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瘟
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特點是高熱、腳軟、步行困難,拉綠色稀便,流淚。常見頭頸部腫大,故有“大頭瘟”之稱。
癥狀潛伏期2~5天,體溫42℃,精神、食欲較差,體溫高達44℃時,拒食,口渴好飲水,兩腳發(fā)軟,羽毛松亂,翅膀下垂,行動遲緩。嚴重時伏地不能行走。排綠色或灰綠色稀便。眼瞼腫脹,流淚,分泌漿液或膿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難,常見頭頸部腫脹。病程一般3~4天,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90以上。
防治本病無特效藥,主要是搞好預防接種和加強飼養(yǎng)管理。一是注射鴨瘟雞胚弱毒苗,2月齡以上鴨200倍稀釋液胸肌注射1毫升;初生雛鴨用50倍稀釋液腿部肌注0.25毫升;二是加強飼養(yǎng)管理,鴨舍、用具和運動場定期消毒,保持清潔衛(wèi)生,不到疫區(qū)放牧。
鴨病毒性肝炎
雛鴨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死亡率高達90,主要危害4~10日齡雛鴨。病原體是一種腸病毒,感染后潛伏期1~4天。突然發(fā)病,迅速傳播。病鴨精神萎頓,眼半閉、嗜睡狀,并見神經(jīng)癥狀,運動失調,身體倒向一側,或背著地、轉圈,雙腳痙攣性運動,頭向后仰,呈角弓反張姿勢,出現(xiàn)以上癥狀幾分鐘至幾小時內死亡。
剖檢肝臟腫大、質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出血斑。膽囊腫大,充滿膽汁。腎、脾有時腫大。
防治利用高免血清和康復鴨血清肌肉注射0.5毫升進行預防,也可用免疫過母鴨產(chǎn)的蛋制成免疫蛋黃,給病鴨每只注射1~1.5毫升。雛鴨增喂適量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以增強體質,不同日齡雛鴨嚴格實行隔離分開飼養(yǎng)。推薦 獸藥招商網(wǎng) 1866.tv
鴨副粘病毒病
癥狀病初病鴨食欲減少,羽毛松亂,飲水增加,縮頸,兩腿無力,孤立一旁或癱瘓。羽毛缺乏油脂,易附著污物。開始排白色稀糞,中期糞便轉紅色,后期呈綠色或黑色。部分病鴨呼吸困難,甩頭,口中有粘液蓄積。有些病鴨出現(xiàn)轉圈或向后仰等神經(jīng)病狀。
剖檢發(fā)現(xiàn)肝、脾腫大,表面和實質有大小不等白色壞死灶。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出血、壞死,結腸見豆狀大小潰瘍。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出血點,鴨口腔粘液較多,喉頭出血,食道粘膜有芝麻大小灰白色或淡黃色結痂且容易剝離。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