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gn=left][size=10.5pt]三國名將張遼曾經(jīng)跟過數(shù)位老板,按順序排下來,依次是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最后選擇歸附曹操,從此就鐵了心的為曹操賣命,走南闖北,做成了不少大買賣,特別是他在合肥與孫權(quán)死磕七年,為曹老板賺了個盆滿缽滿,堪稱生意人中的佼佼者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仔細研究張遼的生平事跡,會發(fā)現(xiàn)兩個疑團,一是既然他那么會做生意,跟以前幾位老板的時候,為何業(yè)績平平?二是劉備曾經(jīng)在他身上費了不少勁兒,多次示好不說,還派關(guān)二爺與他攀交情,為何他始終不動心?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就必須弄明白張遼的出身和性格特點。[/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關(guān)于張遼的出身,《三國志》的交代只有區(qū)區(qū)十幾個字:“雁門馬邑人,本聶壹之后,為避災(zāi)禍改姓張?!蔽覀冎?,聶壹這個人,是個邊貿(mào)大亨,在漢武帝時期,其擁有的財富足以夠得上“胡潤富豪榜”。由于幫助西漢朝廷策劃了針對匈奴的“馬邑之謀”,因功虧一簣而兩頭不討好,不但徹底得罪了匈奴這個大主顧,還破壞了“漢匈和平”,不得已,聶壹只好改名換姓隱匿于民間,其后人靠做小生意維持生計,這才茍活到了漢末,有了張遼。[/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由此可以看出,張遼是商人世家出身,其家族要時刻提防來自匈奴和朝廷兩大集團的“追殺令”。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的張遼,養(yǎng)成“遇事不張揚、謹慎、走一步看三步”等性格特點,也就順理成章了。[/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但是,張遼本人并不甘心一輩子過著躲躲藏藏的日子,他要改變家族的歷史。而這個隱藏于內(nèi)心的志向與他的外在性格特點是截然相反的,發(fā)生沖突的,如何進行調(diào)和而不至于招來滅門之禍?其中就包含了一門極深奧的功夫,趙炎給它起了個名字,叫“職場悶騷功”。[/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悶騷這個詞,多數(shù)人認為是個貶義詞,且多少還與兩性關(guān)系有牽連,其實不然,它最多算是個中性詞。悶騷最先源自臺灣或香港,屬于新興的俚語,其意思大概是:心中極度渴望,可又在表面很克制,故作深沉,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思想與情緒。當張遼放下了秤桿子,拿起了槍桿子,走出了菜市場,走進了波瀾壯闊的三國大職場的時候,其悶騷功夫是發(fā)揮了大作用的。[/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早年的張遼曾躋身于小公務(wù)員的隊伍(郡吏),可能在“政審”時隱瞞了自己的出身。能夠順利地完成身份的華麗轉(zhuǎn)變,對張遼來說,無疑是個極其關(guān)鍵的人生轉(zhuǎn)折點,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一顆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我們說,機會與風險永遠是一對連體兒,這就看你有沒有博弈的決心和膽略了。賭贏了,未來會更加美好;賭輸了,有死而已。張遼分明是在孤注一擲地拿生命賭明天,幸運的是,他賭贏了,憑借內(nèi)在的裝深沉與外在的“武力過人”,很快獲得并州刺史丁原的賞識,跳槽做了從事官,還受命帶兵去京城公干。至此,張遼完成了履歷的更新,并且躲開了原籍,離那顆“地雷”越來越遠。[/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什么樣的老板才是真正的好老板?這個問題一直在張遼的腦海里糾結(jié)了好多年。最終,他明白了:能夠知人善任、度量寬宏不計前嫌、果敢堅毅、有著遠大志向并為之不懈奮斗的人,才可稱得上是好老板。跟著這樣的老板,既可改寫家族歷史,又可完全徹底的規(guī)避“地雷”爆炸的風險。為此,張遼從走進京城的那一天開始,就以尋找好老板為第一要務(wù)。[/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剛愎自用的丁原,肯定不是一個好老板。于是,張遼主動與大將軍何進接觸,謀得了一個美差,去河北招兵買馬。這是張遼潛意識里懼怕呆在京城里的體現(xiàn),為何這么說呢?是因為京城雖然機會多,但風險系數(shù)同時也更高,一旦風險來臨,丁大老板能否確保自己的安全,實在是個未知數(shù),不如遠遠地離開,坐看時局變化。[/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等到丁原、何進相繼死去后,董卓上臺,張遼發(fā)現(xiàn),再不回京城不行了,不回去依附董卓,那就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叛逆,風險就提前到來了。此時,張遼手中有一支千余人的武裝,這就是本錢,他獲得了騎兵隊長(騎都尉)的任命,歸呂布領(lǐng)導[/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不過,不知道是張遼得不到董卓、呂布等老板的信任,還是他自己不愿意為這兩位先后的老板效命,總之,在對付十八路諸侯、京城保衛(wèi)戰(zhàn)以及后來與曹操爭霸兗州、徐州的戰(zhàn)役中,張遼的實力始終有所保留,不是不愿出戰(zhàn),就是出戰(zhàn)不出力,連一個二流將領(lǐng)的水平都不如,倒是在徐州對付大耳賊劉備的時候,他盡了全力,殺得劉備潰不成軍。趙炎以為,張遼的這些異常表現(xiàn)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且十分有趣。[/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無論是丁原、何進、董卓,還是長期在一起并肩作戰(zhàn)的呂布,對張遼來說,其實都是暫時依附以待機會到來的跳板而已,也就是說,不稱職的老板可以改名字了,在“職場悶騷功”里,老板就是跳板,可以踩,但不可用命。跟著這樣的跳板型老板,為一份薪水,為積累資歷,為待勢蓄發(fā)耳,不值得為其得罪更多的人或?qū)頋撛诘睦习?,否則就是自己斷了自己的后路,非常不明智。[/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按說劉備是個公認的好老板的坯子,而且明里暗里還拉攏過張遼,那么,張遼為何還對其痛下殺手呢?我們不妨來推測一下,假定張遼加盟了劉備陣營,他的發(fā)展空間有多大?應(yīng)該說不會有太大的空間,趙云就是前車之鑒。再假定張遼是個出色的謀士,而不是武將,那又如何?答案是肯定會選擇劉備,因為大耳賊在徐州時身邊幾無出謀劃策者。[/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實際上,張遼在與劉備、關(guān)羽的多次接觸中,已經(jīng)運用“職場悶騷功”進行了全面分析和評估:盡管劉備目前足無寸土,加盟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有兩個致命的憂慮無法解決。一是劉備是漢家正統(tǒng),如果將來對自己的家族秋后算賬怎么辦?二是劉備陣營的人際關(guān)系不單純,家兵、兄弟一大幫,單一個關(guān)羽就難以相處。而這兩個憂慮,在曹操哪兒就完全不存在,一切迎刃而解。[/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張遼前期的不出力,是做給曹操看的,對劉備痛下殺手,也是做給曹操看的,曹操才是他心目中的最好的老板。所以,呂布剛剛被俘,張遼便率領(lǐng)呂布軍余眾(注意這幾個字)主動歸降曹操,并非被俘后因其忠義而獲曹操青睞。[/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張遼的“職場悶騷功”,曹操看得很清楚,他在給漢獻帝的奏章中一針見血地評價張遼:“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顯然,前四個字是說張遼內(nèi)在的商人性格,做事講究謀劃周全,看得遠,謹慎而不魯莽;后四個字就是外在的表現(xiàn)了,其“忠”是表現(xiàn)在對曹操以外的老板的不賣力,其“性”是表現(xiàn)在與上下內(nèi)外(外主要是指關(guān)羽)的關(guān)系處理上一貫地尊卑有序有度,口碑極好。[/size][/align][align=left][size=10.5pt] 在張遼受命堅守合肥之后,他的“職場悶騷功”再也用不著了。和孫權(quán)死磕的七年,是他在職場最輝煌的七年,為個人志向的實現(xiàn)與家族歷史的改寫,提供了濃墨重彩的篇章。沒有人再去計較他是否是商人的后代,也沒有人再去追究他的家族曾經(jīng)有罪于朝廷,而所有人只會記得,張遼,你是一個成功者![/size][/align]
|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