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類:又稱類脂,是一類有機(jī)化合物,廣泛存在于動植物性飼料中,是飼料中含能量最高的一類營養(yǎng)物質(zhì),是動物能量的重要來源。不同動物對脂類的消化吸收機(jī)制不同,營養(yǎng)生理功能也存在差異。必需脂肪酸在體內(nèi)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01脂肪的分類組成與理化性質(zhì)
脂肪的分類組成
脂類分為真脂肪和類脂,真脂肪為甘油三酯,又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類脂指含磷、糖或其他含氮物的脂肪,性質(zhì)與真脂肪相近;其中脂肪的分類見圖1,真脂肪組成結(jié)構(gòu)見圖2,類脂組成見圖3。
注意區(qū)分概念,粗脂肪是指飼料中能溶解于乙醚的所有脂溶性物質(zhì)的總稱,包括真脂肪、類脂肪和脂溶性維生素等。
脂肪的性質(zhì)
脂肪的理化性質(zhì)主要有三類:1、皂化和水解見圖4;2、加氫加成作用:在催化劑或酶作用下,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部位可以加氫變成飽和脂肪酸的過程,脂肪在瘤胃中可發(fā)生氫化作用見圖5;3、氧化酸敗作用:油脂暴露于空氣中,經(jīng)光、熱、濕、空氣或微生物作用,逐漸發(fā)生氧化生成過氧化物,并繼續(xù)分解產(chǎn)生低級的醛、酮、酸等化合物,釋放出令人不快氣味、味道的過程。
酸敗原因:雙鍵被氧化或微生物水解、氧化作用。酸價:衡量脂肪酸敗的程度,是指中和1g脂肪中的游離脂肪酸所需氫氧化鉀的毫克數(shù)。當(dāng)酸價>6時,不宜飼喂動物。
脂肪的分類與組成:
1.png (127.84 KB, 下載次數(shù): 13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 脂肪的分類
2.png (126.88 KB, 下載次數(shù): 1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2 真脂肪的結(jié)構(gòu)與通式說明
3.png (166.46 KB, 下載次數(shù): 13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3 類脂的組成及其分類特點(diǎn)
脂肪的理化性質(zhì)
4.png (104.45 KB, 下載次數(shù): 1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4 脂肪的水解與皂化作用
5.png (159.17 KB, 下載次數(shù): 1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5 反芻動物瘤胃不飽和脂肪酸的加氫作用
02脂肪的營養(yǎng)作用
脂肪的營養(yǎng)作用
動物機(jī)體能量的重要來源與能量貯備的最佳形式
構(gòu)成畜體組織的重要成分,作為體組織生長的原料;
細(xì)胞膜類脂質(zhì)、各組織器官重要成分
作為機(jī)體合成內(nèi)外分泌物質(zhì)的原料
類固醇激素、膽汁酸鹽、乳脂
作為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供給幼畜必需脂肪酸:對幼畜很重要,具有促生長作用
作為畜產(chǎn)品的組成成分:乳、肉、蛋均含有脂肪,與品質(zhì)相關(guān)作為畜體的絕熱物質(zhì)
對動物起保溫作用
氧化供能:1克脂肪在動物體內(nèi)氧化可產(chǎn)生9.5千卡能量,是碳水化合物2.25倍。
必需脂肪酸 :
動物體內(nèi)不能合成,必需由飼料供給,或者能通過體內(nèi)特定的前體物轉(zhuǎn)化形成,對動物機(jī)體正常機(jī)能和健康具有重要保護(hù)作用的幾種高度(多)不飽和的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的作用
構(gòu)成動物組織細(xì)胞的組成成分:細(xì)胞膜磷脂中含有較多必需脂肪酸;
與類脂代謝密切相關(guān),對膽固醇轉(zhuǎn)運(yùn)和正常代謝很重要(與膽固醇結(jié)合);
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
與精子形成有關(guān),長期缺乏時會導(dǎo)致動物繁殖機(jī)能下降。
必需脂肪酸種類:
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油酸(linolenic acid)、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 )
功能性脂肪酸:
共軛亞油酸(conjugatedlinoleic acid, CLA)是亞油酸的一組幾何和位置異構(gòu)體,具有多種生理功能。反芻動物肉、乳制品是c9,t11-CLA豐富的天然來源。各種脂肪酸結(jié)構(gòu)簡式見圖7
共軛亞油酸的特殊功效
6.png (29.73 KB, 下載次數(shù): 12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7.png (129.57 KB, 下載次數(shù): 13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7 各種脂肪酸的結(jié)構(gòu)簡式
03單胃動物對飼料脂肪的消化吸收
消化部位:小腸(主導(dǎo))、胃。
消化酶:胰脂肪酶、膽汁酸鹽、胃脂肪酶(小)。
消化吸收過程:
(1)胃中脂肪消化過程:居次要地位,酸性條件不利于脂肪的乳化和消化。
8.png (17.57 KB, 下載次數(shù): 13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2)小腸的脂肪消化過程:起主導(dǎo)作用
9.png (54.75 KB, 下載次數(shù): 13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3)脂肪的吸收過程: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前部
10.png (165.21 KB, 下載次數(shù): 14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4)影響脂肪吸收率的因素(單胃動物)
短鏈脂肪酸的吸收率>長鏈脂肪酸;
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不飽和程度高的脂肪酸>不飽和程度低的;
游離脂肪酸>甘油三酯;飽和脂肪酸的甘油一酯>游離的飽和脂肪酸。
單胃動物對飼料脂肪消化吸收的特點(diǎn)
飼料脂肪在消化吸收過程中,其組成特別是飽和程度未發(fā)生顯著變化,因此,飼料脂肪對單胃動物體脂肪的組成影響較大,其體脂肪的不飽和程度高于飽和程度。
04反芻動物對飼料脂肪的消化吸收
飼料脂肪形態(tài):甘油三酯(谷物)、半乳糖脂(飼草)
消化部位:瘤胃微生物消化和瘤胃后消化(主要在小腸)。
瘤胃內(nèi)脂肪消化過程:并見圖8、9、10
(1)脂肪的水解與發(fā)酵(lipid hydrolysis)
11.png (49.35 KB, 下載次數(shù): 1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2)脂肪的氫化作用(biohydrogeneration)
12.png (26.54 KB, 下載次數(shù): 1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3)瘤胃微生物的合成作用(biosynthesys)
13.png (55.84 KB, 下載次數(shù): 1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4)瘤胃中脂肪與飼料脂肪差異
14.png (48.79 KB, 下載次數(shù): 11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15.png (147.12 KB, 下載次數(shù): 13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8 瘤胃內(nèi)脂肪的消化(1:水解)
16.png (155.1 KB, 下載次數(shù): 12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9 瘤胃內(nèi)脂肪的消化(2:微生物加氫)
17.png (218.25 KB, 下載次數(shù): 1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0 瘤胃內(nèi)脂肪的消化
反芻動物對脂肪的吸收過程:與豬基本相似
?。?)吸收部位:主要在空腸后3/4部位,前1/4部位吸收率僅為15~26%;而豬主要在十二指腸。
?。?)吸收率:不同于單胃動物
對飽和脂肪酸和長鏈脂肪酸的吸收率較高,尤其是硬脂酸;而胃動物正好相反。
反芻動物對飼料脂肪消化吸收的特點(diǎn)
1.飼料脂肪在瘤胃內(nèi)被微生物改造:氫化作用;2.體脂肪組成受飼料脂肪的影響相對較?。后w脂肪的飽和程度高于不飽和程度,即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
05奶牛乳脂的形成及其調(diào)控
乳脂中含有:
98% 甘油三酯和大部分脂肪酸
乳脂中脂肪酸的兩個主要來源:見圖14
(I) 從乙酸和3-羥丁酸重新合成,
反芻動葡萄糖不能產(chǎn)生脂肪酸。見圖11、12
18.png (112.77 KB, 下載次數(shù): 1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1 脂肪酸重合成的途徑 (1)
19.png (113 KB, 下載次數(shù): 14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2 脂肪酸重合成的途徑 (2)
(2) 直接來源于脂蛋白中的長鏈 脂肪酸,見圖13
20.png (68.85 KB, 下載次數(shù): 12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3 脂蛋白酯酶對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作用
21.png (126.55 KB, 下載次數(shù): 1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4 乳脂來源和途徑
22.png (101.74 KB, 下載次數(shù): 12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5 乳脂中脂肪酸來源于及其分布
泌乳初期急劇增加的營養(yǎng)需要通過以下途徑得到滿足:
1.動員體貯,特別是體脂肪;也動員體鈣、和某些蛋白質(zhì);2、緩慢增加采食量
23.png (113.66 KB, 下載次數(shù): 11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3 上傳
圖16 圍產(chǎn)期奶牛干物質(zhì)采食和血漿非必需脂肪酸(NEFA)含量的變化
參考文獻(xiàn):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計成教授主編《動物營養(yǎng)學(xué)》
浙江農(nóng)業(yè)大學(xué)劉建新教授《脂肪的營養(yǎng)》
作者 Dr. Nemo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資料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或網(wǎng)站。
來源:尼莫博士
推薦閱讀:
丁酸甘油酯.gif (82.26 KB, 下載次數(shù): 12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8-5-17 09:32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