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行之一
“殺一人,而天下定,則殺之。”
或,“殺一人,而救萬人,則殺之?!?br />
古語云,這叫“菩薩行”----但這里,存在兩個“悖論”:
1,殺的,是好人,還是壞人?
辯:如果殺的一定是壞人,則或罪有應得,或現(xiàn)世果報,和必要用“殺一人”這個詞呢?也就是說,殺的,不一定是壞人,當然,也就不一定是好人。
答:殺此一人而安天下,何必問好壞?
例:姜尚助武王伐紂,有賢人言:“鑿井而飲,耒耜而食,何有于王哉?”不服王教,姜尚殺賢人,曰:“茍?zhí)煜氯缡?,吾所馭者何人?”是為殺一人而定天下。
同理,周善養(yǎng)老,而聽任叔齊伯夷餓死首陽山,與此相同。
2,殺這人的罪孽,果報,記在誰頭上?
辯:有生死,有因果,果報不空,業(yè)力不空,是誰殺了人?如果殺一人而定天下,則豈不是菩薩犯了殺戒?如果說菩薩沒有殺人,則因果豈不落空?犯了殺戒還是不是菩薩?
答:殺人者殺了人。菩薩修菩薩行而殺人,既是菩薩殺人,菩薩殺人犯了殺戒,既非菩薩(大乘修為,殺戒為第一戒律,而放生,是大乘第一修行)。問題是,為了菩薩行,做不成菩薩又怎樣?
例: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藏王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不成佛又怎樣?更何況只不過是菩薩。
這就是菩薩行,這就是“殺生就是放生”----只有當不擔心成不成菩薩,才有破“我執(zhí)”的可能-----不是菩薩,才能修菩薩行。
所以,殺不殺?
殺!而且是殺無赦,無需辯論,不必茍且。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