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的體況管理和配種管理,與農場的母豬淘汰策略有很大的關系。實際上,控制好母豬的體況,正確的配種管理和良好的淘汰策略,都會對你農場的盈利能力產生巨大的影響。 在荷蘭,每年母豬的更新率平均在45%左右(35%~60%之間)。當母豬不再適合生產或者被其他史髙產的后備母豬取代時,母豬將會被淘汰。在中國,母豬的平均更新率遠遠低于這個水平。由于缺乏完善的母豬數據績效,很多農場主主動淘汰母豬的意識不強,多是因肢蹄病、子宮炎等導致的被動淘汰母豬為主。 飼養(yǎng)后備母豬的成本較高,所以我們希望母豬的使用年限盡可能的長。但我們要聚焦于母豬高產能的生產年限,因為窩產活仔數與胎次數有關。從農場管理軟件中導出的數據分析。不難看出,第一到第三胎的窩產仔數逐漸增加,接著是平穩(wěn)趨勢,雖后出現下降的趨勢。第八胎后仔豬的均勻性將會受到影響,因此死亡率也會增加。每個農場都應該有胎次和母豬生產績效的明確數據,這是我們實施主動淘汰策略的重要依據。 正如前面所述,母豬的使用年限很重要:而科學的飼養(yǎng)管理對延長母豬的使用年限尤其重要。減少低胎次母豬的淘汰率(非正常淘汰),下列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 1、后備母豬管理。選擇后備母豬,腿應該是完好的,蹄平等,同時是發(fā)達的,至少有12個有效奶頭。采用后備母豬專用料,確保日增重在600g左右。 一般要求,配種前的后備母豬(240日齡)體重應達到140kg。后備母豬的馴化尤其重要。馴化不當,會讓后備母豬更易感染疾病,增加死亡的風險。同時,疾病也對生長中的后備母豬產生極大的不良影響。 2、健康管理。為提高母豬的使用年限.控制和預防疾病很重要,應考慮定期監(jiān)測母豬群的健康狀況。選用合適的疫苗和使用特定的接種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3、體況管理:在中國,母豬的體況還沒引起管理者足夠的重視。在很多的規(guī)模農場,母豬的體況是令人擔憂的。母豬體況差,不僅會降低產仔數.造成初生重小,而且會增加母豬非正常淘汰的比例。斷乳母豬掉膘嚴重,會延長斷奶至再配間隔,嚴重的不發(fā)情;增加返情率等等: 4、霉菌毒素對豬的生育能力產生大的影響(尤其是后備母豬)。霉菌毒素使豬會更容易生病。要重點關注 飼料原料的選擇及儲存條件。 5、淘汰基于豬群的平均記錄。通過你的農場管理軟件或統(tǒng)計表,打印出20%產量不高的母豬的列表,發(fā)現哪些母豬需要淘汰。分析農場豬群的記錄,若指示母豬在一定的胎次后,其生產力降低。那么,你農場母豬的使用胎次應減少(調整選擇標準)。 那么,我們什么時候淘汰母豬?為了減少母豬非生產天數,最好斷奶后立即淘汰。當母豬的腿有問題的時候,做出一個決定,淘汰或處理掉。在其他情況下,快速做出決定以避免增加NPD。要訓練你的員工,讓他們具備有識別豬病的能力,他們清晰是治療還是淘汰的決定是很重要的。 在荷蘭,母豬淘汰的基本規(guī)則是專注于一個40%~45%的更新率。決定時刻的選擇(淘汰與否)主要在產仔過程、產仔5天后(母豬的產奶和仔豬的生長發(fā)展情況)、斷奶過程。你可以使用夾子或寫字標記要淘汰的母豬,這樣你的員工就能記住或辨別已做出的決定。 決定淘汰與否,我們有兩個選擇方法:一是以產量為根據(出生活仔數、斷奶仔豬數、發(fā)情和返情),二是根據乳房和乳頭、腿和蹄(與腿相關的問題經常是暫時性的)、跛行和運動等。記住,一些小的問題在懷孕孕期間會更嚴重,因為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有時母豬在生產過程中會咬死仔豬(侵略行為)。GGP農場必須明確淘汰這些母豬,消除他們的后代這種行為。 260日齡前沒有發(fā)情的或返情再配后二次返情的后備母豬應淘汰。第一胎母豬斷奶后28天內未發(fā)情或返情再配后二次返情淘汰應淘汰。第二至7胎的母豬,斷奶后28天內未發(fā)情或返情再配后二次返情淘汰;窩產活仔數<11頭或斷奶仔豬數<10頭的淘汰(荷蘭標準)。8胎或者更高的母豬,斷奶后的15天內未發(fā)情或返情即淘汰;如果出生活仔數或斷奶仔豬數低于之前的淘汰。一般在母豬的壽命期內,最多3次返情是可接受的。 通過執(zhí)行一個良好的淘汰策略,你能保持一個良好的胎齡結構,確定一個固定的后備母豬的供應商(種豬場)和替換計劃將幫助農場達到更好的生產成績和疾病控制壓力。重要的是在1~3胎要給予更多的關注,這樣的話,很多母豬會在3-6胎也有高的生產成績。目前,中國生豬的價格較低。許多農場減少母豬頭數不買后備母豬了。通過這樣做,你會毀了理想的胎次分布。最后,你必須購買后備母豬,因為母豬數量減少太多。這將破壞農場抗病能力(年輕的母豬必須習慣于在農場的疾病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