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葉赫娜蘭.孤城 于 2011-3-7 08:56 編輯
大和尚談聲律
昨天,大明湖畔,南岸。 和能道和尚聊天----純屬聊天,不談佛,不談道,談聲律,談節(jié)奏,談駢文,談散文。 談到詞。
我說,我是婉約派詞人,我學(xué)李清照的。他說,你背背看。 于是,我背一首小令,他背一首小令,應(yīng)和! 孤城本是在俗之人,說話就不免隨便,我說,師傅的詞,填的可是有點(diǎn)缺憾,缺憾在哪兒?不透,不深,又太重復(fù),表達(dá)不明確。 師傅說,詞,是用來唱的! 我說,哦?問道,后來,不是不能唱了嗎? 師傅說,詞,從來都是用來唱的,自古都是!
登時(shí)心下明白:我的詞,是用來讀的,是屬于一種唱不出來的“準(zhǔn)詩歌”,沒法借助唱腔助長情緒,所以,我要表達(dá)深刻,而師傅的詞,可以借助唱腔來表達(dá)故意不表達(dá)清楚的情懷---非要在語言上表達(dá),就搶了唱腔的“戲”了。
師傅問,你懂聲律嗎? 問題是聲律是“律句”那么簡單嗎?是平仄分節(jié),臨節(jié)必?fù)Q那么簡單嗎?我哪里敢回答自己“懂”聲律! 師傅說,不僅僅是詞,是詩,就是文章,也是能唱,能詠的! 我說,駢文我知道,散文也能詠嗎? 能,我詠給你聽!
于是,隨手拿來一篇古文,能道師傅開口,唱詠而出----一波三折,最后一字,竟轉(zhuǎn)折一十二次之多! “文章一定要壓得住----中間換氣,要有停頓,壓得住,最后一句,要能沉穩(wěn)全篇,也要壓得住,寫文章,怎能不注意節(jié)奏和聲律呢?現(xiàn)在的文章讀不出口,就是因?yàn)闆]有用聲律!”
這才是古人文章,這才是古人讀書! 呵呵! 這個(gè)能道和尚出家前,曾是北大的本科,人大的碩士,紅學(xué)界有一席之地的文人,諸如小學(xué),聲律,自然不在話下。
孤城心中輕輕一凜----如此說來,孤城以前所寫一切,都只不過是一堆讀不出口的粗俗的廢紙啊!以后寫文,敢不注意節(jié)奏?! “歷史你別順著讀了,跳著讀一下,”能道師傅說,“你直接讀一讀《明史》吧!” “好!”我答。
雙方施禮,孤城離開大明湖,東去。
201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