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貓急診常用中藥方劑及成方制劑簡介
方劑是由單味或若干味藥物按一定配伍原則和調(diào)制方法制成的藥劑。方劑的組成原則,一般用主藥、輔藥、佐藥和使藥來概括。所謂主藥,即是針對病因或主證起主要作用的藥物;輔藥,即是協(xié)助主藥以加強療效的藥物;佐藥,即是治療兼證、監(jiān)制主藥以降低或消除其毒性、烈性的藥物或在方中起反佐作用的藥物;使藥,即是方中起引導(dǎo)作用的“引經(jīng)藥”或起調(diào)和作用的調(diào)和藥。方劑的組成從病情實際需要出發(fā),隨證加減,靈活掌握,才能提高療效。現(xiàn)舉臨床急診常用方劑和成方制劑予以簡介。
有關(guān)方劑用量,小型犬為2-5g,中型犬為5-10g,大型犬為10-30g。成方制劑用量,參考說明書靈活運用。貓參考犬的1/3-1/2量運用。外用方藥視病況適量應(yīng)用。
(一)解表及和解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銀翹散 金銀花、連翹、淡豆豉、蘆根、牛蒡子、荊芥、薄荷、桔梗、甘草、淡竹葉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 外感風(fēng)熱,癥見發(fā)熱,口渴頻飲,咽喉腫痛,咳嗽,舌苔白或微黃,脈浮數(shù)
荊防敗毒散 荊芥、防風(fēng)、甘草、茯苓、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川芎 發(fā)汗解表,散寒祛濕 外感挾濕的表寒證,癥見發(fā)熱,惡寒,肢體疼痛,咳嗽,舌苔白膩,脈浮
小柴胡湯 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甘草、生姜、大棗 和解少陽 少陽病,癥見寒熱往來,舌淡白,脈弦
截瘧七寶欲 常山、厚樸、青皮、陳皮、炙甘草、檳榔、草果 燥濕,祛痰,截瘧 寒熱往來數(shù)發(fā)不止,口色淡白,脈沉數(shù)
(二)清熱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白虎湯 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清熱生津 氣分熱盛,癥見高熱,口干舌燥,口渴貪飲,脈洪數(shù)有力
白頭翁湯 白頭翁、黃柏、黃連、秦皮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濕熱痢疾,癥見瀉痢頻繁,里急后重,便帶膿血,發(fā)熱口渴,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黃連解毒湯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清熱、瀉火、解毒 三焦熱盛,癥見大熱煩躁、發(fā)狂,或見發(fā)斑,外科瘡黃
郁金散 郁金、黃連、黃柏、黃芩、梔子、白芍、訶子、大黃 清熱解毒,澀腸止瀉 腸黃,癥見泄瀉腹痛,舌紅苔黃,口渴欲飲,脈數(shù)
洗心散 天花粉、黃芩、黃連、連翹、黃柏、梔子、桔梗、茯神、白芷、木通、牛蒡子 瀉火解毒,散瘀消腫 心熱舌瘡,癥見舌紅,舌體腫脹糜爛,口涎,咀嚼障礙
香薷散 香薷、黃芩、黃連、甘草、柴胡、當(dāng)歸、連翹、天花粉、梔子、蜂蜜 清心解暑,養(yǎng)血生津 傷暑,癥見發(fā)熱氣促,精神倦怠,四肢無力,眼閉不睜,口干,舌紅,尿短赤,脈數(shù)
茵陳蒿湯 茵陳蒿、梔子、大黃 清熱、利濕、退黃 濕熱黃疸,癥見結(jié)膜、口色黃色鮮明,尿短赤,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龍膽瀉肝湯 龍膽、黃芩、梔子、澤瀉、木通、車前、當(dāng)歸、柴胡、甘草、生地 瀉肝膽實火,清三焦?jié)駸? 肝火上炎或濕熱下注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半夏、麥門冬、人參、甘草、粳米 清熱生津,益氣和胃 溫?zé)?、暑病后期,余熱未清,氣津兩?
葦莖湯 葦莖、冬瓜仁、薏苡仁、桃仁 清肺化痰、祛瘀排膿 肺癰
青蒿鱉甲湯 青蒿、鱉甲、生地、知母、丹皮 養(yǎng)陰透熱 溫?zé)岵『笃?,陰液耗傷,邪留于陰分,低熱不?
(三)瀉下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大承氣湯 大黃、芒硝、厚樸、枳實 瀉熱攻下,消積通腸 結(jié)癥,癥見糞便秘結(jié),肚腹脹滿,口干舌燥,苔厚而干,脈沉實
十棗湯 大戟、甘遂、芫花、大棗 攻逐水飲 胸腹積水,水腫
木檳硝黃散 木香、檳榔、芒硝、大黃 理氣攻下 腹脹、便秘
(四)消導(dǎo)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曲蘗散
(曲麥散) 六曲、麥芽、厚樸、山楂、枳殼、青皮、陳皮、蒼術(shù)、甘草 消積化谷,破氣寬腸 料傷,癥見精神不振,眼閉頭低,拘行束步,口色鮮紅,脈洪大
木香檳榔丸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莪術(shù)、黃連、黃柏、大黃、香附、牽牛子 行氣導(dǎo)滯,攻積泄熱 積滯內(nèi)停,大便秘結(jié)或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苔厚膩脈實
(五)止咳化痰平喘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二陳湯 姜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濕痰咳嗽,癥見咳嗽痰多,色白,嘔吐,胸膈脹滿,舌苔白潤
止嗽散 荊芥、桔梗、紫菀、百部、白前、陳皮、甘草 止咳化痰,疏風(fēng)解表 外感咳嗽,癥見咳嗽痰多,日久不愈,苔白,脈浮緩
麻杏石甘湯 麻黃、杏仁、石膏、甘草 宣肺、清熱、平喘 肺熱氣喘,癥見咳逆氣急,發(fā)熱,口干舌燥,舌紅,脈浮滑而數(shù)
蘇子降氣湯 蘇子、半夏、前胡、厚樸、陳皮、肉桂、當(dāng)歸、生姜、炙甘草 降氣平喘,溫化濕痰 肺實腎虛的喘咳癥
(六)祛寒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理中湯 黨參、干姜、炙甘草、白術(shù) 溫中散寒,補氣健脾 脾胃虛寒,癥見腹痛泄瀉,食欲減退,舌淡苔白,脈象沉細或沉遲
四逆湯 炮附子、干姜、炙甘草 回陽救逆 少陰病和亡陽證。癥見陽氣衰微,四肢厥冷,腹痛泄瀉,舌淡苔白,脈象沉微
(七)祛風(fēng)除濕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獨活寄生湯 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fēng)、細辛、當(dāng)歸、白芍、川芎、熟地、杜仲、牛膝、黨參、茯苓、桂心、甘草 補肝腎,益氣血,祛風(fēng)濕,止痹痛 肝腎兩虧的風(fēng)寒濕痹
薏苡仁湯 薏苡仁、蒼術(shù)、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fēng)、川芎、當(dāng)歸、川烏、甘草、生姜 疏風(fēng)散寒,祛濕通絡(luò) 急性風(fēng)寒濕痹痛
五苓散 豬苓、茯苓、澤瀉、白術(shù)、肉桂 化氣利水,健脾除濕 水濕內(nèi)停,水腫,小便不利,泄瀉
扶正祛風(fēng)湯 熟地、絞股蘭、五味子、黃芪、枸杞子、桂皮、何首烏、茯苓、川芎、厚樸、地膚子、茴香、酸棗仁、水芹、甘草 補氣養(yǎng)血,祛風(fēng)安神,調(diào)和氣血 風(fēng)疹塊,過敏性皮炎
八正散 木通、瞿麥、萹蓄、車前子、滑石、甘草梢、梔子、大黃、燈芯草 清熱瀉火,利水通淋 熱淋、石淋,癥見尿頻澀痛或尿閉不通,尿血,口干舌紅,苔黃,脈數(shù)
五皮飲 茯苓皮、陳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 健脾化濕,利水消腫 水腫諸證
平胃散 蒼術(shù)、厚樸、陳皮、甘草、生姜、大棗 祛濕健脾,消脹散滿 胃寒食少,寒濕困脾,癥見濕困脾土,食少脹滿,泄瀉
藿香正氣散 藿香、紫蘇、白芷、大腹皮、茯苓、炒白術(shù)、陳皮、半夏、六曲、厚樸、桔梗、炙甘草、生姜、大棗 化濕解表,理氣和中 外感風(fēng)寒,內(nèi)傷濕滯。癥見發(fā)熱惡寒,肚腹脹滿,腸鳴泄瀉或嘔吐,舌苔白膩
(八)理氣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三香散 丁香、木香、藿香、青皮、陳皮、檳榔、二丑 溫胃理氣,消脹止痛 脾胃氣滯,肚腹脹滿
健脾散 當(dāng)歸、白術(shù)、甘草、菖蒲、澤瀉、厚樸、官桂、青皮、陳皮、干姜、茯苓、五味子 溫中行氣,健脾利水 脾氣痛,癥見泄瀉腸鳴,腹痛不安
(九)理血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補陽還五湯 黃芪、歸尾、赤芍、地龍、川芎、桃仁、紅花 補氣、活血、通絡(luò) 口眼歪邪,后肢癱瘓
桃紅四物湯 桃仁、當(dāng)歸、赤芍、紅花、川芎、生地 活血散瘀 血瘀所致的四肢疼痛,以及產(chǎn)后腹痛
定痛散 當(dāng)歸、鶴虱、紅花、乳香、沒藥、血竭 和血止痛 跌打損傷,筋骨疼痛
血府逐瘀湯 桃仁、紅花、當(dāng)歸、川芎、生地、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殼、甘草 活血祛瘀,行氣止痛 胸中瘀血,心血瘀阻
十黑散 知母、黃柏、地榆、蒲黃、梔子、槐花、側(cè)柏葉、血余炭、杜仲、棕櫚 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膀胱積熱所致的尿血
槐花散 炒槐花、炒側(cè)柏葉、荊芥炭、炒枳殼 清腸止血,疏風(fēng)理氣 便血
(十)收澀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四神丸 補骨脂、煨肉豆蔻、五味子、吳茱萸、生姜、大棗 溫腎暖脾,固腸止瀉 脾腎虛寒泄瀉。癥見久瀉不止,完谷不化,食少神疲、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沉遲無力
金鎖固精丸 沙苑、蒺藜、芡實、蓮須、龍骨、牡蠣、蓮子 固腎澀精 滑精或早泄
(十一)補虛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四君子湯 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 益氣健脾 脾胃氣虛,癥見精神倦怠,四肢無力,食少便溏,脈細弱
四物湯 熟地、當(dāng)歸、白芍、川芎 補血和血 血虛,癥見舌淡,脈細
八珍湯 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熟地、當(dāng)歸、白芍、川芎 氣血雙補 氣血兩虛
歸脾湯 白術(shù)、黨參、炙黃芪、龍眼肉、酸棗仁、茯神、當(dāng)歸、遠志、木香、炙甘草、生姜、大棗 健脾養(yǎng)心,益氣補血 心脾兩脾,氣血不足的慢性出血
六味地黃丸 熟地、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牡丹皮 滋陰補腎 肝腎陰虛,虛火上炎,癥見潮熱,腰膝萎軟無力,耳鼻四肢溫?zé)?,舌紅苔少,脈細數(shù)
腎氣丸 熟地、山萸肉、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炮附子、肉桂 溫補腎陽 腎陽不足,癥見腰痛無力,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苔薄白,舌淡而胖,脈沉細
參苓白術(shù)散 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山藥、扁豆、蓮肉、桔梗、薏苡仁、砂仁 補氣健脾,和胃滲濕 脾胃虛弱,慢性泄瀉
補中益氣湯 黃芪、黨參、白術(shù)、炙甘草、當(dāng)歸、陳皮、升麻、柴胡 調(diào)補脾胃,益氣升陽 脾胃氣虛,食少倦怠,動則氣喘,久瀉脫肛,子宮脫垂
香砂六君子湯 黨參、白術(shù)、茯苓、炙甘草、陳皮、半夏、木香、砂仁 益氣健脾,暖胃和中 脾胃寒痛,食少噯氣,咳嗽痰多
(十二)清肝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決明散 煅石決明、草決明、梔子、大黃、郁金、黃芩、黃芪、沒藥、黃藥子、白藥子 清肝明目,退翳消瘀 肝經(jīng)積熱,目赤腫痛,云翳遮睛
牽正散 白附子、僵蠶、全蝎 祛風(fēng)化痰 口眼喎斜
千金散 天麻、蔓荊子、蟬蛻、羌活、獨活、防風(fēng)、烏蛇、全蝎、僵蠶、藿香、川芎、阿膠、何首烏、細辛、沙參、升麻、天南星、旋覆花、桑螵蛸 散風(fēng)解痙,熄風(fēng)化痰,養(yǎng)血補陰 破傷風(fēng)
(十三)安神、開竅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朱砂散 朱砂、黨參、茯苓、黃連 清心安神,扶正祛邪 心熱風(fēng)邪,癥見肉顫頭搖,氣促喘粗,左右亂跌,口色赤紅,脈洪數(shù)
通關(guān)散 皂角、細辛 通關(guān)開竅 高熱神昏,痰迷心竅
(十四)驅(qū)蟲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化蟲湯 鶴虱、使君子、檳榔、蕪荑、雷丸、貫眾、烏梅、百部、訶子、大黃、榧子、干姜、附子、木香 驅(qū)蟲消積 胃腸道蟲積癥
檳榔散 檳榔、苦楝根皮、枳實、樸硝、鶴虱、大黃、使君子 攻逐殺蟲 蛔蟲病
(十五)外用方
方 名 組 成 功 效 主 治
冰硼散 冰片、朱砂、硼砂、玄明粉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口舌生瘡,咽喉腫痛
青黛散 青黛、黃連、黃柏、薄荷、桔梗、兒茶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舌瘡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xué)習(xí),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