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的特點 1、有效地解決了產品高效、穩(wěn)定性問題
經過興農國家級微生物專家多年攻關成果:采取微生物三級發(fā)酵技術和現(xiàn)代最新微?;惶幚砑夹g,有效地解決了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和微生物之間的拮抗問題。
興農國家級微生物專家在如何增加制劑的穩(wěn)定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發(fā)明了一種保證微生物高活性的生命呼吸裝——“呼吸膜“,它能使活菌(主要是乳酸桿菌、酵母菌)在自然條件下能長期保持其高活性。巧妙地解決了微生物固態(tài)發(fā)酵的散熱、厭氧控制,以及包裝、儲運、穩(wěn)定性等難題,也解決了微生物之間拮抗問題。
2、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生產成本
經過微生物三級發(fā)酵工藝技術產生的多種消化酶、酸化劑、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物質和復合有益菌群在畜禽體內產生的多種消化酶、酸化劑、氨基酸、維生素等多種物質,有利于飼料中的營養(yǎng)物質消化吸收和利用。
雙歧桿菌在腸內發(fā)酵可產生丙氨酸、纈氨酸、天冬氨酸和蘇氨酸等,還可產生多種維生素。光合細菌菌體營養(yǎng)豐富,蛋白質含量達60%-65%,還有維生素B、泛酸、葉酸等,用后能提高飼料效率、抗病能力。
乳酸菌、雙歧桿菌產生乳酸等酸性物質,使腸道的PH值降低,可以激活內源酶活性;維持腸道內PH值,有利于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促進維生素D、鈣、磷、鐵等礦物質微量元素的吸收。
枯草芽孢桿菌、納豆芽孢桿菌、沼澤紅假單胞菌、酵母菌等可產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纖維素分解酶、果膠酶、植酸酶等,和胃腸道固有的酶一起共同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提高其利用率;合成維生素B族、維生素K、類胡蘿卜素、氨基酸、生物活性物質輔酶Q及某些未知因子而參與物質代謝,促進動物生長發(fā)育。
經微生物制劑發(fā)酵或處理過的飼料大分子有機物被分解為小分子有機物,更有利于動物體的吸收利用,加之菌體本身及其合成分泌的活性酶等物質均大大提高了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微生物制劑發(fā)酵飼料中所含18種氨基酸總量明顯增加,且適口性好,畜禽喜食,飼喂微生物制劑飼料一般可使料肉比、料蛋比下降 10-20%。
3、對常見疾病有奇特的防治效果
有益菌群在畜禽體內環(huán)境形成優(yōu)勢菌群、微生物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多種有機酸、合生素、抗病毒因子,結合中獸醫(yī)科學,添加中藥提取物如多糖、寡糖等,增加畜禽體免疫力,可以有效防治細菌性疾病,并且可以有效預防病毒性疾病(如豬瘟、藍耳、圓環(huán)病毒、高熱病等)的發(fā)生。
乳酸菌桿菌以某種免疫調節(jié)因子刺激腸道某種局部型免疫反應,以提高機體抗體水平或巨噬細胞活性,增強其免疫力;芽孢桿菌能促進腸道相關淋巴組織,使之處于高度反應的“準備狀態(tài)“,與此同時可以加速幼畜免疫器官的發(fā)育促進其盡早盡快成熟,T、B淋巴細胞的數(shù)量增多,使動物的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水平提高,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調節(jié)免疫系統(tǒng)免疫應答,微生態(tài)制劑可保護腸壁,與病原菌競爭附著并進入腸上皮細胞,加強了細胞間隙,刺激巨噬細胞,有效地抑制感染。乳酸桿菌可進行粘附,一種成分是抗蛋白酶(與菌體表面吸附有關),另一種是熱穩(wěn)定且對蛋白酶敏感的胞外蛋白;雙歧桿菌的粘附則是借助于細胞表面或雙歧桿菌培養(yǎng)物上清液中類蛋白促粘附因子,通過細絲狀的成分特異性地粘附于腸道粘膜表面上,誘導抗體產生。
4、防腹瀉作用
細菌性毒素與腸細胞結合,導致腸細胞分泌功能亢進,大量液體從細胞邊緣溢出,腸絨毛頂端細胞吸收功能降低,從而造成水分和電解質被大量蓄積在腸管內,引起臨床上的水樣腹瀉和迅速脫水癥狀。乳酸桿菌在通往腸道時形成保護性屏障,釋放一些化合物,抑制病原菌,增強特異性免疫和非特性免疫功能,另一種機制是對小腸粘膜的營養(yǎng)效應,減少有毒胺類或腸毒素的產生。消化道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可產生有害的胺類、氨等物質,具有毒性和刺激作用,并增加小腸蠕動速度,這是導致仔豬斷奶后腹瀉的主要原因之一。嗜酸乳桿菌不僅可以減少大腸內的含氨量,并且還可以分解病原菌產生的毒素,使其失活,從而減輕腹瀉癥狀;干酪乳桿菌產生一些表面活性劑抑制病原菌的粘附與繁殖,也有效減少了有毒胺類或腸毒素的產生,大大減少腹瀉癥狀的發(fā)生。
5、除臭、驅蠅,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防止疾病傳播
減少腸道有害產物和圈舍臭味,圈舍里的臭味主要由氨、硫化氫、吲哚、組胺、酚等有害物質造成的,這些都是大腸桿菌使蛋白質腐敗分解所致。有益菌可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并將腸道里非蛋白氮合成氨基酸、蛋白質供動物利用。與此同時,它抑制大腸桿菌等有害菌的腐敗作用,使臭味等有害物質減少;芽孢桿菌等有益菌可產生分解硫化氫的酶類,從而降低糞便中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的濃度而有除臭作用,使氨濃度降低70%以上,從而起到保護養(yǎng)殖環(huán)境、減少呼吸道和眼病的發(fā)生,對人的健康和畜產品的衛(wèi)生都非常有益。與此同時,微生態(tài)制劑對飼料內某些毒素和抗營養(yǎng)因子還有一定的降解和去毒作用。
枯草芽孢桿菌可在大腸中產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轉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可將臭源吲哚化合物完全氧化,將硫化物氧化成無臭、無毒物質,從而降低血液及糞便中有害氣體的濃度,也減少了向外界排放的量,改善了飼養(yǎng)環(huán)境。嗜氨菌能消化腸道游離的氨(胺)及吲哚等有害物質,抑制大腸桿菌的活動,排出的糞中含有的活菌體,可消化剩余的氨。用放線菌微生物作除糞臭劑,除臭率達66%。
6、減少膽固醇和改善肉質
與膽鹽反應、膽汁酸、去氧膽汁酸經常結合甘氨酸或?;切纬筛拾蹦懰峄蚺;悄懰?,被乳酸桿菌中的細菌酶、膽鹽水解酶所解離。解離的膽酸有殺菌作用,粘附到細菌纖絲上形成共沉淀被排出體外,最終會導致產生更多膽酸,從而降低膽固醇。
在膽汁存在的條件下,膽固醇降解顯著。此外,益生細菌抑制腸內分子團的形成促進膽固醇與膽酸及短鏈脂肪酸的發(fā)酵作用,對膽固醇代謝也起重要作用。
據國家衛(wèi)生部食品衛(wèi)生監(jiān)督檢驗所檢測飼喂微生物制劑的豬肉,蛋白質提高5.56%,脂肪和膽固醇分別下降4.42%和82.2%。而且肉質顏色鮮紅,細嫩,沒有檢測出任何化學激素類殘留。同時,肉質系水率大大提高,使豬肉保鮮時間延長,久置不易腐爛變質。
7、明顯提高繁殖率
交配前20天開始喂微生物添加劑飼料,母豬產仔率可提高30-50%,母羊受胎率100%,雙胞胎、三胞胎逐漸增多;且小畜健壯,生長快。不孕母豬飼喂微生物制劑飼料半個月后會發(fā)情受孕。蛋雞可提前10天左右產蛋,延長產蛋高峰期兩個月以上,產蛋率提高15%以上。
8、提高畜體抗應激能力
本品中富含多種Vit和氨基酸,對熱應激、氣候突變、飼料變更、運輸、注射疫苗等應激引起動物機體內環(huán)境的改變,使體內微生態(tài)平衡失調、代謝紊亂,出現(xiàn)食欲減退,生產力下降,以及拉稀等應激癥狀,對于這種應激病癥,用藥物難于治療,如果應用微生態(tài)制劑就可以克服或降低因應激因素引起的應激癥狀。
9、不含國家嚴禁飼料中使用的違禁藥物、激素、色素、鎮(zhèn)定劑等違禁物質
興農微生物飼料添加劑與常規(guī)飼料有所不同,在飼料中不添加任何砷制劑、激素、鎮(zhèn)定劑等有害物質。一方面,減少有害物質對畜體的毒害作用,在飼料中添加有機鐵和鋅等物質以及微生物所產生的促進血液循環(huán)物質,促進畜體血液循環(huán),達到健康狀態(tài)的皮紅毛亮,使畜體生長中后期能夠正常、健康生長發(fā)育,提高動物生產性能,達到提高經濟效益之目的。另一方面確保肉、蛋、奶產品的品質,為人類提拱安全、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保護人類生命和健康,提高了肉、蛋、奶的市場銷售價格和市場競爭力,增加養(yǎng)殖利潤,能夠促進畜牧業(yè)向持久、盈利方向健康發(fā)展。
二、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及濫用,它的弊端日益顯露出來,諸如破壞動物體正常微生物群,導致微生態(tài)平衡失調;促進耐藥菌株增加;增加易感生境的敏感性,促進機體的外源性感染和內源性感染;影響動物的免疫功能,使機體抗病減弱;抗生素等藥物在畜產品(肉、蛋、奶)中的殘留,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對人和動物致畸、致殘,甚至導致人畜中毒死亡。尤其是1981年英國發(fā)生使用“三合一”針劑大量注射抗生素、激素引發(fā)“瘋牛病”事件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歐美、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紛紛采取官方強硬措施,對飼用抗生素的種類、使用方法、劑量和配伍等方面嚴加限制。歐盟國家規(guī)定2005年以后禁止在動物飼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與此同時積極鼓勵大力開展研究藥用飼料添加劑替代品和倡導綠色安全的飼料添加劑研究與推廣。下面就是針對綠色飼料添加劑之一--奶牛用微生物添加劑的應用研究進行綜述。
1奶牛生產上使用的飼用微生物
奶牛用微生態(tài)制劑主要有細菌類、真菌類制劑及其活性培養(yǎng)物。用這些微生物研制微生態(tài)制劑理想的菌種應該是:不對人和動物致病、不與病原微生物產生雜交種;在體內外易于繁殖,繁殖速度快;經加工后活菌存活率高,穩(wěn)定性好;最好來自動物自身腸道中。
1.1細菌
用細菌研制奶牛用的微生態(tài)制劑主要有芽孢桿菌、乳酸菌、鏈球菌(腸球菌)等。
1.1.1芽孢桿菌
芽孢桿菌在動物消化道中僅零星存在,但從動物體內外分離、鑒定的有益芽孢桿菌,已在畜牧業(yè)、飼料行業(yè)廣泛應用,并已顯示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在奶牛上應用的主要菌種有枯草芽孢桿菌、臘樣芽孢桿菌和地衣芽孢桿菌。隨著近幾年的應用實踐,芽孢桿菌類微生物添加劑充分顯示出有許多優(yōu)越性:芽孢桿菌產品以內生的孢子存在,抗逆性強,能耐酸堿和高溫高壓,在飼料加工和儲存過程中不易失活;芽孢桿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能產生多種有效的酶促活性,一些酶常是畜禽不具有的如果膠酶、纖維素酶、葡聚糖酶等;為需氧菌,培養(yǎng)要求的營養(yǎng)物質簡單,芽孢桿菌類生物添加劑生產工藝簡單。芽孢桿菌產生的酶,進入消化道中,增加胃腸道酶量,幫助動物對所喂飼料相應成分進行酶解,從而提高飼料轉化率。由于該類細菌為需氧菌,通過生物奪氧而扶持厭氧菌的生長,為維持其腸道菌群的微生態(tài)平衡起重要作用。
1.1.2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大類能從發(fā)酵碳水化合物產酸的細菌,為動物腸道中的正常微生物。用于生產微生物添加劑的乳酸菌主要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鏈球菌(腸球菌)、片球菌等。該類制劑應用較早、制劑種類多、其作用機理和作用模式較為清楚的的一類微生物添加劑,生產菌種多為厭氧菌或兼性厭氧菌,在生長過程中,不形成芽孢,抗性較差,因而在儲藏過程中,容易失活。為提高抗性,保存較長時間,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微膠囊化,但提高生產成本,所以該類制劑在飼料工業(yè)中應用受到一些的限制。乳酸菌可產生乳酸、乙酸、多種維生素、抗生物物質和促生長因子,為動物提供營養(yǎng),調整菌群,抑制病原菌,增強抗病能力。
1.2真菌
奶牛用真菌微生態(tài)制劑菌種主要有酵母和曲霉。
1.2.1酵母
酵母只是零星存在于動物腸道微生物群落中,主要應用的酵母有啤酒酵母和石油酵母。其特點:為需氧菌、兼性厭氧,喜生長在糖和偏酸環(huán)境;菌體富含蛋白質和多種B族維生素;不耐熱,60-70℃1小時即失活。酵母在瘤胃中大量生長繁殖,一方面有效改善胃腸環(huán)境和菌群結構,主要改善VFA和甲烷的產生,調控胃腸發(fā)酵,減少乳酸鹽的產生,提高pH值的穩(wěn)定性,促進乳酸菌、纖維素菌等有益菌群生長繁殖及活力提高、增加胃腸道中酵母、乳酸菌、纖維分解菌的數(shù)量,促進胃腸對營養(yǎng)物質的分解、合成、消化、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加采食量,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生產性能。
1.2.2曲霉
霉菌大量存在于土壤中,不是動物腸道中的正常微生物,但近年來,該類微生物在飼料工業(yè)中廣泛應用于高品質的飼料添加劑,已提高家禽、家畜的生產性能,尤其是反芻動物。用于反芻動物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的生產菌種主要有黑曲霉和米曲霉。這些曲霉菌都能產生纖維素酶,有利于反芻動物對纖維素的消化和吸收利用。曲霉能透過植物表皮角質層屏障,破壞纖維素的結構完整性,降解含木質素的植物細胞壁,使動物更有效的消化,特別是在粗飼料成分較多的情況下,曲霉更顯出其重要作用。黑曲霉還能產生淀粉酶、蛋白酶和果膠酶。米曲霉能產生植酸酶,使磷從植酸和植酸鹽中釋放出來,被動物充分吸收利用,提高鈣、鎂、鋅、銅的吸收。
2 奶牛用微生物飼料添加劑的作用模式
正常微生物與動物環(huán)境之間構成的微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優(yōu)勢種群對整個微生物群起決定作用,一旦失去了優(yōu)勢種群,則原微生態(tài)平衡失調,微種群發(fā)生更替,導致動物發(fā)生疾病。而微生物添加劑中有益生菌可競爭性抑制病原微生物粘附到腸粘膜上皮細胞上,同病原微生物爭奪生態(tài)位點,扶持優(yōu)勢菌群,從而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在微生物添加劑中除了益生菌外,還含有由這些微生物在其發(fā)酵和代謝過程中產生豐富的維生素、酶、多肽及多種營養(yǎng)成分和某些重要的協(xié)同因子,是一種基本的營養(yǎng)源和胃腸調節(jié)劑。奶牛具有其獨特的消化系統(tǒng),四個胃室中瘤胃體積最大,是牛體內飼料加工廠,草料中約有70-75%的可消化物質和 50%粗纖維在瘤胃中消化,在這一系列消化過程中微生物起著重要的作用,構成特殊的微生態(tài)空間和微生態(tài)系。微生物添加劑中的酵母及其培養(yǎng)物,可顯著刺激瘤胃中分解纖維素的菌群和乳酸利用菌的增殖,酵母還可促進對某些酶系的活性。芽孢桿菌所產生的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幫助動物對營養(yǎng)物質進行分解,提高飼料轉化率。乳酸菌等益生菌可產生如乳酸、乙酸、丙酸等,使動物腸道pH值下降,產生過氧化氫等抗菌物質可抑制和殺滅潛在的病原微生物,使胃腸內腐敗菌減少,導致胺、氨下降;合成B族維生素和促生長因子,為動物提供營養(yǎng)。微生物添加劑可促進特定的牛瘤胃菌群的生長繁殖,被激活的瘤胃微生物能促進對氨的利用和乳酸的利用。對氨的利用可促進菌體蛋白的合成,改變微生物蛋白氨基酸的組成,降低瘤胃中的濃度。對乳酸的利用,表現(xiàn)在可直接吸收利用乳酸和刺激其它微生物利用乳酸,改善瘤胃pH環(huán)境,以刺激瘤胃微生物的生長和活性。益生菌還可產生非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因子,激活免疫細胞和巨噬細胞,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綜上,微生物添加劑的作用模式:刺激瘤胃微生物生長,穩(wěn)定瘤胃pH值,調控微生態(tài)平衡;改變瘤胃微生物發(fā)酵模式,提高可消化成分的消化率,增加更多營養(yǎng)流流入小腸管道進而利于吸收和消化,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產奶量;抑制和殺滅潛在的病原微生物,提高動物免疫活性,預防和治療奶牛胃腸道疾病。
3飼用微生物添加劑在奶牛生產中的應用
3.1對奶產量的影響
在奶牛飼養(yǎng)上的應用添加飼用微生物,提高奶產量國內外屢見報道。據Williams等(1990)報道,米曲霉培養(yǎng)物和釀造酵母飼喂奶牛效果相似,均能使4%標準乳產量提高1.2升/天。Wallace等(1993)綜合18個研究成果后報道,飼喂酵母培養(yǎng)物平均產奶量增加7.8%。 George (1990)報道,以青貯玉米為日糧的奶牛補飼釀酒酵母,試驗期100天,試驗組比對照組每天多產奶2.4kg,乳脂率提高0.35個百分點,校正乳脂肪提高17.4%,乳蛋白含量從3.24%提高到3.48%。吳子林等(1996)報道用酵母培養(yǎng)物飼喂奶牛發(fā)現(xiàn),奶牛采食干物質增加3.94%,日均產奶量增加0.91kg,脂肪校正奶提高1.57kg,分別比對照組提高4.04%和7.07%,乳脂率提高5.77%,但對乳蛋白和乳糖含量影響較小。胡諸華等(2003)利用活性酵母飼喂奶牛,為期60天的試驗,平均日產奶量比對照組提高2.0kg,提高了7.11%,而對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沒有影響。 Ware等(1988)進行兩次試驗,證明嗜酸乳桿菌能顯著提高奶牛的產奶量(p<0.01)。Jeong等(1998)報道給泌乳奶牛飼喂乳酸桿菌和鏈球菌,與對照組相比,產奶量增加0.8kg/天。史權軍等(2001)添加生物活性飼料添加劑包括乳酸菌、酵母菌、紅螺藻飼為喂奶牛,結果在120 天實驗期間,比對照組頭組均日平均提高產奶0.96Kg,增產率為7.31%,差異顯著。張克梅等(2002)利用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和鏈球菌復合微生態(tài)制劑飼喂奶牛,發(fā)現(xiàn)微生態(tài)制劑組比對照組提高日產奶1.76kg,差異顯著(P<0.05),對乳脂率的影響略有提高,但差異不顯著。岳壽松等 (2003)報道用芽孢桿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復合微生態(tài)制劑飼喂奶牛,平均日產奶量比對照組相對增加了1.4kg,提高了7.26%,奶比重增加 0.048%。
3.2在奶牛抗熱應激的應用
據Mcgilliard等(1997)試驗觀察,在每頭乳牛日糧中,添加以黑曲霉發(fā)酵產物、枯草芽孢桿菌、嗜性乳酸桿菌、酵母培養(yǎng)物的微生物添加物之后,32頭實驗奶牛中,有17頭奶牛乳產量明顯增加,8頭沒有增加,7頭明顯減少。據實驗者分析,7頭奶牛奶產量明顯減小可能是在做實驗過程中,產奶牛處于熱應激狀態(tài)。因為試驗時間是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從反面思考,有一部分奶牛卻沒有減少產奶量反而增加,這說明飼用微生物添加劑還有抗應激和改善奶牛生理狀況作用。
尤升波等(2002)在夏季利用芽孢桿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復合微生態(tài)制劑飼喂奶牛進行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對照組日平均產奶下降了5.3kg,而試驗組僅下降了1.5kg,結果表明微生態(tài)制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強奶牛的抗熱應激能力,減少奶牛夏季高溫條件下奶產量的嚴重下滑。
3.3促進生長和提高飼料轉化率
促進生長通過細菌大量繁殖,合成大量菌體蛋白,促進胃腸道的吸收從而也達到提高飼料轉化率的目的。Fumiaki等(1995)給新生奶牛分別口服假長形雙歧桿菌和嗜酸乳桿菌,假長形雙歧桿菌組可提高增重25.20%和飼料轉化率提高11.39%,嗜酸乳桿菌組提高增重21.65%和飼料轉化率提高12.66%,同時飼用之后,腹瀉的發(fā)生頻率減少。Hughes(1988)研究發(fā)現(xiàn)補飼酵母培養(yǎng)物的犢牛日增重顯著提高,飼料效率也得到改善。 Cole]等(1992)報道感染牛鼻氣管炎病毒的犢牛補飼酵母培養(yǎng)物,干物質攝入比對照組多,特別在補飼第1天效果明顯,犢牛體重下降緩慢。吳子林等 (1996)報道用酵母培養(yǎng)物飼喂奶牛,為期80天的觀察,奶牛日增重比對照組281g,差異顯著(p<0.02)。
3.4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飼用微生物添加劑對奶牛的繁殖性能的研究報道較少,僅見國內尹召華等(2002)報道利用酵母培養(yǎng)物飼喂奶牛發(fā)現(xiàn),該菌培養(yǎng)物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在試驗期間,試驗組的有效發(fā)情牛比率比對照組提高29%,發(fā)情牛受胎率比對照組提高11.4%,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
表1 酵母培養(yǎng)物對奶牛繁殖性能的影響
處理 | 試驗牛數(shù)(頭) | 發(fā)情牛數(shù)(頭) | 發(fā)情率(%) | 受胎牛數(shù)(頭) | 受胎率(%) | 對照組 | 24 | 16 | 67 | 10 | 62.5 | 試驗組 | 24 | 23 | 96 | 17 | 73.9 |
4結語
近二十年來,國內外奶牛用微生物添加劑研究與應用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為人類呼喚綠色畜產品提供了保障。在奶牛產業(yè)中,營養(yǎng)保健型的綠色添加劑和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無污染的微生物添加劑必然是當今及未來非藥物添加劑取代抗生素研究的主要潮流。以微生態(tài)理論為指導,利用有益微生物添加劑為主要手段建立綜合防治體系,控制奶牛疾病的發(fā)生,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這顯然符合人民向往回歸大自然,崇尚綠色食品的要求。我國將在二十一世紀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強健全民體質已提上日程 ,發(fā)展綠色牛奶生產應當是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奶牛用微生物添加劑研究與開發(fā)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