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的一個法國小組研究發(fā)現,按照人類腸道微生物的主要類型,可將人群劃分為3類,就像世上有4種主要血型一樣。這有助于找到肥胖癥和腸炎等病癥的原因,也將帶來個體化醫(yī)療。相關研究論文發(fā)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
微生物細胞與人類細胞的比例約為10∶1,科研人員也越來越重視人類體表和體內的細菌細胞。在美國,人類微生物組計劃旨在給我們鼻子、口腔、皮膚、腸道、尿道以及生殖道的所有活細菌分門別類;歐洲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聯盟中法國國家農業(yè)研究院微生物基因研究部負責人達斯科•歐利希所屬的小組正致力于研究腸道。
歐立希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基因篩查來鑒別排泄物中的微生物。他們將來自22個歐洲人的樣本和17個來自美國和日本的樣本進行對比后發(fā)現,腸道微生物菌群只有3種類型,這些類型與年齡、性別、種族或飲食結構無關,這推翻了研究小組早期的分析。
他們按主導類型將這些微生物組命名為類桿菌屬(Bacteroides)、普氏菌屬(Prevotella)和瘤胃球菌屬(Ruminococcus)。類桿菌屬已知擅長于分解碳水化合物,所以這種類型的人可能會抵抗肥胖;普氏菌屬擅長于分解腸道黏液,這種黏液會增加腸道疼痛;而某些瘤胃球菌屬有助于細胞吸收糖分,使體重增加。
但研究小組對此給出3種可能的解釋:一是人的腸道微生物構成取決于血型;二是認為這由新陳代謝所決定,人們清除結腸內由食物發(fā)酵而產生的過多氫氣的化學路徑有3種,腸道微生物可能與此有關;第三種解釋是,由嬰兒出生后接觸的第一種微生物決定,這種微生物引發(fā)了免疫系統,由此形成了不同類型。研究小組正在測試第一種可能性。
此外,研究還能將特殊腸道菌種和某些個人特征聯系起來。比如只需樣本中6%的微生物菌種就能診斷出肥胖癥,準確率達到80%—85%;或根據一份排泄物樣本,判斷出人的年齡。
(科技日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