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種
1、滅活苗(油苗)應在2℃—8℃避光貯藏、運輸;冬季運輸應注意防凍。
弱毒活疫苗(新禽凍干苗、豬瘟脾淋苗)應在-15℃避光貯藏;夏季動輸應用帶有冰袋的保溫箱運輸。
2、疫苗僅用于健康畜禽;發(fā)病畜(禽)群禁用疫苗;屠宰前21日內禁用滅活苗。
3、疫苗檢查
疫苗使用前應仔細檢查,同時詳細記錄生產企業(yè)、疫苗批號和有效期。如發(fā)生過期、瓶塞松動、包裝破損、破乳分層、有無雜物、顏色改變等現(xiàn)象的疫苗不得使用。
4、疫苗準備
疫苗使用前,應恢復至室溫(從冰箱取出后放在22℃室溫內預熱2小時—3小時),注射前充分搖勻;疫苗啟封后,限當日內用完。
滅活苗應在瓶口開封后當日用完,殘留的疫苗要報廢。
凍干疫苗自稀釋后15℃以下4小時、15℃-25℃2小時、25℃以上1小時內用完,最好是在不斷冷鏈的情況下(約8℃)2小時內用完。
5、接種器具及針頭的要求
接種用器具應無菌(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針頭)或注射器、針頭等器具應洗凈煮沸30分鐘后備用;接種時一般用12號針頭;一豬一針頭,避免交叉污染。吸苗時,絕不能用已給豬只注射過的針頭吸取,可用一個滅菌針頭,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擠干的酒精棉球專供吸藥用,吸出的藥液不應再回注瓶內,可注入專用空瓶內進行消毒處理。
6、接種動物要求
只適合健康畜(禽)群免疫,使用疫苗前應詳細了解畜(禽)群健康狀況,不健康的不能使用疫苗,否則易引起死亡并達不到預期的免疫效果。使用疫苗最好在早晨。在使用過程中,應避免陽光照射和高溫高熱且應有冷鏈保護。用后要注意觀察豬群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處理。
對于大型養(yǎng)殖場,最好先進行小群試驗,看無副反應后再對大群進行疫苗的免疫接種。另外,在使用過程中盡量不要更換疫苗的生產廠家,以免影響免疫效果,若必須更換的,最好也作一下小群試驗。
7、接種部位的選擇與消毒
豬耳后部肌肉注射,牛頸部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用碘酊或75%酒精嚴格消毒,待干燥后再注射,以免影響免疫效果。禽頸部皮下(頸中1/3)、胸部或腿外側肌肉。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桿、不漏液;注射的劑量要準確,深度適當、不漏注、不白注;進針要穩(wěn),拔針宜速,不得打“飛針”,以確保疫苗液真正足量地注射于肌肉內或皮下。
8、接種記錄
疫苗接種時應做好記錄。記錄內容包括:畜禽的品種、日齡、性別,如為母豬還應包括孕期;疫苗的來源、批號、接種時間等。
9、接種后觀察
接種后,應仔細觀察畜(禽)反應。個別豬可能出現(xiàn)過敏,重者可注射腎上腺素,并采取輔助治療措施。
接種后少數(shù)畜(禽)可能出現(xiàn)一過性的體溫升高、減食等反應,一般可在2日內自行恢復。
10、接種器具及廢棄物的處理
接種結束后,接種器具及所有廢棄物應按有關規(guī)定進行無害化處理。
11、防止藥物對疫苗接種的干擾和疫苗間的相互干擾,在注射病毒性疫苗的前后3天嚴禁使用抗病毒藥物,兩種病毒性活疫苗的使用要間隔7-10天,減少相互干擾。病毒性活疫苗和滅活疫苗可同時分開使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