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群豬質量控制(續(xù)) 前面提到過嚴格控制轉群豬質量的辦法,看似可以解決問題,其實未必。因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許多下一階段的員工或主管為照顧面子,不愿得罪人,故意降低了標準,使無數劣質豬進了豬舍。 后果很嚴重,但強制性地去要求并不一定有好的結果,還是需要方法。 針對當時的情況,我們采取了三個步驟: (1)提醒:在發(fā)現轉群豬把關不嚴時,并沒有強令他們完全按標準執(zhí)行,只是提醒他們那頭豬可能不合格;為什么不強制執(zhí)行?是因為他們都在當好人,如果自己強制執(zhí)行,那就會同時得罪兩個人,下階段人受了批評不滿意,上階段人更不滿意,費力不討好的事還是少干為妙。 (2)等待問題的出現:口頭說教的效果是很差的,但事實說話卻很有份量。當新轉入豬出現問題的時候,則是采用對主管或飼養(yǎng)員進行嚴歷的批評。 (3)下階段人員受批后往往會把原因推到上批豬質量上面,這正是我們所企盼的,為什么你不把質量關把好呢?然后再講劣質豬的危害,同時講不嚴格把關對他們有什么好處?上階段的人員會感謝他們嗎?一般是不會的,因為上階段的人往往會認為他是笨蛋。 經過上面的過程,下階段的人往往會在下一次時嚴格把關,問題也就解決了。 對于上階段人員提出的劣質豬如何處理的問題,我們采用兩個辦法,一是繼續(xù)讓他們把這些豬養(yǎng)成合格豬,這在大豬場可設專門的弱豬護理間;二是直接處理掉,這個辦法更管用,因為每個員工都不愿看到自己辛辛苦苦養(yǎng)成的豬被處理掉,這樣他們在以后可能會提前把弱豬處理掉,也可能想法把弱豬養(yǎng)成合格豬。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啟示:強調執(zhí)行力,并不是每件事都要立竿見影;遇到問題,有時先放一下或許是對的,這樣是為了等待最佳時機的出現;如果不考慮時機強制執(zhí)行,使自己處于矛盾焦點,問題卻難以解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