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米草原產(chǎn)于英國南海岸,是歐洲海岸米草和美洲米草的天然雜交種。目前英國、荷蘭、丹麥、澳大利亞、美國等許多國家都有栽培,世界栽培歷史80余年。我國20世紀60年代從美國引進,現(xiàn)已在北起遼寧錦西,南至廣東電白,50多個沿海縣的海灘上都引種成功,大面積種植。
一、經(jīng)濟價值
大米草的嫩葉和根狀莖有甜味,草粉清香,適口性好,為馬、牛、羊、兔所喜食。據(jù)測定,在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在生長期可達13%,盛花期粗蛋白質含量為9%、粗脂肪2.28%--3、17%、粗纖維13.75%--28%、鈣0.32%--0.77%、磷0.2%--0.27%、胡蘿卜素23.95毫克/公斤--38.29毫克/公斤,谷氨酸及亮氨酸含量高。有機物質消化率高達60.86%,消化能10.34兆焦/公斤,代謝能8.37兆焦/公斤,評價屬于良等飼草。每公頃產(chǎn)鮮草1.5萬--3萬公斤。大米草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團粒結構,使軟泥灘堅實,促淤消浪,保灘護岸,改良鹽土。所以說大米草不但是發(fā)展沿海畜牧業(yè),建立海灘草場和飼草基地的良好草種,而且也是固灘護堤,促淤造陸的理想植物。
二、植物學特征
大米草為禾本科大米草屬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株高一般為30--70厘米,最高可達1米多。根系發(fā)達,莖稈直立、堅韌、不易倒伏?;恳秆靠擅劝l(fā)新蘗和生出地下莖,在土層中橫向生長,然后彎曲向上生長,形成新株。葉互生,表皮細胞具有大量乳狀突起,使水分不易透入;葉背面有鹽腺,根吸收的鹽分大部分由這里排出體外。圓錐花序,長10--35厘米,由4--15枚直立的總狀花序組成;小穗含1小花,長14--18毫米。5--11月陸續(xù)開花,10--12月結實,結實率低。成熟種子易脫落,無休眠期,可被潮水漂流擴散至遠近各處。種子失水即死、故主要用分株進行無性繁殖。
三、生物學特性
大米草具有很強的耐鹽、耐淹特性,能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長的潮水經(jīng)常淹到的海灘中的潮帶栽植成活。因它是濕生植物,故耐旱能力差。在海水淹沒時間太長、缺少光照的低灘不能生存。大米草密集成草叢,即可抵擋較大風浪。它既能生于海水鹽土,也適應。在淡水中性土、軟硬泥灘、沙灘上生長。分蘗力特別強,在潮間第1年可增加幾十倍到100多倍,幾年便可連片成草場。耐高溫,草叢在氣溫40--42℃時,若水分充足仍能分蘗生長。不耐倒春寒,當夜溫驟降到-10℃多度時,將被凍死。耐石油、朵酚油的污染,能吸收汞及放射性元素銫、鍶、鎘等。大米草適生于海灘潮間帶的中潮帶,在風浪太大的侵蝕灘面則不能扎根。
四、栽培技術
(一)選地。大米草宜選擇海灘中潮帶栽培。軍港和水產(chǎn)養(yǎng)殖場附近不宜栽植。
(二)育苗。大米草一般不用種子繁殖,采用分株繁殖法。在大缸或水田育苗,保持淺水層并施肥。每缸用1--2株苗,1年即可長滿缸。
(三)栽植。將育成的苗連根和地下莖挖出,每5--10株為一叢作種苗,按株行距2--3米,或3--5米栽植。栽植深度6--10厘米,風浪大的宜深,風浪小的宜淺。栽植時間應在每月小潮轉大潮時期,即農(nóng)歷十一、十二或二十七、二十八日進行,以便達到栽后連續(xù)五六天以上每天均有潮水淹到,從而保證草苗扎根成活。
(四)管理。栽后頭幾個月要經(jīng)常查苗、護苗和補苗。從第2年起,每年秋冬將地上部分收割干凈,以利來年春季新生苗的正常生長。
五、利用方法
大米草的分蘗力和再生力很強,所以產(chǎn)量較高??韶赘钋囡?、曬制干草,也適于放牧草食家畜,但有時因海灘太濕,人畜不易進入,影響大米草的充分利用。
(一)刈割青飼。大米草每年可刈割3次,第1次在6--7月,大米草抽穗時進行,第2次在9月中下旬,再生草長至30厘米左右時刈割,第3次在11月上中旬,即臨冬前刈割。刈割時應選擇晴天進行。每次刈割之后晾曬至葉片萎蔫,就可切碎或整株直接飼喂畜禽,還可粉漿發(fā)酵喂豬。如果刈割的青草在近期內(nèi)喂不完,就可青貯或曬制干草或粉碎成草粉貯存,等缺草時飼喂畜禽。
(二)放牧。在海灘大米草草場上可全年放牧牛、馬、羊、鹿等家畜。海蟹、天鵝、大雁等也均喜食大米草,常飛到海灘上采食。此外也可用來養(yǎng)魚、喂兔。應注意放牧時要劃區(qū)輪牧、以利再生草的生長。 |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