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褐色蛋殼與色素形成
雞種與蛋殼色澤:
蛋殼顏色是蛋外部質量的一個特征性狀,是最直觀的品種特性。在國內引進的高產蛋雞品種中,有色蛋殼雞種基本都屬于褐殼蛋雞。蛋殼色澤遺傳為為0.58~0.76。國外學者Flock(1987)也證明,蛋殼顏色有較高的遺傳力。但殼色性狀為多基因影響,褐色基因依個體遺傳結構的差異,表現(xiàn)出由棕色到淺褐不完全顯性,色澤差異懸殊,如半同胞分析殼色性狀的遺傳為變動范圍為0.30~0.90。上海華申曾祖代雞場對羅曼祖代褐殼蛋雞4個系遺傳性能測定,31周齡蛋殼顏色遺傳力平均為0.42(0.32~0.50),42周齡為0.41(0.31~0.59)。一般來說,凡經過長期選育的雞種,殼色深淺相對固定,但現(xiàn)代商用褐殼蛋雞則因殼色存在著遺傳變異,在殼色一致性上還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品系間雜交所造成的。因此,減少群體殼色變異,提高一致性和蛋的商業(yè)價值,仍是今后褐殼蛋雞育種方案中選擇的性狀之一,好在這種選擇是有效的。
蛋殼色素的形成:
蛋殼顏色是子宮中腺體分泌和沉積色素的結果,這種色素稱為棕色素,是蛋殼外面釉質層的構成成分之一,在蛋產出前4~5h形成。當卵通過子宮部粘膜時。管腔擴大,由于子宮壁平滑肌的收縮,使卵轉動,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勻涂布在卵的表面。子宮粘膜為假復層柱狀上皮,由具有纖毛的頂細胞和分泌細胞組成,頂細胞與鈣的分泌有關,分泌細胞與分泌蛋殼釉質層有關,固有膜內分布有管狀腺,直接開口于管腔。關于蛋殼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和機理很復雜,據禽類生理學資料介紹,其化學成分為棕色素卟啉,來源于血紅蛋白分解物,即與衰老、受損和形態(tài)異常的紅細胞的破壞有關。當紅細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網狀內皮系統(tǒng)被吞噬破壞后,釋放出血紅蛋白,很快就被分解為珠蛋白、膽綠素和鐵。其中珠蛋白和鐵可重新參加體內代謝,唯有膽綠素被還原為膽紅素,經血液轉運至肝臟后結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膽紅素,隨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大部分作為廢物隨糞便排出體外。還有小部分又被腸道重新吸收,經血液入肝或轉送至輸卵管等部位,作為合成蛋殼色素的原料。因為紅細胞衰老破壞連續(xù)不斷進行,這種色素原料不會缺乏,而能夠源源不斷地由上述分解物滿足,而后,再經子宮腺體細胞內多個分解合成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殼色素。
二:褐殼蛋蛋殼顏色變淺的原因
目前,全國各地飼養(yǎng)褐殼蛋雞的數(shù)量較多。一些飼養(yǎng)該類雞種的雞場反映,雞群有時發(fā)生雞蛋殼色變白、變淺不一或出現(xiàn)色素斑塊,并伴有蛋殼質量不良的問題。下面就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綜述如下。
種質因素:
白殼蛋雞與褐殼蛋雞雜交,其后代雞則表現(xiàn)為兩者的中間殼色。若用白來航公雞與有色羽母雞雜交,蛋殼顏色較淺,反交時則較深?,F(xiàn)代雞種皆為品系間雜交而成。因各育種公司選用育種素材的差異,或種雞場沒按要求的系間雜交制種,結果出現(xiàn)一些蛋雞群殼色參差不齊。如對某雞場褐殼蛋雞進行抽查,隨機抽取100個蛋,依深褐、褐、淺褐和淺粉4種色澤分類,分別占33%、39%、16%和12%,雖然符合標準色的占70%以上,但有12%色素過淺的蛋,這種現(xiàn)象不能說與雞種的質量無關。
輸卵管病變:
據調查分析,絕大多數(shù)褐殼蛋殼色變淺與雞群發(fā)生疾病有關。當病原體侵蝕雞體后,可直接發(fā)生或繼發(fā)引起不同程度生殖道病理變化,輸卵管出現(xiàn)水腫、充血或出血,嚴重時造成壞死,粘膜上皮脫落,使蛋殼腺體合成和分泌鈣及色素機能部分或完金喪失。危害最嚴重的疾病有雞新城疫、減蛋綜合癥、腎型傳支、雞白痢等。
因嚴重侵害生殖系統(tǒng),除造成產蛋率銳減、蛋殼變薄、無殼蛋增多外,并有蛋殼褪色變淺、變白等較為典型的臨床癥狀。已證明這類疾病都有生殖系統(tǒng)病變。據江蘇農學院石火英等(1995)人工感染禽腺病毒EDS-76H91-1、EDS-76Y81G4,蛋雞感染后第4天蛋殼顏色變淺,撲殺后取卵巢和輸卵管進行電子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母雞生殖系統(tǒng)均發(fā)生嚴重病變。其中輸卵管分泌細胞分泌顆粒空洞化,線粒體水腫、溶解,上皮細胞的纖毛大大減少,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而對照組分泌細胞正常。纖毛很規(guī)則豐富。這種超微結構觀察表明,生殖系統(tǒng)的病變,卵巢不能發(fā)揮正常功能,尤其輸卵管上皮分泌細胞異常,即使卵巢能發(fā)生排卵,也難以形成正常蛋的結構。另外,還有資料報道,認為與呼吸系統(tǒng)有關的疾病也可影響褐殼蛋顏色和蛋殼強度。
服用藥物:
國外報道服用尼卡巴嗪抗球蟲,可干擾合成這些色素,導致正常產褐殼蛋品種雞產白殼蛋。雞產蛋期預防治療常發(fā)病或混合感染時投服藥物,如磺胺類、呋喃類、喹乙醇、抗球蟲藥或驅蟲藥,使用時間或用量不當,也對蛋的形成有不良影響。例如開產期和高峰期禁止使用左旋咪唑驅蟲,不要長期喂給磺胺類藥物,以免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及正常蛋殼色素的形成。
其它因素:
據對某無病雞群所產蛋的抽查,也有蛋殼色變淺或帶有褐色斑點的蛋。多數(shù)顏色變淺的蛋,大頭著色重而小頭著色淺,還伴有蛋殼變薄的特征,蛋面粗糙,呈小片狀透亮。經取多點蛋殼碎片測量,正常色蛋殼厚平均336μm,在正常厚度范圍;變淺蛋殼平均294 μm,明顯比正常色的蛋變薄。斑點蛋有彌漫性針尖大小的點斑或1~2 mm的塊斑,殼色變淺還受多種因素影響。有的資料介紹產蛋初期殼色較深,產蛋后期變淺,這是否與生殖機能衰退有關還需進一步證實。一般來說,蛋殼色素形成與某種營養(yǎng)元素缺乏無關,但間接影響是存在的。
例如VA缺乏時能引起輸卵管正常粘膜上皮被分層的鱗狀角質化上皮所取代。而引起機能失常。Cibert和Overficld(1986)認為,輕微應激或短時間驚擾的雞所產的蛋外表覆蓋額外的鈣,并產生不令人喜歡的蛋殼顏色。其他國外學者也發(fā)現(xiàn)顏色不正常、畸形和其他異常蛋的發(fā)生率明顯與蛋形成期的應激有關。Mills和Rauch(1987)還證實了環(huán)境因素對蛋殼結構和蛋殼顏色的影響??傊?,要達到良好的蛋殼色,與母雞產蛋期飼養(yǎng)管理的質量有密切關系。
三:小結
凡雞種質量或雜交制種不當造成褐色蛋殼色深淺不一,不屬于病理現(xiàn)象。
疾病是影響蛋殼顏色的主要因素,短期內蛋殼發(fā)生明顯褪色及蛋殼質量下降,可作為雞群發(fā)病的征兆和診斷有生殖系統(tǒng)病變的幾個主要傳染病的臨床癥狀。一旦發(fā)現(xiàn)及時作出診斷,并采取相應防治措施。
蛋殼顏色的深淺與雞的飼糧營養(yǎng)無直接關系,也無添加某些營養(yǎng)物作為改善蛋殼色澤的專用添加劑。所以蛋殼褪色不能作為判定營養(yǎng)缺乏癥的主要依據,是否需要調整日糧或增加微量元素、維生素用量,還要結合有關方面檢查來決定。
提高飼養(yǎng)管理質量有助于改善蛋殼色澤。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