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時,父親雖在公社當書記,但收入很少,全家八九張嘴,全靠母親掙工分。于是,養(yǎng)母豬成了家里主要的經濟來源,兒女的學費,過年的新衣……
從豬兒上圈起,母親就精心飼養(yǎng)。有時,不爭氣的家伙總惹得母親臭罵,那種恨鐵不成鋼的口氣跟教訓孩子沒啥兩樣。
母豬懷孕后,便成了母親的重點保護對象。打霜落雪的天氣,母親也會去剝一大背牛皮菜,砍細,煮熟,拌上麥麩米糠,讓它吃飽喝足。當母豬的肚子一天天大起來時,母親也開始掐算產期,眉眼間透著喜氣。某個夜晚,母親突然從睡夢中聽見豬娃娃嘰嘰的叫聲,我知道咱家的母豬又產崽了。母親一夜未合眼,提著煤油燈,守在圈舍旁,忙來忙去。
次日,當鄰居從屋后某棵柏樹上發(fā)現(xiàn)一個用稻草纏著的神秘包裹時,就知道我家母豬生產了。我至今不明白將豬胞衣高懸于樹的風俗有何寓意,大概是祈求養(yǎng)豬順利吧。但伺候大豬小豬卻是很磨人的。那段時間里,母親就給豬娃娃們當保姆,怕粗心的豬媽媽壓著孩子,就守著它們吃奶;豬娃太多,不能讓有的太好強,更不能讓有的太吃虧,手心手背都是肉,得一視同仁。
最急人的是豬媽媽缺奶,小家伙拱得兇,又缺少收獲,就吵吵嚷嚷,攪得豬媽媽心煩意亂,就把豬仔趕得滿圈跑。這時母親趕緊去扯一種叫通花梗的草本植物熬汁喂豬,據說它可以醫(yī)治奶水不暢的毛病。要不,就抓一升黃豆,磨成豆?jié){給豬媽媽改善伙食,為它催生奶水。母親把這種只能是逢年過節(jié)才舍得用來磨豆腐的金貴東西喂豬,當時就引起過我們的不滿??梢姡i媽媽在母親眼里的分量。
遇上冬天,盆地氣候,接連打幾天大霧罩,從早到晚,天陰沉沉的,風冷嗖嗖的,看不見一絲陽光。一窩淘氣的小家伙把剛換上的窩草又尿濕了,怕它們感冒,萬般無奈時,即使是床鋪草也得扯去應急。于是,在那段日子里,曬窩草成了母親最忙碌的事情,經常看見她將老高一背簍窩草背進背出。屋后的山峁上曬不開,就晾在修過枝的桑樹上。母親還告訴我們,窩草是不能曬在院壩里的,因為過往的人多,萬一被穿膠鞋的踩踏過,小豬吃奶就會嘔吐。大概是它們對于橡膠有一種天然的過敏吧。隔壁二嬸家也養(yǎng)有母豬,有更多這類的講究和忌諱,有時從她家門前過,有種連大氣也不敢出的感覺。但她家養(yǎng)豬總是不順,要么早產,要么產仔少,要么三天兩頭請獸醫(yī)。她經常迷信在豬舍上掛點紅布條什么的,結果并不奏效。于是,她有些羨慕甚至嫉妒我家豬舍的風水了。想來好笑,養(yǎng)豬這活,有幾人能像母親那樣舍得投入呢?
開春,請來騸匠將滿月的豬娃閹割之后,再拌些精細飼料喂養(yǎng)它們,不出多久,一群仔豬就長得油光水滑了。于是,母親決定在某個周末將它們賣掉,因為當時父親只有周末才能回家。約來的買家在豬兒吃得半飽時,早就瞄準了各自心目中的寶貝疙瘩,聽得一聲喊,就各顯身手,有的抱腰,有的抓腿,不顧豬娃們撕心裂肺的嚎叫,也不管圈里豬媽媽東奔西突的抗議。父親把秤,一一稱量,在鄉(xiāng)鄰們一聲聲“書記”前“書記”后的親切稱呼下,這時的父親總是很大方,把秤稱得旺旺的,還少算一兩斤,抹去幾元幾角尾數(shù),那是父親最為得意的時候,仿佛一個接濟眾生的慈善家。這時,疲憊瘦弱的母親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盡管后來母親埋怨過父親,但之后又總是辛辛苦苦地把豬兒養(yǎng)大,然后又交給父親把它們大大方方地賣出去。
在一茬茬小豬玀的叫嚷聲中,光陰悄悄流逝,弟兄們漸漸長大,各自安了家,母親也一天天衰老。終于有一天,患有骨質增生和風濕病的她,常感四肢麻木,腰酸背痛,使用潲瓢也有些力不從心了,于是就不再養(yǎng)豬。從此,關于母親養(yǎng)豬的記憶便塵封于漸漸遠去的歲月之中了。
原標題:母親養(yǎng)豬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yī)報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