨、腎臟中鋅含量能很好地反映飼糧中鋅水平的高低。從本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隨日糧中鋅水平的升高,組織中(血液、肝臟、脛骨、翼羽)鋅濃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據(jù)表8的顯著性分析,血液中鋅濃度受日糧鋅水平影響的變化幅度較小,說明血液中鋅濃度在較長期的飼養(yǎng)過程中相對比較穩(wěn)定,對日糧中鋅水平變化的反應就不太敏感,而脛骨、翼羽、肝臟中鋅濃度隨日糧鋅水平的變化而變化的幅度較大,最能敏感地反映進食鋅水平的高低。利用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得到肝臟、絕干脛骨、風干翼羽、血中鋅濃度(Y:μg/g組織)與進食鋅量(X:μg)之間的關系為:
血液:Y=21.88+4.42×10-4X (r=0.36* RSD=±10.85 N=52)
肝臟:Y=10.88+1.47×10-3X (r=0.61 * * RSD=±13.17 N=52)
絕干脛骨:Y=65.08+3.91×10-3X (r=0.63 * * RSD=±29.38 N=52)
風干翼羽: Y=37.44+3.95×10-3X (r=0.76 * * RSD=±25.12 N=52)
說明組織中鋅濃度與進食鋅量間的相關性極強,為強正相關。而且從回歸方程式的斜率來比較,各組織中鋅濃度對進食鋅量變化的敏感強度依次為:翼羽>脛骨>肝臟>血液。翼羽和脛骨中鋅濃度最能反映進食鋅量的變化,這與表8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Eltohamy (1979) 報道白來航公雞在0~50日齡階段,肝、胰、腎中鋅濃度與飼糧鋅水平呈正相關。Dewar等 (1984) 報道8~21日齡期間的肉雞和火雞,其肝臟、脫脂脛骨、血漿中鋅濃度隨飼糧鋅水平的升高而顯著升高。王引 (1987) 亦得出同樣結論。周明(1987)試驗證明血清鋅水平可作為雞體鋅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標識。Bettger等(1981)亦提出相似論點。本試驗表明翼羽鋅濃度與飼糧鋅水平的相關性很高,只要注意翼羽取樣部位和清潔處理,可以用翼羽鋅濃度 作為評價雞體鋅營養(yǎng)狀況的活體診斷指標。
3.2.2 添加不同鋅化合物的效應
本試驗中,不同鋅化合物對脛骨和翼羽中鋅濃度有顯著影響。若以ZnSO4組試雞的脛骨鋅濃度為100%,則ZnMet2為123%,ZnMet22+為109%,Zinpro100為134%。以脛骨中鋅濃度為標準,得到4種鋅化合物的生物利用效率依次為Zinpro100>ZnMet2> ZnMet22+>ZnSO4,以翼羽中鋅濃度為標準也有同樣的規(guī)律,說明4種鋅化合物中鋅在雞體內的利用率是不同的,這從組織鋅濃度指標也證實了前面所述生長性狀的結果。Горобец (1986) 以肉仔雞肝臟、脛骨、翼羽中鋅濃度為指標,均表明氨基酸鋅螯合物的利用率好于硫酸鋅。Henry和Ammerman (1989) 以肉仔雞脛骨和腎中錳濃度為判斷指標時,也指出蛋氨酸錳中錳的利用率高于硫酸錳。Hill等 (1986) 以生長指標表明蛋氨酸鋅和硫酸鋅對豬具有相似的生物學價值??赡苁且陨L性能作為判斷鋅利用率的指標會降低檢驗的靈敏度所致。
本試驗證明,可用翼羽、脛骨中鋅濃度作為評價雛雞鋅營養(yǎng)狀況的敏感指標。但Mills (1987) 認為用常規(guī)分析組織中鋅濃度的方法難以判定雞早期鋅缺乏,目前認為判定鋅營養(yǎng)狀況的敏感指標是機體中金屬硫因的含量,有關金屬硫因含量這一生化指標能否作為判斷鋅營養(yǎng)狀況的靈敏指標尚需進一步研究。
3.2.3 鋅沉積量和食入鋅沉積率
隨雛雞采食鋅水平的增加,雛雞體內鋅沉積量顯著升高,而食入鋅沉積率卻隨日糧鋅水平的升高而顯著下降 (P<0.01)。據(jù)一元線性回歸分析,鋅沉積量(Y:μg)和食入鋅沉積率(Y:%)與食入鋅總量(X:μg)的關系為:
鋅沉積量: Y=1961.27+0.08X (r=0.53* * N=52)
食入鋅沉積率:Y=33.78-6.93×10-4X (r=-0.65* * N=52)
它們之間的關系見圖2和圖3。
微量元素的這種沉積量隨飼糧中鋅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沉積率卻隨日糧鋅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的規(guī)律,已被眾多學者研究所證實,已經得到定論。鋅的沉積量和食入鋅沉積率2項指標在4種鋅化合物間差異不顯著。但從總體平均數(shù)來看,以ZnSO4組食入鋅沉積率為100%時,ZnMet2為106%,ZnMet22+為100%,Zinpro100為112%。與以脛骨和翼羽中鋅濃度為判斷指標時所得到的4種鋅化合物的利用效率一致,即Zinpro100>ZnMet2>ZnMet22+>ZnSO4,直接地表明了脛骨和翼羽中鋅濃度可以代表雞整體中鋅的沉積利用情況。
3.2.4 血液生化指標-血清堿性磷酸酶 (AKP) 活性血清AKP活性隨食入鋅量升高而顯著增加,AKP活性 (Y:鮑氏單位) 和食入總鋅量(X:μg)的回歸關系為:Y=5.92+4.18×10-4X (r=0.76** RSD=±3.75 N=36),而組織中鋅濃度(Y:μg/g組織)和AKP活性(X:鮑氏單位)的回歸關系為:
血液:Y=18.70+0.74X (r=0.41* RSD=±9.19 N=36)
肝臟:Y=2.07+2.49X (r=0.59* * RSD=±14.53 N=36)
絕干脛骨:Y=35.81+6.99X (r=0.69* * RSD=±13.34 N=36)
風干翼羽: Y=21.61+6.24X (r=0.68* * RSD=±19.56 N=36)
據(jù)此看出血清AKP活性和食入鋅量、組織鋅濃度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試雞食入總鋅量發(fā)生變化時,血清AKP活性就隨之發(fā)生變化,血液、肝臟、脛骨、翼羽中鋅濃度也隨之而變,從直線方程的斜率來看,依AKP活性的變化組織中鋅濃度發(fā)生相應變化的敏感器官依次為脛骨>翼羽>肝臟>血液。即脛骨、翼羽中鋅濃度同血清AKP活性相關最強。從而進一步證明了前述的脛骨、翼羽中鋅濃度為判斷鋅營養(yǎng)狀況的敏感指標的論述。而且從相關性看出,可以采用血清AKP活性作為評價雛雞鋅營養(yǎng)狀況的活體生化指標。單安山(1988)試驗也表明,血清AKP活性在蛋雞的各個發(fā)育時期都隨飼糧鋅水平的升高而顯著增加,而且與肝臟、脛骨、胰臟中鋅濃度的升高具有一致性。Berzin(1986)以肉仔雞試驗表明血清AKP活性與肝臟中鋅濃度(r=0.87, P<0.05)和脛骨中鋅濃度(r=0.72, P<0.05)之間呈顯著的直線正相關。本試驗中血清AKP活性與肝臟、脛骨、 翼羽中鋅濃度的相關性也都極顯著,因此可以選擇血清AKP活性作為檢測雞體鋅營養(yǎng)狀況的活體生化指標。
不同鋅化合物對血清AKP活性的影響差異顯著。ZnMet2和Zinpro100組顯著高于ZnSO4 組,也就是試雞即使攝入相同水平的4種鋅化合物,血清中AKP的活性卻不同。以血清中AKP活性為判據(jù),得到四種鋅化合物的利用效率高低順序與以脛骨和翼羽中鋅濃度為標準而得到的4種鋅化合物的利用效率一致。Горобец(1986)也證明飼喂氨基酸螯合鋅的肉仔雞血清中AKP活性顯著高于硫酸鋅組。前人眾多體外模擬試驗和飼養(yǎng)屠宰試驗證明日糧中添加蛋氨酸、半胱氨酸等氨基酸和蛋白質有利于動物腸粘膜對鋅的吸收,可為上述結果作出理論解釋。
3.2.5 TME 法測定硫酸鋅和蛋氨酸螯合鋅內絡鹽中鋅利用率的研究
本試驗是選用體重比較接近、健康的12周齡公雞作為試驗動物,采用試料壓錠后1次強飼。試雞進食料量無個體間差異,但風干排泄物含鋅和排泄物總鋅量在試雞個體間的差異卻很大,從而導致每種鋅化合物在雞個體間的表觀利用率相差懸殊。ZnSO4組鋅的表觀利用率在-81.85%~47.82%之間,ZnMet2組在-43.52%~79.40%之間變動。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內源鋅排出量的個體差異較大所致。為考察試雞個體間內源鋅排出量的差異,收集完試雞的排泄物后,接著收集各試雞自身的內源排泄物,用此同雞自身內源鋅量來計算鋅的真利用率,結果ZnSO4中鋅真利用率為20.03%,ZnMet2為37.38%,所計算出的鋅真利用率在雞個體間差異仍然很大。而用饑餓排空法和無鋅日糧法所測的內源鋅量來計算出的鋅真利用率相應為ZnSO4 26.33%,ZnMet2 63.33%和ZnSO4 48.84%,ZnMet2為86.77%,也不能改善這種情況,并且3種測定內源鋅參數(shù)的方法間的鋅真利用率波動也較大??梢?,測定鋅真利用率時,因所用內源鋅參數(shù)不同,會導致測算值相差甚遠。由此可知,短期快速的TME法用于研究微量元素等物質的代謝平衡試驗具有很大局限性,楊琳 (1987) 也指出了這點。
3.2.6 數(shù)學外插法用于測定鋅利用率的探討數(shù)學外插法用于雞飼料代謝能的測定已被證明是可行的。而此法用于測定微量元素利用率,本試驗證明有很大局限性。因為即使用強飼法使雞進食鋅量一致,排泄物中排出總鋅量卻不規(guī)律,本試驗外插得ZnSO4的鋅真利用率為37.01%,ZnMet2為99.07%。這種用鋅源梯度水平不同按數(shù)學外插法測算出的鋅真利用率,同TME 法一樣,受內源鋅排出量等參數(shù)的影響而變異較大,所得數(shù)據(jù)也只能作為參考。
4 結論
?。?)隨雛雞采食鋅量的增加,雛雞體內鋅沉積量顯著增大,而食入鋅沉積率卻明顯降低。
(2)日糧中鋅水平對雛雞采食量、體增重有顯著影響。對于玉米-大豆分離蛋白型半純合日糧(含鋅23.5mg/kg)外加鋅30mg/kg (總Zn53.5mg/kg ) 以上可滿足雛雞在本試驗條件下的正常生長。
?。?)血液、肝臟、脛骨、翼羽中鋅濃度,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均隨采食鋅量的升高而增加,并呈強正相關。因此,在育雛期,只要慎重處理、嚴格控制污染,可以用翼羽中鋅濃度作為評價雛雞鋅營養(yǎng)狀況的活體檢測指標,也可用血清堿性磷酸酶活性作為此項評價的生化指標。
(4)硫酸鋅、蛋氨酸螯合鋅(Ⅱ)內絡鹽和絡陽離子、Zinpro100添加于飼糧中,未導致雛雞生長、血液和肝中鋅濃度、鋅沉積量、食入鋅沉積率的顯著差異,但所有這些指標均表現(xiàn)出ZnMet2 和Zinpro100優(yōu)于ZnMet22+和ZnSO4 的趨勢。以脛骨和翼羽中鋅濃度、食入鋅沉積率為判斷指標時,則4種鋅化合物的利用效率高低順序依次為Zinpro100> ZnMet2>ZnMet22+>ZnSO4。
?。?)本試驗測得玉米-大豆分離蛋白型半純合日糧中鋅的真利用率為20.40%。
?。?)TME法和數(shù)學外插法用于微量元素鋅的代謝試驗具有很大局限性。主要是內源鋅排出量參數(shù)的測定方法不同,會導致鋅真利用率的測算值相差甚遠,本試驗用此兩種方法所測得各鋅源中鋅真利用率的數(shù)據(jù)也只能作為參考。短期快速的TME法用于元素利用率的研究是不可取的。但在雞對鋅源的利用方面,蛋氨酸螯合鋅明顯優(yōu)于硫酸鋅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參考文獻
Underwood E.J., 朱宣人等譯, 1983. 人和動物營養(yǎng)中的微量元素 北京地區(qū)畜牧與飼科技情報網(wǎng)
Mills C.F., et al, 1969. Am. J. Clin. Nutr. 22:1240
Hsu J. M., et al, 1974. Adv. Exp. Med. Biol. 43:347
Quarterman J., E. Florence, 1972. J. Nutr. 28:75
王英民等, 1985. 豬體組織鋅分布及鋅對生長繁殖的影響. 畜牧獸醫(yī)學報 16(1~4): 83~86
O’Dell B.L., et al, 1958. J. Nutr. 65:503
單安山, 1987. 飼糧鋅對蛋用型雞的長期效應和高鈣對其影響的試驗研究. 東北農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Mejborn Heddie, 1987. Scientifur 11(3):233~237
Paul O., Cousins R. J., 1982. J. Nutr. 112(9~12): 1978~1982
Suzanne M. Snedeker, Greger J.L., 1983. J. Nutr. 113(1~4): 644~651
Greger J.L., et al., 1985. J. Nutr. 115:200
Greene, L. W. and Chirase, N, K.:J. Anim. Sci. 1987, 65(1):28.
Henry P.R., Ammerman C.B., R.D. Miles, 1989. Poul. Sci. 68:107~112
Baker D.H., et al., 1987. Poul. Sci. 66:1561~1563
周明譯, 1989. 介紹一種新的飼料添加劑-錳蛋氨酸. 9:3
Waiber P.E., et al., 1974. Poul. Sci. 53:1988
Morris E.R., R. Ellis, 1980. J. Nutr. 110:2000~2010
Vohia P., G.A. Grayi, 1965. Proceedings of the Society for 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 120(1):447~449
Byrd C.A., Matrone G., 1965. J. Nutr. 119(1~2): 347~349
蔣宗勇, 1988. 纖維和植酸鹽對肉雞生長和礦物元素利用的影響及其機理的研究. 東北農學院博士研究生論文
楊琳, 1987. 雞對鋅的利用效率的研究. 東北農學院碩士畢業(yè)論文
周明, 1987. 安微農學院學報14(1):10
姜樹林, 1985. 四川農業(yè)大學學報 3(2):99
Zeigler T.R., et al., 1961. Poul. Sci. 40: 1584
Hill D.A., Peo E.R., Jr., Lewis A. J., Crenshaw J. D., 1986. J. Anim. Sci. 63:121~130
Hill D.A., Peo E.R., Jr., A.J. Lewis, 1987. J. Anim. Sci. 65(1): 173~178
Hill D.A., et al., 1987. J. Nutr. 117(10): 1704~1707
Cousis R.J., 1979. Nutr. Rev. 37: 97
M. N. 休斯, 陳自在等譯, 1986. 生物無機化學. 農業(yè)出版社 北京
Berzin N.I., 1986. 維生素A對雞上皮鋅運輸特性的影響. In Fiziologiya protsessov vsasyvaniya u zhivotnykh. SSR. Riga Latvain 34~43
Berzin N.I., V.K. Bauman, 1987. Brit. J. Nutr. 57(2): 255~268
李文正, 陸治年, 1990. 鋅與公畜營養(yǎng). 國外畜牧學—飼料 3:20~21
韓友文, 吳成坤等, 1984. 家禽飼料代謝能的研究(Ⅰ). 資料匯編
張子儀, 韓友文等, 1984. 畜牧與飼料 10~11:18 北京地區(qū)畜牧與飼料科技情報網(wǎng)
王引, 1987. 東北農學院碩士畢業(yè)論文
Roberson R.H., et al., 1958. Poul. Sci. 37: 1321
Dewar W.A., et al., 1984. Brit. J. Nutr. 51(3): 467
Vohra P., F.W. Kratzer, 1967. Poult. Sci. 46:1016
NRC, 1984. 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poultry. Natl. Acad. Sci., Washington. DC.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