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aopf767 于 2009-7-29 10:04 編輯
近期接到因飼料發(fā)霉引起的問題很多,摘錄一篇文章,特提醒大家關注。。
霉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某些霉菌在一定條件下能生成對人或動物有毒的代謝產物,這些代謝產物稱為霉菌毒素或真菌毒素。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和飼料,對人和動物健康危害很大。在畜牧業(yè)生產中,霉菌毒素對飼料的污染往往導致畜牧生產的重大損失,它們對動物會帶來多種危害和不良影響,輕者降低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重者引起動物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死亡。目前已從大量的飼料原料和混合飼料中分離出了霉菌毒素。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統(tǒng)計,世界上有1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據(jù)1997年湖南農業(yè)大學的一項調查發(fā)現(xiàn),飼料霉菌的感染率為80%,帶菌量超過國家標準的接近50%。湖南省飼料霉菌污染100%,曲霉95.4%,青霉89.3%。在養(yǎng)豬生產中,經常碰到生長育肥豬生長速度慢、飼料報酬低,抗病力差,并且使用各種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整齊度差的現(xiàn)象,深究其原因大部分是霉菌毒素惹的禍。
一、霉菌與霉菌毒素污染飼料的危害
1.影響飼料的適口性
飼料霉變過程中,霉菌生長消耗營養(yǎng)物質,并分解飼料中的蛋白質和糖化淀粉,產生異味,而豬嗅覺非常靈敏,因此霉變飼料可嚴重影響飼料適口性,降低豬的采食量。
2.導致營養(yǎng)物質損失
霉菌生長也需要營養(yǎng)物質,其營養(yǎng)需要來自飼料。飼料霉變后營養(yǎng)價值嚴重降低。含501ug/kg以內的黃曲霉毒素飼料,生物素損失達31.5%,其他營養(yǎng)物質損失14-20%,因而長期飼喂這種飼料可引起某些營養(yǎng)缺乏癥。
3.引起急慢性中毒
飼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引起畜禽發(fā)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有的霉菌毒素還具有致癌、致突變和致畸的作用。長期攝入含黃曲霉毒素飼料的動物會出現(xiàn)癌腫,特別是肝癌。在養(yǎng)豬生產中,霉菌毒素常常導致母豬死胎、流產、假發(fā)情等。
4.造成免疫抑制
霉菌毒素會影響動物和人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造成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可以導致豬對氣喘病、附紅細胞體、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豬瘟和流感等三十多種疾病的易感性增強。
二、飼料的防霉與去霉措施
1、防霉措施
(1)控制濕度 即控制飼料中水分和貯存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一般谷物含水量在13%以下,玉米在12.5%以下,花生仁在8%以下,霉菌即不宜繁殖,故這種含水量稱為安全水分。
(2)控制溫度 將環(huán)境溫度控制在12℃以下時,能有效地控制霉菌繁殖和產毒。
(3)防止蟲咬、鼠害 利用機械及化學防治等方法處理糧倉貯藏害蟲,并注意防鼠,因為蟲害或鼠咬損傷糧粒使霉菌易于繁殖而引起霉變。
(4)應用防霉劑 經過加工的飼料原料與配合飼料極易發(fā)霉,故在加工時可用防霉劑控制霉變。常用防霉劑為有機酸及其鹽類,其中以丙酸及其鹽類應用最廣。
2、去毒措施
(1)剔除霉粒 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壞、破損、變色及蟲蛀的糧粒中,如將這些糧粒挑選出去,可使毒素含量大為降低。
(2)碾軋加工法 霉菌污染糧粒的部位主要在種子皮層和胚部,因此通過碾軋加工,除糠去胚,可減少大部分毒素。
(3)水洗法 用清水反復浸泡漂洗,可除去水溶性毒素。有的霉菌毒素雖難溶于水,但因毒素多存在于表皮層,反復加水搓洗,也可除去大部分毒素。
(4)吸附法 白陶土、活性炭等吸附劑能吸附霉菌毒素,減少胃腸道對霉菌毒素的吸收。
3、脫霉保健法
防霉措施旨在預防霉菌的發(fā)生,對于已經發(fā)生霉變的飼料作用不大,因飼料中霉菌有田間霉和儲藏霉,因此不可能完全避免霉菌的發(fā)生,而使用傳統(tǒng)的防霉去毒措施,雖然能除去部分霉菌及毒素,但無法彌補飼料因霉變造成的營養(yǎng)損失。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