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11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生產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分析及防制措施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10-21 17:14: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飼料生產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分析及防制措施
董穎超  李 俊 李軍國 牛力斌

  飼料霉變及由此引發(fā)的危害是困擾飼料工業(yè)和畜牧業(yè)生產的不可忽視的問題。受霉菌污染的飼料,由于霉菌的生長消耗了飼料中的營養(yǎng)物質,即在霉菌所含酶的作用下使飼料成分發(fā)生分解,使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嚴重降低。此外,動物攝入受霉菌污染的飼料后,動物體內的霉菌毒素殘留及其代謝物會造成動物性食品污染,并通過食物鏈對人類健康產生極大的潛在危害。因此,加強飼料中霉菌及其代謝產物的預防和控制,對于保證飼料安全質量,保護人與動物的健康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飼料加工過程對霉菌毒素的影響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長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代謝次產物。通常,霉菌毒素的化學性質比較穩(wěn)定,飼料加工過程不能破壞其結構。雖然霉菌可因飼料的加工而受到抑制或減少數(shù)量,但一旦條件適宜仍會生長。霉菌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溫度、濕度條件,因此我們可通過控制飼料及其原料所處環(huán)境的水分和溫度來抑制霉菌的生長及生長速度,從源頭上控制霉菌毒素的產生,因此有必要對飼料加工中各環(huán)節(jié)、步驟對飼料水分和溫度的影響進行系統(tǒng)分析。

1.1飼料原料
  玉米和其它谷物是飼料中水分和霉菌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控制飼料水分方面,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對飼料加工所用谷物的水分進行控制。所有飼料原料都含水分,所以應該對其水分含量進行監(jiān)控并記錄,凡不符合原料含水量標準的原料不得入庫。

1.2 飼料加工過程
  谷粒粉碎過程中溫度會逐步增高。如不予以控制,溫度的增高量達到51℃以上就會使谷物中的水分發(fā)生明顯移動,從而促使霉菌生長。這種情況在冬季尤為突出,因為那時的溫度差異能使水分在谷物貯倉內壁上凝聚。采用較先進的加工設備,如空氣助力錘磨機,可以減少飼料產品內熱量的積聚,避免水分的遷移問題。

  顆粒飼料的調質過程會在飼料中以蒸汽形式引入3~5%的水分。理想狀態(tài)下,這些引入的水分在出廠裝運前被除掉。但這些額外引入的水分若沒能在顆粒冷卻時被消除掉,就容易導致霉菌生長。

  實驗證明,飼料的制粒過程可使霉菌數(shù)量減少102倍至105倍,但制粒步驟不能完全殺滅霉菌的孢子。存留于顆粒料內的孢子在條件合適情況下還能生長。因此,顆粒料制作只能延遲而不能防止霉菌生長,因而在控制霉菌方面僅起較小的作用。

1.3 飼料貯存環(huán)境
  為避免飼料在貯存過程中從環(huán)境中吸附水分,飼料成品倉庫要保持清潔、干燥、通風。由于含水分高的飼料比正常飼料溫度高,當將熱的顆粒飼料貯藏在冷倉內,水分就會以冷凝水形式附在貯倉內壁上,故此對于入庫的飼料成品也應在入庫時控制其含水量和溫度。

2、飼料霉變的預防
  防止發(fā)霉即是預防原料和產品被霉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污染,從源頭上堵住谷物和飼料產生霉菌毒素的途徑。
1) 谷物和飼料在保存、加工、運輸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原料含水量:要求北方玉米、稻谷、高梁不超過15%;油料餅粕、麥類及其加工副產品、薯干含水量不超過13%。南方谷物和飼料含水量不超過12.5%。原料收購時須測定其含水量,不得收購含水量超過上述標準的原料或半成品,對非收不可的高含水量原料或半成品,須晾曬至規(guī)定的含水量標準之內方可收購。
2) 谷物和飼料庫要通風、干燥、涼爽,相對濕度低。經常檢查庫存物是否干燥,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晾曬。春末至秋初是產毒霉菌生長繁殖的季節(jié),尤其要注意防范。根據(jù)谷物和飼料“先進先出”的原則,盡可能縮短谷物和飼料的庫存時間,減少污染機會和污染時間。
3) 鑒于產毒霉菌容易在谷物、飼料上生長繁殖,在飼料加工過程中采用“危害成分分析和關鍵點控制”系統(tǒng),以控制飼料加工過程中的水分和溫度。此外,還應防止由于飼料過程中交叉污染帶來的危害。飼料無論在加工過程中還是在加工之后,都可能接觸到飼料加工、儲存和運輸系統(tǒng)中各個不同地點結塊的陳舊飼料。陳舊飼料往往嚴重霉變,很可能將霉菌傳給其接觸到的新鮮飼料,從而增加霉菌生長和霉菌毒素形成的可能性。為防止這種問題的出現(xiàn),應將加工和操作設備中存留的結塊和發(fā)霉飼料清除掉。
4) 合理利用防霉劑。在高溫、潮濕季節(jié),谷物、飼料原料及成品飼料容易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利用防霉劑可延長保存時期。丙酸及其鹽類、山梨醇及其鹽類、雙乙酸鈉等是常用的防霉劑。

3、霉菌毒素的去除方法
  對于嚴重霉變的飼料及飼料原料必須廢棄,不得用于動物的飼喂。對于輕度霉變的飼料,只需去除其中的霉菌毒素,即可加以利用。除毒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3.1物理脫毒方法
3.1.1剔除霉粒法
  飼料中霉菌毒素分布一般是不均勻的,常集中在毒壞、破損及蟲蛀籽粒中。利用手工的、機械的或電子的挑選技術將這些籽粒挑選除去,可使飼料中的毒素大大降低,但效率較低,僅適用于數(shù)量較小的霉變飼料。
3.1.2 加熱處理法
  花生粕在150℃下焙烤30min,或用微波加熱8.5min(0.7kW),可使48%~61%的黃曲霉毒素B1或32%~40%的黃曲霉毒素G被破壞。用水蒸煮或蒸汽淋洗霉變飼料,也能有效的解除毒素。

3.1.3 紫外線、γ-射線輻照法
  利用射線照射可有效殺滅霉菌并破壞黃曲霉素的化學結構,使強毒性黃曲霉素變性,失去毒害作用。日光照射30h,可除去黃曲霉素B1的42.3%,G1、G2幾乎完全除去;用高壓汞燈照射發(fā)霉谷物和飼料,除毒率可達98%~99%。
3.1.4吸附脫毒法
  即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進行脫毒的一種方法。對飼料工業(yè)以及養(yǎng)殖業(yè)來說是一種比較常用、簡便、有效的脫毒方法。常用的吸附劑有沸石、硅鋁酸鹽、高嶺土、硅藻土、粘土等,它們都有很強的吸附作用,一般不溶于水,而且性質穩(wěn)定,將它們作為吸附劑添加到飼料中,能不會被動物體吸收,又可選擇性地與霉菌毒素結合,起到了既能促進畜禽的生長發(fā)育,又能去除霉菌毒素的目的。
3.2 化學脫毒法
  用0.25%、0.5%、1.0%的次氯酸鈉處理花生餅,處理時間24~72h,除毒率在93%以上,組間除毒效果差異不顯著;對黃曲霉素的除去效果不一樣,其中除去黃曲霉素B1的程度最大。用液態(tài)氨或氨水處理被污染的玉米、豆粕、花生粕,毒素的內酯環(huán)裂解,失去毒性,達到除毒目的。在霉變的豬飼料中添加5%的生石灰,其去毒率為96%~99%。
3.3 生物脫毒法
  利用某些微生物的生物轉化作用,能破壞霉菌毒素的化學結構或降低霉菌毒素的毒性。試驗證實微生物酶、米根酶、黑曲酶、枯草桿菌等對除去黃曲霉素有較好的效果。利用乳酸桿菌發(fā)酵的方法處理飼料也具有相似的效果,不僅可降低飼料中霉菌毒素的毒性,還可增加飼料營養(yǎng)菌體蛋白,改善適口性。
3.4 其他方法
  有研究表明,在飼料中添加蛋氨酸、硒和胡蘿卜素等也可降低霉菌毒素對畜禽的毒害作用。

結語
  在實際生產中要完全去除霉菌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飼料加工過程中通過降低飼料原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存放場所的溫濕度,各種防霉劑綜合使用等方法創(chuàng)造不利于霉菌生長繁殖的條件,抑制霉菌生長繁殖。對于已經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飼料應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降低或去除霉菌毒素,降低飼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保障飼料的安全質量,從而確保動物和人類的健康安全。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yisiyi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10-21 18:06:20 | 只看該作者
好資料.學習學習...........
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2 13:5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