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種雞最初20周的飼養(yǎng)管理和生長情況,決定以后生產性能的發(fā)揮。生長期制定適合本場的限飼方案、管理措施、光照程序、體重模式和防疫制度。通過對溫度、濕度、密度、斷喙、光照等管理,使母雞開產時具有健康的骨骼、適當?shù)拿勯L、發(fā)達的肌肉、較低的脂肪沉積和適宜的體重,以達到適時開產、較高的產蛋率和持久的產蛋持續(xù)性。
1溫度
雛雞1~3日齡的溫度34℃~36℃,范圍以外不能超過4h,否則影響是終生的。降溫從3日齡以后開始,根據(jù)季節(jié)、雞生長情況、密度、雞舍條件等每周逐漸降低2℃~3℃,3周后可每周逐漸降低3℃~5℃。在夏季育雛時用溫度的上限,而冬季育雛時用溫度的下限,高溫育雛雞體重及脛長發(fā)育差,低溫育雛母雞整齊度差,羽毛生長不良,飼料利用率降低。溫度過高或過低,易出現(xiàn)腹瀉、卵黃吸收不良、應激和脫水等問題。因此適宜的溫度、溫差、施溫方法及施溫時間的長短是決定良雛成敗的關鍵。
2濕度
相對濕度為60%~70%,要注意高溫季節(jié)的濕度不低于40%,冬季濕度不超過80%,特別注意避免高溫高濕對雞造成的危害。
3密度
密度過大易造成雞生長發(fā)育不良、整齊度差,球蟲病、呼吸道疾病的暴發(fā)。應根據(jù)溫度、濕度及時調整密度,特別在限飼中要和槽位及雞舍條件配套。密度過高,育雛結束時,小母雞脛長發(fā)育差、整齊度差、羽毛生長差、體重差。故應根據(jù)雞舍的狀況、接雛的季節(jié)、參照手冊標準正確使用,最好冬季可高出手冊10%,而夏季比手冊低10%。
4斷喙
斷喙最佳時間,母雞5~7日齡,公雞10~12日齡(緩解1日齡注射疫苗、剪冠、斷趾等應激)。正確的握雞姿勢大姆指輕壓頭背后,食指置于頸下部抵進下頜(不允許舌頭伸出)、使雞喙緊閉,頭頸伸直,喙與刀片垂直(傾斜切割用6周齡后),母雞上喙斷1/2,下喙斷1/3;公雞上下喙各斷1/3,切割1~2秒,灼燒2~3秒,灼燒時間過短,流血,再生點沒有完全破壞,10%~15%的母雞易再生鋒利的喙。灼燒時間過長,應激大,喙變黑且平整度差、易變形。因為斷喙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育成期限飼計劃的實施及均勻度的高低,斷喙前后2d,加Vk和抗應激電解質多維,采取自由采食,避免挑雞、轉群、防疫等應激。
5光照
要根據(jù)進雞的季節(jié)、本地區(qū)日出及日落時間及緯度綜合制定出生長及產蛋期的光照程序(見表),嚴格實施和執(zhí)行。光照的強度:雛雞2~3W/m2,建議夏季要強一些(特別是生長后期母雞及產蛋母雞),達到自然光照強度的1%,否則補充光照的強度達不至刺激閾。注意光照的均勻率(燈泡高度和燈泡之間的距離1∶1.5),若兩排以上光源應錯落交替,注意燈泡清潔度,及時更換壞燈泡,避免電壓和電流過低造成光照強度過低。
光照計劃的實施要和飼料過渡、管理過渡和體成熟等管理工作配合。否則性成熟和體成熟不同步,造成產蛋高峰上不去和產蛋高峰持續(xù)時間短。
特別注意:育成期不能任意增加光照時間或變更光照強度,產蛋期不能任意減少光照時間或變更光照強度。18周齡實際體重低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00g)的雞群應推遲增加光照1~2h(產蛋大致推遲1~2周),達標后再增加光照刺激,18周齡實際體重高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00g)的雞群應提前增加光照(產蛋大藥提前1~2周)。淘汰后期4周的雞群可根據(jù)本場實際情況延長光照0.5h,以促使后期蛋盡快產完。
6體重
據(jù)本場實際制定不同批次的體重模式圖,按照圖表及時調整每周限飼方案和限飼計劃(和手冊相反,手冊根據(jù)雞群體重逐周調整飼喂量)。原則是順季前緊后松,1~6周接近下限,7~13周超過下限,14~19周接近上限,20~25周超過上限(80%雞)。逆季前松后緊,1~6周超過上限,7~13周接近下限,14~19周超過下限,20~25周超過上限。應根據(jù)本場實際采取綜合限飼(限飼方法有限質、限時、限量),限飼方法有每日限飼、隔日限飼、“五•二”限飼、“六•一”限飼四種。限飼成功與否看均勻度。它不僅指在適宜范圍的數(shù)量,但所表示的均勻度存在水分,性成熟和體成熟不同步,雞群產蛋強度較低。假若飼養(yǎng)的種雞體重(在適宜范圍內)晚一周或早一周,不要一味地追求在短時間內達到手冊標準,應按照本場實際做。在限飼期間營養(yǎng)標準要高于手冊10%~15%,特別是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條件差的雞舍更應高一些,因為條件差的雞舍雞無氧酵解加強。24周齡母雞體重2824g,高于此標準(>2824+200g)的母雞提前1~2周產蛋,低于標準(<2824-200g)的雞推遲1~2周產蛋。最好是25周齡母雞體重達3000g時進入產蛋期。以后不要一味片面追求均勻度,而一味加料或減料造成的體重波動過大。
7均勻度
均勻度是指落入標準范圍內的合格雞數(shù),包含以下含義:抽測雞數(shù)不低于5%的平均體重,標準體重范圍內±10%的雞越多越好,性成熟和體成熟同步。體重波動范圍越小越好。
體重分級應根據(jù)本場雞舍條件,飼喂方式等綜合制定,有的場制定大、中、小三群,有的場制定大+、大-、中+、中-、小+、小-六群。但不管哪一種限飼方法,中等的雞落入體重標準范圍內,應每周逐只稱重,而小的和大的雞每3d稱一次,適宜的放入中等群。
提高均勻度的方法有:嚴格防疫衛(wèi)生制度,制定科學免疫程序:適宜飼養(yǎng)密度,足夠采食、飲水位置;適當?shù)南揎暦椒ǎ憾ㄆ诜Q重,隨機抽樣(5%~10%):及時調整雞群;科學合理的投料方法、快速而準確的飼喂方法:公母分欄、分料飼喂。
8產蛋期
在產蛋前完成所有疫苗注射工作,產蛋準備工作完成。制定規(guī)范的飼養(yǎng)制度和管理方案,減少應激,給予適宜的溫度(15℃~21℃),為雞建立一個適宜的產蛋環(huán)境。堅持定期帶雞消毒(夏季噴灑百毒殺,菌毒威等,冬季用過氧乙酸薰蒸)。減少公母混群間的啄斗和有利于新秩序建立,生長期,公雞飼養(yǎng)在母雞欄中間以相互熟悉,公雞并入母雞應在晚上進行,公母之間不宜差別太大,有的公雞體成熟比母雞晚,母雞打斗公雞,公雞體成熟比母雞早,公雞打斗母雞,公母雞性成熟和體成熟要同步。飼料過渡:育雛料使用時間太短,母雞骨架太小、公雞脛長較短,使用時間太長,母雞骨架過大。20周時母雞采食飼料蛋白質的累加不低于1200g,能量累加不低于92.11千焦。光照過渡、管理過渡等同步進行。見蛋后,避免地面蛋、啄蛋等不良行為,幫助母雞熟悉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行為及條件反射,以減少后期不必要的重復勞動。
產蛋期喂料量20周時114g,25周時140g,根據(jù)產蛋遞增、蛋重、母雞體重等加料,產蛋率達45%時155g,產蛋率每增加10%,每只雞增加5g,直到每只雞每天175g。產蛋率45%~50%喂高峰料,每只雞每天175g。測定的生產指標和實際的生產指標及產蛋環(huán)境要吻合,否則產蛋率達不到高峰,母雞過肥,產蛋持續(xù)時間短。若加的高峰料預計的比實際的產蛋率低,高峰很快會跌下去,產蛋持續(xù)時間短。
溫度管理尤為重要,特別是溫差大的季節(jié),雞并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僅表現(xiàn)糞便變稀或生產水平下降。特別注意高溫季節(jié)的管理。除采取一定的降溫措施外,要減少飼喂量(增加飼料蛋白質1%~2%、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2~3倍)。
產蛋期減料一般從33~35周開始。產蛋前期建立的一切程序,不得隨意變更。如配方、飼喂時間,飼喂數(shù)量、環(huán)境溫度、衛(wèi)生條件等。否則任何不良應激都會導致生產水平急劇下降。若產蛋高峰未達到80%以上,管理也不要松懈,因為維持這種產蛋率的時間越長,總產蛋數(shù)會適當彌補高峰未上去的缺陷。疾病性因素除外,產蛋期減料,高峰2~3周后開始減料,每周每只減2~3g,不要在氣溫低或雞體況不好的情況下減料,以后每周每只減1g。根據(jù)母雞體重、產蛋率、蛋重減料也是一種方法,各場應根據(jù)自己熟悉的情況執(zhí)行。在45~50周齡,最好再注射ND+1BD,這樣能保證仔雞有較高的母源抗體。產蛋后期應注意公雞體重及腿病,注意受精率、孵化率。產蛋期有條件的可實行公母同欄分飼,有利于公雞的健康和旺盛的活力,減少腿病。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