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仔豬腹瀉.jpg (226.49 KB, 下載次數: 20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2 15:10 上傳
通過基因改良及營養(yǎng)學研究,現(xiàn)代商品豬比過去擁有更好的生長潛能及飼料效率。關于飼料效率,現(xiàn)代商品豬基因改良的方向是提高瘦肉沉積率,降低脂肪沉積。盡管現(xiàn)代商品豬具備較高的生長性能,但大多數養(yǎng)豬生產者還處于努力奮斗實現(xiàn)這一潛能的狀態(tài)。下圖6顯示,商業(yè)化養(yǎng)殖水平的飼料效率比研究狀況下低出高出6%-8%。縮小現(xiàn)實生長性能與基因潛能的差距,需要我們更精細化實現(xiàn)養(yǎng)豬生產流程,掌控每個影響飼料效率的管理因素。
飼料1.png (47.57 KB, 下載次數: 19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2 12:03 上傳
一、母豬淘汰率
母豬淘汰率高,必然會降低豬群的飼料效率。母豬淘汰率提高,一方面增加了后備母豬飼料消耗量,另一方面降低了年生豬產量。這是因為頭胎母豬所產仔豬存活率低,斷奶仔豬數較經產母豬降低。Smits和Collins(2009)比較了后備母豬與經產母豬(3-7胎)所產后代死亡率的區(qū)別,具體見下表4。從表中可以看出,后備母豬所產后代斷奶前、斷奶、生長階段、肥育階段的死亡率均高于經產母豬。
飼料2.png (42.2 KB, 下載次數: 19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2 12:03 上傳
既然后備母豬存在如此問題,Smits(2011)年研究顯示降低母豬淘汰率,可改善整個豬群的飼料效率,結果見下表5。方案1中母豬的淘汰率為65%,后備母豬的配種率為26%。方案2中母豬的淘汰率為40%,后備母豬的配種率為14%。兩種方案所產斷奶仔豬數一樣,方案2降低母豬淘汰率,提高了產活仔豬數、上市胴體重,最終使料重比降低了2.1%。如果進一步考慮降低母豬淘汰率,還間接降低了后備母豬所產后代的數量,提高了經產母豬所產后代數量。那可使整個豬群的飼料效率提高3%,具體見下表6。
飼料3.png (57.56 KB, 下載次數: 2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2 12:04 上傳
飼料4.png (71.63 KB, 下載次數: 19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2 12:04 上傳
二、死亡時間
目前對分娩至斷奶階段仔豬的死亡研究較多,結果表明這個時段的死亡對整個豬群的飼料效率可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但對生長肥育階段肉豬的死亡對飼料效率的影響研究較少,當然體重越大的豬死亡,對飼料效率的負面影響越大。
三、出生重
仔豬出生前,子宮內環(huán)境對出生重有顯著影響。決定出生重的的直接因素為子宮內胎兒營養(yǎng)水平。胎兒的數量、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均影響了胎兒在母體子宮內營養(yǎng)的獲得情況。子宮擁擠、胎兒亞營養(yǎng)常造成弱仔的形成,增加母體的營養(yǎng)水平可顯著改善子宮內體重較輕胎兒的營養(yǎng)水平。下圖8顯示了母豬生產力對仔豬出生重的影響。
飼料5.png (34.08 KB, 下載次數: 20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2 12:05 上傳
大量的試驗研究了出生重對生長率、采食量、飼料效率、胴體特征的影響。其中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出生重較輕的豬,斷奶后的生長率較慢,但對飼料效率的影響研究結果不一致。部分研究認為沒有影響,但也有研究認為低出生重降低了飼料效率。
分析了可能存在兩種原因導致低出生重降低飼料效率。不同出生重的仔豬初級肌纖維的數量相同,但出生重較輕仔豬的二級肌纖維的數量比出生重的有所降低。二級肌纖維在妊娠早期就開始發(fā)育,一般為妊娠的25-30天。Peterson(2008)比較了出生時體重較重、中等、較輕仔豬的肌肉含量,具體見下圖9。既然肌纖維的數量在出生前就已經決定了,出生后只是對肌纖維的肥大過程。那么低出生重的豬在出生后瘦肉的沉積率將降低,體脂反而增加。不同出生重所導致的后期不同的胴體組成,而沉積脂肪需要更多的能量,飼料效率較蛋白沉積低。另一個原因是低出生重的豬達到上市體重所需的天數增加,維持能耗增加,飼料效率降低。
飼料6.png (26.98 KB, 下載次數: 21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7-12 12:06 上傳
四、斷奶重
大量的研究表明,斷奶時體重越大的豬,后期生長更快,出欄天數越少。當考慮斷奶重對后期生長性能及胴體組成影響時,應分清造成豬斷奶重差異的因素。決定仔豬斷奶時的體重差異的第一個因素是,仔豬的生長潛能。這種因素所決定的體重差異是先天性的,并非后天。第二個因素是斷奶前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因素,這種是后天造成的,如斷奶前的營養(yǎng)獲得量。且研究表明,斷奶前這種后天飼養(yǎng)環(huán)境所導致的斷奶重降低,在限制解除,營養(yǎng)獲得充足的情況下,仔豬便會出現(xiàn)補償性生長。在生產過程中,我們應當避免第二種因素造成的斷奶重降低。
五、出欄重
豬的上市出欄重在過去一直呈增加趨勢。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通過提高每頭母豬產肉量來降低生產成本,或者是使用更少的母豬來維持相同的生產水平,二是發(fā)揮當今肉豬品種高瘦肉沉積率基因改良特性,生產銷售者喜歡的食品。但提高出欄重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生產者需要考慮肉豬的基因型、性別、欄舍管理使用情況、飼料成本、欄舍成本、胴體質量等因素。研究顯示當肉豬體重超過100kg時,飼料利用率顯著下降。
六、銷售策略
當育肥豬體重快達到上市重時,生產者便會考慮銷售。一般的銷售策略是將欄舍內體重最大的先銷售,給體重較小者提供一定的時間讓其達到上市重。這樣做一方面,提高了體重較小肉豬的采食量、生長速度;另一方面降低了出欄豬的體重差異,避免銷售價格差異損失。這種銷售策略是目前使用最廣的,但并不適用于每一個豬場。豬場需從自身特點出發(fā),來制定最利于本場飼料效率、經濟效率的銷售策略。
七、欄舍面積、料槽大小
欄舍成本也是現(xiàn)代養(yǎng)豬生產中一項重要成本,僅次于飼料成本。一個豬場的載畜率應對飼料效率、發(fā)病率、死亡率無負面影響。保育豬的欄舍需要面積小于肥育豬。研究顯示保育階段過于擁擠的欄舍,將抑制仔豬的生長。但當擁擠解除,豬又會表現(xiàn)出補償性生長,對全期的生長率、飼料效率無影響。也有研究顯示降低豬的欄舍占有面積,降低了豬的生長速度。進而延長上市天數,維持能耗增加,降低整個豬群的飼料效率。但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欄舍面積降低導致的生長速度較慢的豬,其胴體瘦肉率更高,這可能也是對損失的飼料效率的一種彌補。
減少料槽大小的影響與降低欄舍面積的結果相似。一般來講,增加同一個料槽的進食豬數,將會降低其采食量和生長速度。料槽成本并不太高,最好避免應料槽過少造成的負面影響。
八、斷料
養(yǎng)豬生產中經常會遇到斷料情況,有可能是生產者造成的,也有可能是飼料供應商造成的??茖W家研究了這種斷料對豬群產生一些潛在問題,如降低生長率、增加胃潰瘍、回腸炎、腸道出血綜合癥等的發(fā)生率。但這方面的研究試驗中,斷料時間為12:00至次日的8:00,總計20小時。這種斷料時間已經錯過了傳統(tǒng)豬場喂料高峰期。故這些研究結果可能并不適用,但生產者還是應該對斷料引起重識。
來源:feed efficiency in swine edited by JohnF.Patience
作者:戶啟蔚譯 畜牧人網站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和出處!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