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飼養(yǎng)管理 試驗在重慶市畜牧科學研究院試驗場進行,試豬飼養(yǎng)在1.2m2的金屬籠中,試驗期與預飼期間,保持舍內溫度在25—28℃,相對濕度在55-70%。每天兩次(8:00、14:00)清潔和消毒,并保持圈舍通風、干燥。預飼7天,期間喂乳豬顆粒料。 表3 基礎日糧的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2. 每kg多維預混料中含VA 50,000,000IU VD3 10,000,000 IU VE 25000 IU VK3 5000mg VB1 2000 mg VB2 16000 mg VB6 6000 mg VB12 30 mg 煙酸 35000 mg 泛酸鈣 25000 mg 葉酸 500 mg 抗氧化劑 500 mg 3. D表示可消化氨基酸基礎。 1.5 測定指標 1.5.1 生產(chǎn)性能指標 生長試驗28天,試豬日喂4次(8:00、12:00、16:00、20:00),喂量以食后料槽略有剩余為度,自由飲水。飼養(yǎng)期間每隔7天稱重一次,采食量、剩料、污染飼料每天結余。每周統(tǒng)計各重復豬的飼料消耗、增重,并以此計算ADFI、ADF和F/G。 1.5.2 腹瀉指數(shù) 每天記錄仔豬腹瀉頭數(shù)。腹瀉指數(shù)( %) = ∑(腹瀉仔豬頭數(shù)×仔豬腹瀉天數(shù)) / (試驗仔豬頭數(shù)×正試期天數(shù)) ×100 1.5.3 硒的利用率 生長試驗結束后,每個處理選擇健康、接近平均體重的4頭公豬,分別單獨關到代謝籠中,預試3天,正試4天,收集糞和尿。試豬采食量為生長試驗中各處理平均采食量的90%,所有豬只日喂2次,8:00與18:00,自由飲水。每天結算采食量、排糞量和排尿量,糞和尿中分別加入10%的硫酸(糞按100g加10ml,尿按100ml加10ml)。試驗結束后將四天的糞和尿混合均勻,再取樣。 用原子熒光法測定飼料、糞、尿中的硒含量,所用儀器為北京海光儀器公司生產(chǎn)的AFS—230E型雙道原子熒光光度計。 1.5.4 血清中IgA、IgG、IgM濃度 試驗結束第二天早晨6:00空腹,分別對第一、第四處理的4頭仔豬前腔靜脈采血5ml, 制備的血清樣品分裝于Eppendorf試管中,于-20℃冰箱中保存。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和試劑盒測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及免疫球蛋白M(IgA、IgG、IgM) 。 1.5.5 T-淋巴細胞轉化率 試驗結束第三天早晨6:00空腹,分別對第一、第四處理的4頭仔豬前腔靜脈采血5ml,IgA、IgG、IgM測定血漿T-淋巴細胞轉化率。用PHA 刺激培養(yǎng)的形態(tài)學方法(杜念興,2000)測定[18]。 1.6 數(shù)據(jù)處理 以每個重復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方差分析,用Duncan法進行多重比較。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5 11:4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