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蛋白質(zhì)就是氨基酸平衡的蛋白質(zhì),是各種必需氨基酸之間及必需氨基酸總量與非必需氨基酸總量之間具有最佳比例的蛋白質(zhì)。為什么除了種類滿足,還要求比例呢?從理論上講各種氨基酸成比例地參與某一蛋白質(zhì)代謝過程,是以某種氨基酸的最低值為基準,并以比例參與代謝,超過此比例要求的所有過量的氨基酸,都不能參與代謝,而是經(jīng)過轉(zhuǎn)氨基作用,脫氨基作用等含氮部分形成尿素或尿酸排出體外,不含氮部分或形成體脂肪,或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結(jié)果蛋白質(zhì)浪費,生產(chǎn)性能降低。 最佳比例以生長、泌乳、妊娠、產(chǎn)蛋等的氨基酸需要為理想比例。 理想蛋白模式又稱氨基酸平衡模式,通常以賴氨酸作為100,其他氨基酸用相對比例表示。 理想蛋白質(zhì)用于生產(chǎn)實踐的關鍵:一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的喂量;二是其余氨基酸的變異幅度;三是非必需氨基酸的保證量;四是常用飼糧蛋白質(zhì)與理想蛋白質(zhì)的差距。 (二)飼料的氨基酸平衡 氨基酸的平衡是指日糧中各種必需氨基酸在數(shù)量和比例上同動物特定需要量相符合,即供給與需要之間是平衡的,一般是指與最佳生產(chǎn)水平的需要量相平衡。 平衡飼糧的氨基酸時,應重點考慮和解決: 1.氨基酸缺乏 動物飼糧中一種或幾種氨基酸不能滿足需要。 2.氨基酸失衡 日糧必需氨基酸總量較多,但相互間比例與動物體需要不相適應,一種或幾種氨基酸數(shù)量過多或少則會出現(xiàn)氨基酸平衡失調(diào)。不平衡主要是比例問題,缺乏則主要是量不足。 3.氨基酸過量 添加過量的氨基酸即會引起動物中毒,且不能以補加其他氨基酸加以消除,尤以蛋氨酸具毒性,過量攝食可引起動物生長抑制,降低蛋白質(zhì)的利用率。 4.氨基酸間的相互關系 (1)相互轉(zhuǎn)化 雛雞飼糧中,胱氨酸可代替1/2的蛋氨酸,絲氨酸完全可代替甘氨酸。 (2)相互頡抗 賴氨酸與精氨酸、蘇氨酸與色氨酸、亮氨酸與異亮氨酸,亮氨酸與纈氨酸、蛋氨酸與甘氨酸、苯丙氨酸與纈氨酸、苯丙氨酸與蘇氨酸。 雛雞試驗表明,賴氨酸過多時,會干擾腎小管對精氨酸的重吸收,造成精氨酸不足。為消除不良影響,應向飼糧中添加精氨酸,雞飼糧中賴氨酸與精氨酸的適宜比例為1:1.2。亮氨酸過量時,會激活肝臟中異亮氨酸氧化酶和纈氨酸氧化酶、致使異亮氨酸和纈氨酸大量氧化分解而不足。生產(chǎn)中常遇到亮氨酸超量的問題,這是因為玉米、高梁中亮氨酸較多,以至常引起小雞對異亮氨酸和纈氨酸需要量提高。 進行日糧氨基酸平衡的方法一般是參考理想蛋白質(zhì)模式確定飼糧中必需氨基酸的限制順序,根據(jù)限制性氨基酸選擇相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不同的飼料,進行合理搭配,以改善日糧氨基酸之間的比例,使不同飼料的氨基酸起到一種互補作用。實踐中亦可按照限制性氨基酸添加合成氨基酸。 氨基酸的互補作用:由于飼料種類的不同,其含量有很大差異。有些飼料含甲種氨基酸多,乙種氨基酸少,而另一種飼料則含甲種氨基酸少,乙種氨基酸多。如果在配合飼料時把這兩種飼料混合應用,即可取長補短,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這種作用就叫做氨基酸的互補作用。例如苜蓿蛋白質(zhì)中賴氨酸含量較多,為5.4%,蛋氨酸的含量較少,為1.1%;而玉米蛋白質(zhì)中賴氨酸含量較少,為2.0%,蛋氨酸含量較多,為2.5%;把這兩種飼料按適當比例進行混合飼喂,則兩種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可相應地有所提高,因此,有效利用率也相應得到改善。氨基酸互補作用較好的還有小麥和豌豆的粗蛋白質(zhì),青草或青干草和禾本科籽實的粗蛋白質(zhì)等。我國勞動人民飼養(yǎng)家畜時,采用“花草”、“花料”的喂法,是完全符合飼料蛋白質(zhì)有互補作用這一道理的。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5 00:25, 技術(shù)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