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樓
發(fā)表于 2009-7-8 07:03:51
|
只看該作者
一、低血鈣與低血鈣癥
成年奶牛正常血漿鈣濃度為9-10mg/dL,奶牛對血鈣濃度有很強的調節(jié)能力,當日糧中的鈣不能需要時,奶牛會將儲存在骨骼中的鈣給動員出來,以維持正常的血漿鈣濃度。
成年奶牛通常不會出現(xiàn)低血鈣,只是奶牛在分娩時需要大量的鈣,一是形成初乳需要鈣,二是產道的強力收縮也需要大量的鈣離子,如果此時奶牛的鈣穩(wěn)態(tài)調節(jié)機制沒有形成或出現(xiàn)障礙,奶牛就有可能出現(xiàn)低血鈣,當血漿鈣濃度低于5mg/dL時,奶牛可能會無法站立(即產后癱瘓,也稱產乳熱);當血漿鈣濃度低于7.5mg/dL時,奶牛實際處于亞臨床低血鈣癥,亞臨床低血鈣癥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為肌肉收縮能力下降(國外的研究表明,與正常的血漿鈣濃度相比,當血漿鈣濃度為7.5mg/dL時,真胃蠕動能力和收縮能力分別下降30%和25%,而當血漿鈣濃度為5mg/dL時,真胃蠕動能力和收縮能力分別下降70%和50%),因此,低血鈣對奶牛帶來的危害不僅僅會出現(xiàn)癱瘓,而且會造成奶牛食欲不振,并容易誘發(fā)其它疾病,如胎衣不下、真胃移位、乳房炎、酮病等,有統(tǒng)計資料證明,低血鈣會使胎衣不下、真胃移位、乳房炎和酮病的發(fā)病分別增加6.5倍、3.4倍、8.1倍和8.9倍。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奶牛在產后最初的幾天都會經歷低血鈣的過程,因此,提高奶牛產后血鈣濃度或減少經歷低血鈣的天數(shù),是十分必要的!
二、預防奶牛產后低血鈣的常見的錯誤辦法——產前高鈣飼喂臨產牛
既然奶牛產后會出現(xiàn)低血鈣,為什么不能在奶牛產前給奶牛補充大量的鈣呢?想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鈣在奶牛體內的貯存形式、調節(jié)機制。
[貯存形式]
(1) 奶牛體內98%的鈣以磷酸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
(2) 其余2%的鈣主要存在于細胞外液中(細胞內液中鈣的含量僅細胞外液的1/10000)。
[調節(jié)機制]
(1) 鈣的來源:日糧鈣的攝入、骨鈣的溶解和腎小球對鈣的重吸收作用;
(2) 甲狀旁腺對頸動脈的血鈣濃度非常敏感。當血鈣濃度下降時,甲狀旁腺激素(PTH)就會被分泌出來,PTH會增強腎小球對鈣的重吸收,刺激小腸對鈣的吸收作用,使破骨細胞活化,促進骨鈣的溶解和吸收。
(3) 日糧中鈣的含量超過奶牛需要時,日糧鈣的吸收率會隨之下降。
[產前高鈣日糧的危害]
(1) 降低腸道對鈣的吸收率;
(2) 多余的鈣離子會使血液呈堿性,加上小蘇打和食鹽以及含鉀相對較高干草(如苜蓿、稻草等)的攝入,容易使奶牛出現(xiàn)代償性堿中毒(有證據(jù)表明,代償性堿中毒可誘導PTH受體發(fā)生構象改變,從而影響PTH的生理活性,因此代償性堿中毒是奶牛產后癱瘓病因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3) 是一種人為的經濟浪費,因為不能以血鈣的形式貯存在奶牛體內。
三、預防奶牛產后低血鈣的最經濟的辦法——圍產前期飼喂低鈣日糧
通過上面的論訴,我們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產前要使用低鈣日糧,主要是刺激奶牛的甲狀旁腺,使其在產前就分泌甲狀旁腺激素,以啟動奶牛的鈣調節(jié)機制,有資料報道,從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開始,奶牛需要10-14天的才能完全激活奶牛的鈣調節(jié)機制,因此,在生產上要求圍產前期(產前15-21天日糧是要低鈣25-45克)就開始使用低鈣日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