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06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魚病魚藥] 魚病手冊2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7-4 16:40: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四章
病毒和細菌病
4.1純病毒病
病毒這個詞,拉丁文意有粘物質,液或毒物,很長一段時間,它作為任何病原體的總稱。今天,病毒的這個名稱被嚴格的限制為小且能通過細菌不能通過的過濾裝置的病原顆粒子為病毒。病毒是寄生生活,因為它太小,以致他們不需任何自己的代謝。它們的組成僅僅包含一個基因分子的化學殼。如果病毒接觸到細胞,它們牢固地系在細胞上,并且把RNA注射入細胞里。這個病毒RNA控制了細胞的新陳代謝,強迫細胞復制病毒,這種情況常導致細胞損傷。
病毒太小了,以致用光學顯微鏡不能看見,目前僅僅在學術上通過恰當?shù)膬x器才能證實。病毒的辨認通常是通過引起疾病的癥狀來辨認的。淋巴囊腫是最易認識的魚病毒病。這個病首先發(fā)生在鰭,然后遍及全身,最終引起魚死亡。感染淋巴囊腫的魚容易看到裸露的眼睛,且這個病毒引起皮膚細胞異常增大。經常這些白色的一大堆細胞好象一群蛋一樣附著在皮膚上,但是,有時僅有很少的細胞可能出現(xiàn)在全身。當患病的時候,感覺皮膚較粗糙。此病毒,內部器官很少感染。細胞囊腫的流行傳播是通過崩潰了的細胞內容物而引起的。一些感染的魚,不會表現(xiàn)任何不得的癥狀。當此病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可能成功。早期發(fā)現(xiàn)時,剪開感染了的鰭,且把患者分離,放到最適的環(huán)境中。然后象治療外傷一樣繼續(xù)治療。更多人道的做法是讓嚴重感染的魚,遠離他們的苦難而殺掉他們。魚一旦出現(xiàn)此病,留在養(yǎng)魚缸里觀察60天,看是否健康。當頻繁爆發(fā)此病,檢查仍然健康的魚和通過D1D3D5檢查感染了的水缸。
在黑mollies,看到喉部腫大,也是歸因于病毒感染。它們很難于甲狀腺腫大相區(qū)別。另一些病,也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病毒病出現(xiàn)在有用的經濟魚類,可能也出現(xiàn)在熟悉的魚類或在魚身上出現(xiàn)不同的形式。鑒于,這是一個探索很少的領域,那些不知道原因的疾病可能也是由病毒引起的。
4.2腹部水腫
鯉魚的腹部水腫也進行了廣泛的研究。顯而易見,并不是所有的經濟魚類的經驗都能用于魚缸養(yǎng)魚。但是當魚缸養(yǎng)的魚患此病時,他們也有相似之處。此病病毒確實感染了魚,但是細菌也感染了魚,以致有時細菌被作為引起此病的首要原因。在魚缸養(yǎng)中,仍然不能確定是否是病毒感染是首要原因,還是純細菌的感染。魚的許多種類都能感染此病,甚至沒有專門的宿主,細菌也能在水中和泥漿中能存活和繁殖幾個月。由于它們是水缸中正常的細菌群,健康的魚能抵制它們。僅僅當魚饑餓,不適的食物,寒冷,或運輸應激時或不適環(huán)境刺激它們時,魚就變得危險了。
一旦魚感染此病,它就大量繁殖細菌,并傳給一起生活的魚,最明顯特征的是大量液體進入體腔。許多病例,魚的腹部腫脹,幾乎要破裂。皮膚也出現(xiàn)腫脹,就象沿著腹側排列的小水泡。魚常在水面來回的擺動,缺乏游動的反應或僅僅有限的延伸運動。這個奇特的反應也是非常微弱的。肛門也經常發(fā)炎,有時還隆起。鰭夾緊在一起,如果感染腎嚴重,從而貧血引起鰓變得蒼白。通常也出現(xiàn)突眼。腸粘膜脫落,且排出,解剖能看到透明的腸壁。體腔的液體也清澈,但常呈紅或黃色的,由充滿的液體或粘液組成。腎臟感染區(qū),肝臟由黃變?yōu)闇\褐色,且細胞脫落。有時許多脂肪滴能在壓片中看到。膽囊也常腫得非常大,且膽汁也變得黑綠。許多活的或不活動的細菌在肝臟、膽囊、腎和體腔被發(fā)現(xiàn)。骨骼的變形引起了脊柱的彎曲。在發(fā)病早期,治療是可能有效的。此病感染了魚和懷疑是此病應立即隔離觀察。
魚缸養(yǎng)魚的腹部囊腫病并沒有一些特別的癥狀。上面描述的癥狀可能同時發(fā)生,也可能單獨出現(xiàn)。也可能此魚變得清瘦或沒有任何前驅癥狀就死亡。通常發(fā)現(xiàn)的任何細胞都是由幾種細菌組成的。但是,一般來說長度為1-3μm的活動的或不活動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在體腔液體和肝臟、脾、腎被發(fā)現(xiàn)。診斷時,需用Ziehl/Neelsen染色,以排除結核菌的可能。然后,這個標本再用革蘭氏染色準備。
治療可采用方法C25A5,A6A1。此病早期階段可用C21治療,方法C21是用于預防同一缸魚的,接下來,腹部水腫流行,需用方法D1D3D5完全對魚缸或內容物消毒。建立好的衛(wèi)生環(huán)境而來預防。肝臟或腎破壞嚴重的魚,盡管經過許多治療,最終還是會死亡。
4.3癤瘡病
癤瘡病被證實為沙門氏菌引起的感染已有一個世紀了。他們是被氣單胞菌屬的細菌引起,特別是殺鮭氣單胞菌引起化膿性癤瘡腫和腫脹。細菌長2-20μm,魚的鰭發(fā)炎,且腐爛,有時鰭僅表現(xiàn)混濁,要么瘦小,要么嚴重。真菌常引起全身繼發(fā)感染。
第二個癥狀是內部器官、皮膚、鰓、鰭和肌肉組織有小出血。此病原體通過魚攝入感染此病的病原尸體的糞便物質和通過皮膚寄生蟲感染。也可能通過化膿性腫脹破裂細菌進入水中而傳播。水質差將會重復此病的傳播,所以魚缸消毒是必需的,如果成功治療后幾周又復發(fā),那么很可能是衛(wèi)生環(huán)境差而引起。此細菌較小,革蘭氏陰性,不活動時呈柱狀,長度在1.7-2μm,這個柱狀菌經常成對和成鏈狀出現(xiàn)。此病早期可用C25方法治療。如沒效,則用A5A1。魚沒有任何癥狀出現(xiàn),可用方法C21預防治療。
4.4爛鰭
細菌性的爛鰭是鰭小魚的常見病。此病開始時,是鰭的邊緣開始混濁,最后變白。鰭的組織開始腐爛,以致脫落。鰭的基部開始發(fā)炎和變紅,內部器官不會感染。去掉病因,藥物治療后,鰭可能恢復。
殘余的鰭作涂片,可看到大量活動的革蘭氏陰性桿菌。有少數(shù)病例,真菌覆蓋在損傷地區(qū)。病原體屬于氣單孢菌屬,假單孢菌屬和弧菌屬。氣單孢菌在1-2.2μm,假單孢菌長在1-2.5μm,弧菌大約1.5μm左右。治療可用方法C1C21,或C3,方法A3A1也非常有效。
細菌性爛鰭是由于管理差或其它疾病引起而出現(xiàn)的。水質好可預防此病。溶氧下降,糞便污染水質,PH值偏高,和過多重金屬溶解都能刺激此病的發(fā)生。在此病早期,把魚轉到清潔的水里,就可以了,且鰭能恢復。
4.5弧菌感染
弧菌感染引起的癥狀在200年前就認識了。在本世紀初,在北海鰻鱺身上分離且證實了弧菌屬的鰻鱺細菌。自從弧菌被發(fā)現(xiàn)后,弧菌感染遍及全球,此病在海洋和含鹽水類的河道是河蝦占了統(tǒng)治地位。分離此菌的病例是在淡水魚中發(fā)現(xiàn)的,在海洋魚類中,此病僅是一個潛在的病程。許多抵抗力強的魚變得虛弱,此病表現(xiàn)得驚厥,抽搐和死亡。甚至有時魚不表現(xiàn)任何前驅癥狀。脾、腎腫脹和體腔,皮膚嚴重出血。但是,有抵抗力的魚,常僅表現(xiàn)少量出血和腸道炎癥。此病對所有溫度生活的魚都易感。在感染了的器官,都能發(fā)現(xiàn)病原體。
鰻鱺弧菌是革蘭氏陰性,有鞭毛,且運動的細菌。這個細長,而彎曲的細胞大小在0.4-0.6×1.2-2μm之間,鞭毛4-6μm長。這些細胞常形成鏈狀,看起來非常的長。魚缸養(yǎng)的魚很少出現(xiàn)單純的弧菌感染,特別是病程長的,會發(fā)現(xiàn)在不同器官有大量的氣單孢菌,假單孢菌和球菌。
此病在高溫,養(yǎng)殖過密,應激,水中有毒物質,和水質差時易發(fā)??赏ㄟ^A5,A6,或A1治療,但治療好后,不要一直用藥。
4.6柱狀菌病
此病在魚缸養(yǎng)殖中常見,其原因是由撓桿菌引起的。起先,在口鼻部,鱗片邊緣,鰭會出現(xiàn)白色小點,鰭開始脫落,腐爛,變成光禿禿的。皮膚感染了的部位開始出現(xiàn)真菌生長。鰓也被感染,鰓絲從頂部在鰓弓開始脫落,在小魚,鰓的上皮極度腫脹,而使鰓絲粘連在一起且分泌大量的粘液。如此供氧受阻,而使呼吸加快。此種情況常叫為細菌性鰓病或細菌性爛鰓病。
病魚體表感染的側面取料制成涂片或從鰭邊緣取一點樣本診斷檢查。在高倍鏡下觀察會看到8μm長,0.7μm寬,沒有任何鞭毛但能慢慢向前滑動的細菌。不久,一些細菌逃離,一些聚集在蓋玻片下,且能看到許多柱狀細菌自由端擺動。它們也可能在發(fā)炎組織部位呈柱狀或成堆。
此病有兩種形式,在慢性過程中,白色局部迅速增大,魚許多天后才死亡。在急性病例中,此白點在幾個小時內就能看見。密度超過100條魚的,可能在3天之內全部死亡。所以治療必須迅速。水溫過高會加速病程,柱狀細菌感染部位常是皮膚受傷部位和微生素缺乏引起的表皮損傷。水質惡化,氫氣增高,和溶氧低都能加速此病。
當建立起一個最佳的環(huán)境條件是,治療是可能的,但治療成功需一個很長的時間,許多治療方法可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病,可用C1c,C1d,或A1治療慢性過程,鑒于沒有時間診斷急性病,所以可用A2立即治療。用E7E9,細菌能被染色區(qū)別他們。
4.7魚結核病
就象人一樣,魚的結核病也是由分枝桿菌引起的。主要暴發(fā)于體況差,生活條件差和微生素缺乏。在密度較高的魚缸中,此病易發(fā),分枝桿菌很常見,但是主要在土壤下面,殘骸,食物殘渣和死魚中出現(xiàn)。此病有一個循環(huán)期,隔幾個月,時而有魚死亡。有時,表皮感染能在幾周內殺死整個魚群。
結核菌感染魚的外部癥狀,依靠它們抵抗力的不同而表現(xiàn)不同形式。另外,此癥狀也表現(xiàn)在其它疾病中,所以,僅靠解剖診斷是不夠的。其中包括:體腔液體積聚從而引起魚的漂浮,背脊消瘦和腹部凹陷。鱗片脫落和豎立,皮膚腫脹;突眼,脊柱彎曲;蒼白;急游;腹部器官移位;反應遲鈍;食欲不振和離群。這些癥狀可能單獨出現(xiàn)也可能混合出現(xiàn)。
解剖后,標本制片。嚴重感染時,用放大鏡可在肝和脾上看到灰白色的結節(jié),這些都是機體防御的結果。它們試圖用結締組織包圍細菌積中感染地帶,從而與健康組織隔離。在顯微鏡下就會看到均勻的黃色到輕褐色的包囊內容物,因為結締組織的包囊是半透的和無色的。這個包囊也易與魚霉病相混淆。與此相反,結核包囊不是總是圓的,而分枝桿菌的感染,在伸展和分枝的包囊壓片看通常都是圓的。與魚霉病的相混淆,不是大問題,因為治療條件也是不相同的。但是,區(qū)別是可能的,通過包囊壓片染色,用E8可看到15μm0.20.6μm的桿狀細菌,這些細菌成活時是不動的。
結核包囊常在因其它疾病死亡的魚器官上發(fā)現(xiàn)。結核包囊當在環(huán)境惡化時或魚過度應激時,包囊破裂,然后結束分枝桿菌開始在魚體擴散,并感染別的器官。作為預防措施,好的環(huán)境是必須的(如食物,水,溫度等),檢疫任何懷疑有此病的魚時,一旦結核病被證實,病魚必須馬上處理掉。當整個水箱感染流行時,處理掉所有的魚,且通過D1D3D5對水箱和所有設備完全消毒。
第五章
真菌藻類疾病
5.1體外海藻糖
真菌在每個魚缸中都存在。它們一般寄生在食物殘渣和過濾器上的糞便和水箱陰暗角落。真菌孢子漂浮在水里,直到它們遇到可以發(fā)芽的有用物質時。它們不感染魚的健康皮膚。一旦皮膚被咬傷或別的傷口,孢子就滲入皮膚繁殖。細菌感染和皮膚寄生蟲也能加速真菌病的感染。預防措施能有效防止真菌的感染。但是,一旦感染了真菌病,且菌絲在受傷部位能看到,那通常任何治療都太遲了。這些真菌病原體屬于水霉屬,綿霉屬和Dictyuchus。它們一般生活在無生命的有機物質如食物殘渣和動物食品殘渣。真菌也感染魚的死卵,但蛋并不是因為真菌而變白,而是由于白蛋白凝固。僅僅在后期可看到菌絲在白蛋上生長。如果有太多的死卵,真菌也可能感染健康的卵。
被上面真菌感染的部位,呈現(xiàn)白色的細線,從而增大了它們的面積,看起來像粗棉花一樣,并且肉眼可見。鏡檢時,大量的象棉樣的菌絲制成載片裝置。即使在低倍鏡下,菌絲和孢子頂部也能看到。感染嚴重的魚通常不能治療,因為菌絲也進入魚體且嚴重破壞了器官。另外,它們常釋放有毒代謝物質加重魚的感染。在治療開始前,感染原因應被發(fā)現(xiàn)和清除。
通過各種藥液浸洗能控制真菌感染,洗液的選擇需根據(jù)感染的程度。用C12C17可預防和治療輕微的真菌感染??捎?/font>C17e治療三天,可預防真菌對魚卵的感染,是比較有效的。方法C23C9能用于真菌感染傷口和大面的感染。
5.2體內海藻糖
5.2.1霍氏魚醉菌(魚孢蟲)
以前,霍氏魚醉菌(以前叫魚孢蟲)對于魚缸養(yǎng)魚來說是一個可怕的生物。今天,我們認為結核桿菌是許多病的元兇,而魚霉與此病區(qū)別很困難。此病海水和淡水都易發(fā)。如果魚體虛弱和在不衛(wèi)生的魚缸中,整個魚缸中的魚對此病都易發(fā)。由于魚霉不適合高溫,所以在高溫魚缸中,此病不易發(fā)生。Herkner博士曾在1961年,研究了飼養(yǎng)的海水魚到熱帶魚,此病已減少了20%。
這個病原體叫霍氏魚醉菌,分類屬于灌藻菌,直到最近才叫霍氏魚醉菌;但是根據(jù)最近的研究,此名字也要改變。此病由B.Hofer發(fā)現(xiàn),因為使魚在游動時搖擺,所以叫它搖擺病。相反,通常外面什么也看不到,除了有時在麗科魚類的頭部腔口和攀鱸科魚類的皮膚有腫脹。易感器官是肝、脾、心、腎和腦,性腺,鰓和肌肉組織不易感。
可能隱有霍氏魚醉菌的魚應處理和解剖,器官上的白色包囊常肉眼可見。作為診斷,可從肝,心,脾和腎取標本。在50-100倍下鏡檢,0.04-2mm的包囊容易在載玻片上看到。形狀如圓形到橢圓,看到里面有黑色顆粒,外面褐色,外面包著的是白色的系組織,通過E8壓片染色看不到任何細菌。
魚通過攝食感染瘧原蟲的食物而感染此病,消化的汁水帶瘧原蟲進入阿米蟲的胚胎而排出。但一些仍然留下的瘧原蟲有能力滲透時入腸壁且讓它們自己通血管進入器官。由于健康魚的腸道對瘧原蟲有抵抗力,所以大多數(shù)選擇攻擊體制差的魚。健康的食物對此病有很重要的預防作用。它們通過在被感染器官進行細胞核分裂,然后形成包囊經過幾天的靜止期而寄生生長。一旦此時寄生蟲在膠囊里面,容易與結核病相混淆。大量的瘧原蟲卵從包囊孵化且形成下一代細胞,然后潛入器官。如果感染的器官失去功能則魚就死亡。寄宿的魚死亡后,菌絲鉆出包囊,然后從頂部放出具有感染力的瘧原蟲。當死魚被吃時就引起轉移。所有的淡水和海水魚類對此病都易感。此病無法治療,死魚必須從缸中去掉和毀滅。
5.2.2Aphanomyces
除了魚醉菌病外,別的真菌也能通過菌絲滲入魚體器官,除了常見的患病動物的反應和運動外,無明顯癥狀。熱帶魚類感染Aphanomyces species常表現(xiàn)為表皮敏感。這個真菌在背部肌肉生長。當皮膚開始從內部破裂時,魚幾天內就會死亡。從器官組織取一點樣品染色就能很好地看到菌絲,鑒于此種真菌病在魚缸養(yǎng)殖中很少出現(xiàn),所以此處不再敘述。
5.2.3鰓霉病
生活在被有機物污染嚴重的水質的魚常出現(xiàn)真菌鰓病。這些病原體通過食物進入魚缸。對于常定期換水的魚缸中,水質好,則爛鰓病并不可怕。但是,在高溫季節(jié),池中藻類大量繁殖,則此病就危險了。這個病因是鰓霉。此菌在鰓的上皮組織生長,滲透放組織,且阻礙循環(huán)。使鰓絲死亡,分解和脫落。魚開始變得昏沉,渴望得到空氣,呼吸困難,最后,窒息而亡。取一些死亡的鰓絲制片檢查,在100倍下,能看到菌絲,可用C2,C3C9治療。
5.3藻類疾病
一般說來,藻類一般不危害魚缸養(yǎng)魚。但是,有些藻類可能分泌有毒物而危害魚類。但是如那樣,需大量繁殖和過度增長才可能。另外,能分泌毒素的藻類是非常少的。許多綠藻能在鰓蓋骨和鰓條上生長,但是,只要它們生長得到控制,并不會引起任何損傷??捎?/font>C17c預防。
5.4Dermocystidium
現(xiàn)在仍然沒有確定Dermocystidium的分類。許多學者歸為是真菌,但另一些學者把它放在Haplospora。Dermocystidium在皮膚和鰓上形成包囊。這個包囊要么圓形,要么長條形,象蠕蟲,長約1-10mm或更長。這個包囊充滿了一萬多個孢子,每個孢子長在3-6μm之間,這個孢子圓太,里面能看到各種大小的圓柱結構,沒有治療方法。
第六章
原蟲病
6.1鞭毛蟲
原蟲是所有由一個細胞組成的單細胞生物的總稱。它們有許多寄生于魚類的種類。如果魚類感染此類病沒及時治療,很多是致命的。
鞭毛蟲非常小,但是由于它們能動,所以能在100倍下能看到。但是如果要區(qū)別它們的話,需在600倍下觀察它們的游動模式或染色固定觀察,它運動靠一個或更多的鞭毛。它們繁殖為裂體生殖。鞭毛蟲出現(xiàn)于皮膚、腸道、內部器官、血液;有可能一種鞭毛蟲僅對某種魚有很高的易感性,而對其它的魚種不感染。
6.1.1血液鞭毛蟲
大多數(shù)知道的血液鞭毛蟲是屬于隱鞭蟲和錐體蟲,它們長約10-25μm,因此有些比血細胞還大。它們移動迅速,所以易在血液涂片中辨認。海洋魚類和淡水魚類都能感染。
隱鞭蟲是具有兩個鞭毛的鞭毛蟲,感染嚴重的魚變的昏睡,反應不靈敏。感染更嚴重的,用手就能抓到,所以為什么有時我們叫它睡覺病。游泳姿式不自然:許多魚在它們的水平軸自轉式頭向下游動。魚變得消瘦且鰓變白。
此病通過吸血的寄生蟲傳播給其它魚,如肝蛭和水蛭。由于這些寄生蟲一般不在魚缸里,所以一般不會傳給健康的魚,危害不大。血液寄生蟲在池塘養(yǎng)殖中有不少存在,所以我們應注意,不要通過食物而帶入了任何肝蛭和水蛭。在野外捕捉的魚和金魚常感染血液鞭毛蟲。這個病原體可直接通過血或取腎臟標本鑒定,可通過甲基藍治療一周。
錐體蟲幾乎不能與隱鞭蟲相區(qū)別,用好的顯微鏡在高倍鏡下或用相差顯微鏡的圖解,錐體蟲能看到僅有的一根鞭毛蟲。由于單鞭毛不會傷害魚,所以它們感染魚是無害的。
6.1.2腸道鞭毛蟲
腸道鞭毛蟲在許多魚類都被發(fā)現(xiàn),但對魚沒有害。感染魚的病鞭毛蟲各不相同,因此藍刺蝶魚根本不可能被同一種破壞腸道的鞭毛蟲感染。最常見的腸道鞭毛蟲有,六鞭毛蟲尾,螺旋核蟲屬,毛滴蟲屬,波豆蟲。
六鞭毛蟲屬和波豆蟲不易區(qū)分。六鞭毛蟲屬,過去常叫做小鞭毛蟲屬,感染腸道和膽囊,有時也在血液中發(fā)現(xiàn)。感染了腸道鞭毛蟲的魚,常離群,變得消瘦。排白色粘液糞便,顏色變暗,且常向后游動。許多魚呈現(xiàn)身體腫脹。目前還沒發(fā)現(xiàn)在魚缸里養(yǎng)殖的海洋魚出現(xiàn)六鞭毛蟲。野海洋魚也沒發(fā)現(xiàn)被六鞭毛蟲感染。六鞭毛蟲屬很少感染觀賞魚類,任何相似的感染常是由螺旋核蟲屬引起的。在麗魚科類的打孔病,特別是在盤麗魚,是由六鞭毛蟲屬引起的。據(jù)Schubert博士認為,六鞭毛蟲病從來沒有在盤麗魚發(fā)現(xiàn)過。即使螺旋核蟲屬的鞭毛蟲也僅是有可能在麗魚科類的打孔病中發(fā)現(xiàn)。腸道的感染包含許多這些鞭毛蟲的感染。感染到膽囊和血液也是有可能的,通常這些地方的感染是致命的。
剛從活魚體中排出的新鮮糞便準備檢查,從死魚或將要死的魚取樣本應包括直腸、結腸和膽囊。可按第3.9章指南進行檢查。固定標本,辨別種類,這些鞭毛蟲能在120倍下看見,區(qū)分他們需300-400倍。
六鞭毛蟲屬和螺旋核蟲屬有一個延長的,橢圓細胞。前部有8個鞭毛,背后沿著凹槽的細胞表面有兩個尾巴。后面的尾巴屬于后面的細胞。6個前面的鞭毛非?;钴S,提供動力。鞭毛蟲在直線上游動,六鞭毛蟲屬稍微比螺旋核蟲屬慢。鮭魚六鞭毛蟲長度約8-12mm長,6-8mm寬。螺旋蟲要稍微短此致,8-11mm長,4-6mm厚,螺旋蟲屬的細胞核比六鞭毛蟲屬大。
毛滴蟲屬有一個囊狀細胞,一般有12μm長,從上面的頂端有4個鞭毛,三個向上,一個向下。第四根鞭毛通過與薄的表層連系,從頂?shù)降籽刂毎砻娌▌?,毛滴蟲游動非常緩慢,像滾筒一樣無生氣的延伸。固定標本技巧的提出和辨認,可看11.8.4章的方法E6
波動鞭毛蟲有一個紡綞,流線形的細胞,在前部有兩個鞭毛。一直直接伸向前方,與細胞相反,但不與細胞膜相連接。第二個鞭毛是自由移動的。也就是說,在前部直接面對鞭毛,有一個大的亮點,無細胞核,能在800-1000倍下辨認。很明顯,它是一個吸附細胞器,因為在制作的較好的切片,能在腸腔里可看到大量的鞭毛細胞器伸入細胞壁中。由于鞭毛蟲大量的掛在腸壁且同一方面,在200倍下看上去象風吹的草坪一樣。這些不能區(qū)分的鞭毛蟲在10-14μm之間。它們運動迅速,呈波浪形和螺旋狀。
近年來,  拉威麗體魚被隱鞭蟲屬廣泛寄生于腸道,引起大量損失。被感染的魚,呈白色糞便,幾天內死亡,腹部腫脹。此寄生蟲的運動模式與波動蟲不易區(qū)分,但長為16-24μm。尾部鞭毛與細胞體的表面通過狹窄的波浪動膜層相連系。
方法C19Hex-Ex能用于治療六鞭毛蟲和毛滴蟲屬。但是,這些方法不能用于波動蟲屬和隱鞭蟲屬,只有C8能用于此兩種屬。
6.1.3皮膚鞭毛蟲
由于皮膚是重要的器官,寄生于魚皮膚的鞭毛蟲能嚴重損害他們的宿主。養(yǎng)魚愛好者非常熟悉的是口絲蟲屬necatrix,小豆狀的生物;也有各種卵旋蟲屬的甲藻。
6.1.3.1 口絲蟲屬necatrix
necatrix是一個小鞭毛蟲,長為8-12μm。有兩個起源于細胞前部的鞭毛??诮z蟲涂片,看上去象蠶豆形,但當寄生在皮膚上時,呈梨形。小的尾端能輕微地系在皮膚上,且破壞它。在中度感染粘膜時,會出現(xiàn)腫脹。重度感染時,能導致皮膚蛻變和流血。通常有一些別的鞭毛蟲和纖毛蟲也能感染此處皮膚,但它們不是真正的寄生蟲。真菌過度生長也會出現(xiàn)在此處。口絲蟲是一個較弱的寄生蟲,健康的成年魚能抵制感染,但小魚常易感。
如果口絲蟲通過活魚食品進入海水魚池,也能感染海洋魚類,但是這個寄生蟲一般不是病原體。
皮膚和鰓作涂片用于診斷。動的口絲蟲能在至少放大300倍下能看見。它們常翻筋斗或短距離的跳躍。有時,突然在視野消失,然后又在另一個部分出現(xiàn)。
Necatrix僅能在魚身上存活。如沒有宿主,會變成一個球體,在一小時內就會死亡??诮z蟲不能忍受30以上溫度,所以可升高到32控制此病。作為預防,可用甲基蘭加入水里。有效的化學治療包括C3,C13C1c,C7,但僅可用于早期皮膚沒破損。作為預防和早期感染,可用C12C17。
6.1.3.2鰓鞭毛蟲
近年來,不同的魚,特別是麗魚科的魚,鰓被大量的隱鞭蟲感染。嚴重感染鰓時,能從魚的腹側制的涂片能看到病原體。它們不易與在腸道出現(xiàn)的隱鞭蟲相區(qū)分,它們可能由鰓隱蟲發(fā)展面來。治療可用C8C1c
6.1.3.3卵旋蟲
出芽霉卵旋蟲是絨毛病的病因,是甲藻寄生于魚,并獲得生長,長成100μm長,在光亮點,能用肉眼可見。皮膚,鰓和腸道常被感染。從前面縱向對著光看,表面有一個殼。當重度感染時,出現(xiàn)柔軟的組織,表面看起來象黃色到黃褐色。皮膚可能出現(xiàn)破裂。炎癥和真菌過渡繁殖很少出現(xiàn)。重度感染鰓時,會引起魚呼吸困難,甚至其余的皮膚也會感染寄生。鏡檢,在100倍下能看到長圓形的黃褐色細胞,剩余的狹窄末端在粘膜層里,一條大量的細胞串常出現(xiàn),常象葡萄。橢圓的細胞核明顯地由許多小顆粒組成,能與褐色的原生質相區(qū)分。如果不染色,隱藏在魚皮膚里的根絲不易辨認。寄生蟲破壞魚的皮膚細胞以細胞內容物為食。這些固定寄生的卵旋蟲缺少鞭毛,因此除去相似的寄生蟲就是鞭毛蟲。
當卵旋蟲細胞獲得了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就脫落,掉到池底,開始縮小和分裂,子代細胞由此種方式分裂幾次,到很短時間后就形成了30-200個鞭毛蟲細胞。它們接近圓形,有一個縱的和橫的凹槽,在起源的分割處有兩個鞭毛。細胞表面僅有一個鞭毛提供動力。紅的眼點在縱凹槽易辨認。一般直徑是15μm,有30%的變異。
這些鞭毛蟲的腰鞭孢子至少能自由存活24小時,如果他們沒在這段時間找到宿主,就會死亡。一旦它們發(fā)現(xiàn)宿主魚,就會寄附上去并放出鞭毛,對魚有害的是根絲,滲透進入表皮細胞,破裂為碎片作為營養(yǎng)。皮膚細胞的完整性被破壞,組織死亡。甚至出現(xiàn)鰓絲出血。卵旋蟲感染需要許多周,直到皮膚大部分覆蓋寄生蟲和分解,慢慢地殺死魚,治療可用B1,C4C13
卵旋蟲屬linneticum與卵旋蟲屬pillularis相似,但在腰鞭孢子無紅的眼點。此病僅在北美發(fā)現(xiàn)。
Oodinoidps Vastator組成一個大的,明亮的,象水孢寄生階段出現(xiàn)在熱帶魚的發(fā)炎皮膚。腰鞭孢子是綠色,珊瑚魚的疾病,Oodinium Ocellatum,也被發(fā)現(xiàn)50年了。出現(xiàn)在海洋魚類,新近引入的魚常發(fā)生。癥狀和發(fā)展與Oodinium pillularis相似。寄生階段有淀粉顆粒,可加碘區(qū)分。治療可用B1,C4C13。當治療海水時可用CuSO4,通常必須重復34d。觀察魚,劑量過大,要采取相應措施。也可參考第10節(jié)指示和C13方法。
6.1.4Opalinids,盤麗魚原纖毛寄生蟲
Opalinids在鞭毛蟲中相比是比較巨大的。因為它平均長度達0.1μm,且無數(shù)的鞭毛分布于細胞表面,它們易與纖毛蟲相混淆。它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是在兩棲動物的腸道,然后從尼羅河的上游的魚和盤麗魚的腸道發(fā)現(xiàn)。Opalinids在魚類仍然沒有認定為真正的寄生蟲。
自從Schubert Dr報道在盤麗魚的腸道纖毛蟲也有10年了。對于這個巨大寄生蟲的科學命名,起先叫盤麗寄生蟲,現(xiàn)叫Protopalina Symphysodonis。它們常長到0.12μm長,長寬比率在61.56∶0.9之間,不同的是,由于這個微生物接下來的分裂就變得細了。盤麗寄生蟲通過縱裂生長,有可能是有性繁殖,但是仍然沒被證實。前極是圓柱形的,常與身體的軸成角。后極的組成象一個極點。鞭毛成排排列圍繞細胞呈螺旋狀。細胞的細胞質包含許多小的空泡和兩個相等大小的細胞核,一個在另一個后面。盤麗寄生蟲的運動
圍繞這個長軸快速而靈活??梢娡蝗煌O虑曳椿赜蝿印S捎跔I養(yǎng)物質的消化出現(xiàn)在整個細胞的表面,因而沒有食道。
一般的感染,對于盤麗魚來說僅有很小的損傷。這種寄生蟲感染的準確預計是不可能的,因為有螺旋核蟲屬或寄生蟲蠕蟲通常會引起混合感染。僅有一種情況能觀察到盤麗魚的大量死亡,是由于Protopalina Symphysodonis的嚴重感染。大量的盤麗魚,即使它們嚴重感染時,通常也不會表現(xiàn)任何疾病信號和癥狀。幼魚的感染了,可能會使它們長得矮小。傳播到別的魚僅少量,由于寄生蟲在水里至多2h就能適應盤麗魚胞漿分離死亡的食物。僅有新鮮排出的感染糞便被魚消化,那傳播此病是可能的??赏ㄟ^顯微鏡200倍下檢查新鮮糞便作診斷。治療可用甲硝通過C19殺滅盤麗魚寄生蟲。
6.2阿米巴蟲、變形蟲
近年來,阿米巴寄生在海洋魚類,鱒魚,鮭魚和別的冷水魚類中發(fā)現(xiàn)。鰓,腸和別的器官被感染,許多魚并死于這個感染。阿米巴原蟲是否危害溫水魚類還不知道。瘦弱的盤麗魚感染鞭毛蟲時,發(fā)現(xiàn)大量的阿米巴原蟲在腸道,但這是一個例外的例子。治療可用C8有效。
6.3孢子蟲
孢子蟲感染在魚缸養(yǎng)殖中不常出現(xiàn)。此病又叫“霓虹魚病”,病原是Pleistophora hyphessobryconis。所有的孢子是寄生的,出現(xiàn)于內部器官,皮膚和肌肉組織。適合于寄生生活而剝奪了這個物種的運動。孢子能感染淡水魚和海洋魚類。
許多孢子屬會引起皮膚,鰓或內部器官形成小結節(jié)。長度從幾微米到2μm,通過在顯微鏡載玻片上壓結節(jié),從而孢子釋放。這個孢子在高倍鏡下,有4個結實的能折射的體腔,柱狀皮囊。在皮膚和鰭上的結節(jié)易與淋巴囊腫相混淆。區(qū)別診斷,孢子會被發(fā)現(xiàn),孢子蟲能感染所有的外來魚或觀賞魚類,但不常出現(xiàn)。病原的引入常是從野外捕獲的魚而帶來的。低溫魚類也能在小溪和池塘感染。接下來的部分,介紹幾種低溫魚類的孢子蟲病。
6.3.1球蟲
球蟲病一般僅出現(xiàn)于鯉魚,但是G.Schmidt在刺魚也發(fā)現(xiàn)此病。各種種類的球蟲出現(xiàn)于腸道,鰓,肝和血液。艾美爾球蟲組成孢子包囊有40μm長。它寄生于血液,攻擊血細胞,一旦進入里面,能看到除了細胞核之外的長形結構。治療可用C12
6.3.2單孢霉
單孢霉廣泛分布于低溫魚類,引起旋轉病。魚被感染而失去平衡。包囊在許多器官被發(fā)現(xiàn),且包含的單孢霉孢子平均10μm長左右??梢娂従E形極囊。此病病程較慢,需上月。繼續(xù)引起變形,結節(jié),癤腫,和魚的后面第三部分變暗。準備皮膚,鰓和內部器官制片,檢查結節(jié),大小從50到幾百μm。當這個包囊壓擠時,大量的孢子被釋放,可見的極囊。現(xiàn)在無法治療,感染的魚處理掉,且魚缸消毒。
6.3.3小孢子
小孢子的許多種類能引起低溫魚類的疾病。例如,Glugea anomala,出現(xiàn)在刺魚,形成白色的包囊,10μm長;寄生在腸道,被囊,鰾壁和連系組織。在皮膚下會出現(xiàn)癤腫;這些寄生蟲在這些包囊。孢子呈橢圓形,常卵圓狀,3×2μm大小。沒有治療方法。
6.3.3.1匹里蟲病
匹里蟲病也是一個小孢子種類。這些寄生于肌肉囊的病原體,在小范圍內聚集或球狀包囊。它們出現(xiàn)于淡水和海洋魚類。在池缸里,脂鯉匹里蟲病就是霓虹魚病的病因。除了霓虹魚外,別的種類和各種低溫魚也被感染,脂鯉不易感。
此病可通過蒼白的顏色和白色區(qū)域可辨別。在霓虹魚,顏色帶混亂。此魚在晚上不停地游動,有時也呈現(xiàn)腹部變形的第二癥狀。切到感染肌肉的標本發(fā)現(xiàn)大片Pansporoblasts,易通過顏色變晴可確定。泛孢子母細胞包含許多4-7μm的孢子,當包囊破裂時就釋放孢子。在魚缸,孢子作為魚的食物而被攝食。變形蟲的早期發(fā)育在腸道,通過腸壁滲入,形成新的泛孢子母細胞在肌肉里。被感染的肌肉囊壞死和變白。如果病魚和死魚不及時從魚缸去掉,就可能暴發(fā)流行。目前還沒有可靠的治療方法。
6.4纖毛蟲
相比于前面描述的寄生蟲,纖毛蟲是非常大的原蟲。許多種類在整個身體表面覆蓋有厚密且協(xié)調的運動纖毛,因此給此種生物取名為纖毛蟲。但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是有兩個細胞核。大細胞核控制細胞功能,小細胞核控制繁殖功能。雖然堅固的細胞粘膜形成了細胞的形狀,但是也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改變形狀。
6.4.1小瓜蟲病
許多養(yǎng)魚愛好者叫此病為白點病,沙粒病或僅叫“ich”。當嚴重感染時,整個魚覆蓋許多白點,看上去偈沙粒,礫石或海沙。當魚在水面游動時,魚迅速地磨擦硬物體,試圖去掉它們身上的寄生蟲。最終,它們變得昏睡和麻木。然后白點出現(xiàn),大片的皮膚開始脫落,最后,魚開始死亡。寄生蟲常寄生于表皮和真皮之間,從破壞了的皮膚細胞和體液獲得營養(yǎng)。寄生蟲刺激皮膚增生,形成保護層。
多子小瓜蟲大小為0.5-1.5mm。涂片看時,寄生蟲常呈球形。細胞表面覆蓋了幾千個小纖毛,且產生搖擺運動。小瓜蟲在活水里有很好的游動技能。如果食物顆粒影響細胞質,那大的馬蹄形細胞核易能看到。
成年的寄生蟲離開宿主,盡力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繁殖。它附著在一個物體上,然后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粘性的皮囊里,然后分裂成2個,4個等,直到在8-24h內,得到一千個小幼蟲。這個繁殖時間要靠水溫,幼蟲大小為30-50μm,因為有纖毛具有很好的游動性,它們離開包囊,敏捷地尋找新的宿主魚。如在48h內沒有發(fā)現(xiàn)宿主,它們就會死亡。幼蟲的分裂在離開包囊后也能進行。起先是圓形到橢圓形,到一定時間后,延長為橢圓形。
一旦幼蟲發(fā)現(xiàn)宿主魚,就會涌入皮膚,待在表皮和真皮之間,生活10-20d,獲得下次分裂所需的營養(yǎng)物質。這段時間寄生蟲的長大需要兩個條件:一是水溫,二是魚的抵抗力。
小瓜蟲第一次感染需有一個很長的生長階段。對已經嚴重感染過的魚,如果這個魚死亡,所有的寄生蟲在幾個小時,全部逃離皮膚。除了那些已獲得足夠的大小,也形成包囊,開始分裂外,最小的標本通過性結合,形成一個固定期或靜止期需幾周。
感染后存活下來的魚,對于某種程度來說,對再次感染能產生免疫。寄生蟲然后在隱藏區(qū)如鰓,鰭基部形成潛伏期。接下來應激,環(huán)境惡化或運輸引起寄生復發(fā)或甚至傳給新的魚。因此新買的魚,突然感染,養(yǎng)魚者會錯誤地認為是新買的魚引進來的。但是,事實是,新買的魚對于小瓜蟲沒有免疫力,而被在水缸里處于潛伏期的寄生感染。由于這樣,賣魚的常成了不公正的譴責對象。
對于也開始感染的魚,升高溫度到28-30,如果魚能忍受,可迅速升高溫度,加熱療法必須持續(xù)3周。轉移的方法B2費時,對于虛弱的魚?;瘜W療法可用孔雀綠,方法C1,C4C16也有效。
6.4.2刺激隱核蟲病
海水小瓜蟲病的癥狀易與小瓜蟲相混淆。此魚全身覆蓋白點,掛在陰影部分,從白到灰,不易沖洗掉。在初期,魚自己磨擦自己,褪色,皮膚出現(xiàn)云狀。病程拖延,在表皮寄生蟲生長的地方出現(xiàn)白色結節(jié)。嚴重感染時,它們能長在一起或覆蓋整個表面。然后,病程組織破壞,出血,發(fā)炎,皮膚脫落。細菌和真菌感染也會加重病程。
隱核蟲感染所有的海洋魚類。當寄生蟲寄生于眼睛時,魚將會失明。如不及時治療,魚將會在出現(xiàn)白點5d內死亡。
寄生蟲大小為0.5-2mm。圓形到梨形,細胞膜長滿纖毛。小核由4個圓形的部分組成,常排列成弧形。制活體標本是一個非常細致的工作,因為寄生蟲牢固地系著在寄主魚的皮膚里,如果去掉它時,易被壓力損壞。就象小瓜蟲一樣,隱鞭蟲成年后就從宿主身上脫落,掉進池底,形成自身的包囊包圍自己,6-9天以后,超過20035μm大游動孢子細胞離開包囊,它們要在24h內找到宿主,否則它們就會死亡。可通過C14C15治療。
6.4.3斜管蟲屬
這個心形的微生物寄生于皮膚和鰓。患病魚常自己磨擦物體,從而變得昏沉。當感染鰓時,它們懸浮于水面,急劇呼吸。從背后部到尾部是首選部位。首先,0.5-1mm圓形或橢圓形的點在皮膚上形成云狀。體表長得好且厚的地方,褪色變成白色。最后開始脫落,小魚,瘦弱魚能均勻地感染整個體表,那樣時,魚便會不久死亡。有時,背部軟骨會損傷。健康的魚,具有抵抗力,僅會變白,皮膚的病變部位,在幾天內只擴大一點。
皮膚涂片鏡檢,能看到大小平均為50μm長的纖毛,在后部,有一個缺口,有一個心形出現(xiàn)。僅有上部的纖毛是均勻的,下部有幾排纖毛。寄生蟲能游動,因此能到達別的魚。密度大的水箱能加速此病的傳播,此寄生蟲通過二分裂繁殖。從魚池里來的生長食品易帶入此病進入水箱。預防此病需要清潔食物,且水箱里魚的密度不能太大。野生的病例,用C12C1a就足夠了。C1c,C17aC16具有很好的效果。
6.4.4Brooklynella hostilis
Brooklynella hostilis通過了幾年才認識到是一個熱帶海魚的寄生蟲。在應激,密度過大和污染水質的魚易感。在這些情況下,此病流行有很大的比例。病原體Brooklynella hostilisa holotrichons(completely ciliated)ciliate of the family Dysteriidate??雌饋矸浅O竦~的斜管蟲,Brooklynella寄生于皮膚和鰓,并從皮膚和鰓的細胞獲得營養(yǎng)。這個感染開始是一個小的白點,然后慢慢長大,直到成片的流行。魚開始不食,游動緩慢,分泌粘液,呼吸急劇。如果大面積皮膚感染破壞后,魚幾天就會死亡。
皮膚,鰓和腫脹部位作涂片診斷。此心形寄生蟲大小一般為60μm,在腹部或腹側有一個吸盤器官,用于吸附在魚身上。就象許多別的纖毛一樣,Brooklynella也能迅速游動和有機動性。此寄生蟲通過感染了的魚帶進水缸。在上面描述的環(huán)境下迅速繁殖。作為預防,我們僅能要求能被寄生蟲攻擊的體弱魚,要保持衛(wèi)生,且不要魚暴露在任何應激下。G.Blasiola認為首先應把新的魚和懷疑有此病的魚浸入鹽水,PH值與海水相等。依靠種類,浸浴不要超過1-5分鐘。用銅治療是無效的。用C16bC7治療是別的可用方法。
6.4.5車輪蟲
當魚自己磨擦自己,或猛烈的用鰭反跳時,它們可能感染車輪蟲。通常在皮膚上什么也看不見。幾個寄生蟲是不會傷害魚的,但當大量的感染時,就會導致皮膚上的白點變形。車輪蟲在魚缸里的出現(xiàn)毫無疑問是超過我們以前認為的,因為它們散在的出現(xiàn)常是無征兆的。當這個生物是被懷疑時,在幾個地取料制片,在100-200倍鏡檢。
病原呈高帽形纖毛,在圓柱細胞的每極上,頭冠有一個環(huán)形的鞭毛。有一個鉤環(huán)在旁邊。當寄生蟲在玻片下壓平,鉤環(huán)和纖毛呈尖形。車輪蟲頻繁旋轉,迅速的從魚的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細胞平均半徑為50μm。
近來的研究表明,車輪蟲不是真正的寄生蟲。這個纖毛用吸盤和鉤盤吸著魚的體表,僅僅是為運動。以細菌為食。食道相對魚來說是在側面。因當魚受傷時,大量的細菌繁殖,車輪蟲也能生活得更好。它們的吸盤更加破壞皮膚。甚至在清潔的魚缸里,有車輪蟲需要的大量細菌,它們也能繁殖非常好。它們通過裂芽生殖。車輪蟲自由地從一個魚游到另一個魚。在此,感染的根源也來至魚塘的食物??赡芡ㄟ^C17a,C16C1b控制它的感染。
6.4.6其余纖毛蟲
在重度污染的水中,常發(fā)現(xiàn)的纖毛蟲不是真正的寄生蟲。由于魚缸水常比魚的自然水污染重,因此纖毛蟲在魚缸里超過正常的密度。它們能在被忽視了的魚缸里巨大增加。它們大量的侵襲體弱魚,從而造成皮膚被寄生蟲損傷,真菌長滿傷口,大量的細菌在此繁殖,成為了纖毛蟲的最好食場。應對措施包括衛(wèi)生要求和去掉水箱的受傷魚。
Tetrahymena pyriformis是這些纖毛蟲的一種。呈梨形,大小為35-90μm,在皮膚感染部位大量出現(xiàn)。病魚折疊它們的鰭和彎曲它的身體。此病首先用C16控制。
大量的Vorticella常用它們的收縮柄附在受傷皮膚上,它們能通過柄加重傷口的破壞。草覆蟲通過過濾器搜尋它們的主要細菌食物,在尸體底部,分解糞便物質。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5-24 00:5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