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正組合效應 Silva和Φrskov(1988)觀察對消化率影響的正組合效應。用秸稈或氨化秸稈和干草飼喂綿羊,并在未處理的秸稈和干草內添加尿素,以確保飼草的降解率不會受瘤胃氨濃度的限制。以每種日糧為基礎,在綿羊瘤胃內放置未處理秸稈樣品,觀察該種飼料的干物質降解率的變化(見下表)。 綿羊不同日糧對瘤胃尼龍袋內不同時間點處理秸稈干物質降解率的影響
日糧類型 |
瘤胃氮(mg/L) |
瘤胃液(pH) |
時間(h) |
8 |
16 |
24 |
48 |
干物質降解率(%) |
未處理秸稈 |
268 |
6.9 |
19.3 |
29.8 |
36.5 |
45.3 |
氨化秸稈 |
244 |
6.8 |
19.5 |
30.6 |
38.7 |
53.1 |
干草 |
212 |
6.5 |
17.3 |
31.5 |
40.0 |
50.2 |
上表說明,未處理的秸稈在飼喂氨化秸稈綿羊的瘤胃內發(fā)酵,比在飼喂未處理秸稈的動物瘤胃內要快得多。這是因為飼喂未處理秸稈的動物瘤胃內微生物增殖,由于缺乏易于利用的底物而受到限制。飼喂氨化秸稈則可緩解這種限制,使瘤胃微生物增殖改善,從而產生了正的組合效應。 另外,有關正組合效應實例就是利用青飼料進行“催化性補飼” (catalytic supplement),使秸稈的利用率增高。我國秦川地區(qū)農民在小麥秸上加少量青苜蓿的經驗,就是利用這種正組合效應,提高秸稈利用率的成功做法。其主要機制是用少量的青飼料刺激瘤胃內纖維分解菌的生長繁殖,同時還能起到“接種”作用,使更多的纖維分解菌迅速擴展到秸稈的碎片上,促進了對纖維物質的降解。當然青飼料還有提供可發(fā)酵能源、氮源和其他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必需的營養(yǎng)物質的作用。除了上述實例外,適當使用富含可溶性糖的飼料,對飼料纖維物質的降解也會呈正組合效應。一般認為,牛羊日糧內精料比例不應超過25%(以干物質基礎計),否則就會影響粗飼料,特別是秸稈類飼料的利用率。當然,精料的組成和粗飼料的品質會影響這個比例。 非反芻動物飼料組合效應 已知,非反芻動物和禽類日糧內,纖維的比例和數量往往會使蛋白質等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率降低,這就是一個明顯的負組合效應的實例。Gargallo和Zimmerman(1980)報道,豬對干物質和纖維物質消化率與日糧中纖維物質的水平成反比。Pollmann等(1979)也發(fā)現,豬的能量和氮的消化率也是隨著纖維含量的提高而降低。Fioramonti和Bueno(1980)認為,這是由于日糧纖維含量的增高會使食糜流通速度增加,飼料滯留時間縮短所致。Rahajo和Farrell(1984)認為,也可能是由于日糧纖維水平升高,使消化道內源含氮物質的損失量增加的緣故。Just (1982)報道,日糧纖維提高1%,可使總能消化率降低3.5%。可見,當日糧纖維物質處于適宜水平時,它不僅不會影響日糧營養(yǎng)物質的利用和采食量,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動物的采食量。此時,日糧纖維物質的正面營養(yǎng)作用占主導地位。當日糧纖維物質水平超過適宜水平時,日糧纖維物質的負面營養(yǎng)作用就會占主導地位,此時,就會出現負面效應。
|